綏遠城將軍衙署導遊詞

職銜牌又稱雲牌鸞駕,數量不等,將軍出行時排在轎前顯赫揚名用的,平時放在大堂內兩側。作為一品職銜的綏遠城大將軍出巡時的儀仗是:杏黃傘兩柄,金黃棍一對,扇兩把,兵器一對,贗翎刀一對,槍兩對,獸箭一付,迴避、肅靜牌各一對。出行時,隊伍前面還要打開道鑼,將軍在後邊坐綠呢大轎。這墨綠色也是只有一品職銜才配用的。那邊的勒勒車可是件文物,是將軍家屬遠行時坐的,前後都有刻花鐵裝飾,那么精緻,可見非同一般。  大堂牆上是嘉慶皇帝為教育八旗子弟寫的《聖訓》,又稱《八旗箴言》。其大意為清代祖先歷盡艱難險阻打下了江山,期望後代子孫發揚優良傳統,保衛好這來之不易的社稷疆土。這其中的許多內容於今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比如其中提到的尊敬長輩、勤儉節約等等。看完大堂的陳設,您還可以欣賞一下樑上的彩繪圖案和大堂的建築風格。這大堂樑上是鏇紫,門頭上有雙龍合禧,儀門上有蘇式彩繪,一會兒大家還可以再欣賞一下。整個大堂屋頂是完全的木製卯榫結構,270年了,依然這么堅固,可見當時不時興豆腐渣工程,也說明王昌首長極有可能沒吃回扣。第五展廳  印房院內東北角的印房是存放將軍印璽及重要檔案的機密之處。印房後牆上張貼著乾隆御題關於諸葛亮“淡泊明志”的一段感悟文字,下邊陳放著兩個高大的印箱罩和兩個小印盒。東南窗下陳放著將軍虎鈕銀印。西炕上擺放著精美的供案。東牆供奉有武聖關公銅像,因為滿族是個尚武的民族,認為關雲長助其入主中原,對關公更是倍加推崇。關公自古因忠孝節義、品德高尚而為人敬仰,早已超出了世人的境界,被歷代奉為神靈,明朝以後被尊稱為關帝。〔第三進院實地講解〕第六展廳  箭亭院內西北的箭亭原是將軍下屬武官在此負責駐防官兵武備軍需及軍事演練等事宜的地方。現作為歸綏駐節將軍專題展覽之處。這是將軍年表銅牌,清廷授封綏遠城將軍的經過較為複雜和頻繁。從乾隆二年第一任綏遠城將軍王昌開始到宣統三年最後一任將軍為止,歷時174年,這一期間清廷共委派了78任綏遠城將軍。 第一任綏遠城將軍王昌之前,歸化城將軍是撫遠大將軍費揚古。這邊有他的半身畫像。他平定噶爾丹叛亂戰功卓著,朝野共敬。這78任綏遠城將軍中有一位在任期間最長,共任職11年,他是第70任將軍克蒙額。民國後,從1912年10月張紹曾任了新體制的綏遠城署將軍,到新中國成立前共有l8位20任署將軍、都統和特別行政區、省主席在此任職,其中商震,李培基都是兩次連任,最後是董其武任綏遠省政府主席時,於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通電全國,宣布和平起義了。亭前廣場上陳列著古代作戰用的刀、槍、斧、鉞等十八般兵器。兵器起源於原始的生產工具,特別是狩獵工具,後來生產工具轉變為主要用於戰鬥和殺人的工具,於是兵器就誕生了。到了戰國晚期,鋼鐵開始用於兵器,鐵制兵器結構緊密,成分均勻、堅韌、鋒利,質地更加精良。第七展廳  二堂院內正北是二堂,這裡是將軍日常辦公的場所,現在陳列了將軍的蠟像及相應實物,再現了將軍昔日辦公的情景。過去,有人認為這個二堂的別稱是“退思堂”。其實,後院的三堂才又名“退思堂”。步入二堂我們看到的是照滿族習慣布置的一明兩暗的格局。中間是海水波濤的屏風,前面擺放著將軍辦公時的大條案,條案上放有筆墨紙硯等辦公用品。二堂西屋這尊蠟像是第71任綏遠城將軍永德。他於光緒二十年十二月調任綏遠城將軍,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到任,任期六年之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因英帝國主義迫害,被撤職後自殺。永德雖已身死,但仍然被帝國主義和清廷列入懲辦“禍首”名單之中。端坐在東屋的這尊蠟像是第76任綏遠城將軍貽谷。貽谷(吉林滿洲鑲黃旗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任“欽差督辦西蒙墾務大臣”,“理藩院尚書銜”,兼任綏遠城將軍,在呼和浩特任職七年。他居住在舊城墾務大臣行轅,又堅持到新城將軍衙署上班。他一面積極推行清廷的墾務政策,為清廷不遺餘力地搜刮到大量銀兩,一方面他也預料到清王朝的統治已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地步,因此他十分關心新城滿族同胞的未來生計,辦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因追查前任將軍信恪調任後一批補修軍械巨款經歸化城副都統文哲琿處理後下落不明的問題,而反被文哲琿狀告其貪污,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下獄。辛亥後,貽谷舊僚岑春值上書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為貽谷翻案。徐世昌派馬福祥調查後,給貽谷平了反,並賜給一面“耆英望重”大匾,以示表彰。民國十五年(1926年)貽谷病死在河北易縣。 第八展廳  客廳參觀完二堂您可以信步來到二堂東邊的客廳,也就是第八展廳。您可知道這裡原本就是將軍接待客人的客廳呢?現在,這裡闢為“歸綏老照片”展廳,展出“城市建設”、“歷史紀事”、“歷史人物”、“宗教信仰”、“民風民俗”共5個篇章近200幅珍貴照片。請大家逐一過目,以加深對呼和浩特重要歷史的認識。〔第四進院實地講解〕第九展廳  西廂(慈禧少女時期在呼歷程)呼市新城有條出名的街叫落鳳街,從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