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城將軍衙署導遊詞

看,這裡並沒有出生過皇后,怎么會有落鳳一說?其實這條街是因慈禧太后少年時住過而得名的。下面我們參觀的這個展廳原為將軍家屬及侍衛活動的地方,現在陳列的是慈禧15-18歲時在歸綏生活的場景。慈禧,葉赫那拉氏,乳名蘭兒。她的祖先原是蒙古族。姓土默特。其祖墾墾達爾滅了庫倫那拉後,占據了人家的地盤,就改稱那拉,後又遷居到葉赫河畔,因此號稱葉赫那拉。慈禧之父名惠征,是鑲黃旗滿洲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征由安徽的修補道員升任歸綏兵備道台(全銜是“山西分巡歸綏兵備道”),是文職、正四品地方行政長官;又因他有“兵備”職銜,所以除管民政外,還有整治地方兵務之責,但只管漢軍綠營兵,不管歸綏地區的滿洲八旗兵和蒙古土默特旗兵。他上任時帶著十五歲的女兒及全家來到歸綏,可人已經來了,道台衙門還沒有整修好,歸化城副都統只好把他們全家人安排到綏遠城內一座協領衙門裡寄居(這協領衙門就在今新城區東落鳳街)。不久道台衙門修葺好了,惠征一家才搬進道台內宅(今天呼市一中校址)居住。四年任滿後舉家赴京,蘭兒經選秀而入宮。後來到光緒時,這兩處都被奉為慈禧皇太后的聖跡,慈禧住過的那條街,從而更名為東落鳳街,與其西邊的西落鳳街街名一併沿用至今。 這兩件衣服是慈禧一生最喜愛的便服,上面繡有蘭花,是因慈禧小名叫蘭兒,而且蘭花又很清新素雅。順西牆幾個玻璃櫥展箱裡陳列的是與蘭兒少女時期在呼和浩特生活有關的各種展品。這一幅立體模型圖是慈禧跟隨父親來綏遠上任時的情景。從小長在安徽的蘭兒從未見過這樣的鵝毛大雪,新奇地撩開窗簾向外張望,茫茫白雪籠罩著的綏遠城顯得更加威武、壯觀。少女時代的慈禧天生麗質自然也愛打扮,慈禧的容貌雖然比不上古代的四大美女,但也非同一般,有野史描繪她“一出遊,旁觀者喃喃作歡喜贊,謂天仙化身不過是也”,可見她年少時確實漂亮。  這是一幅草原秋獵的場景,慈禧在歸綏時練就了騎馬射箭的本領,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入宮以後。每年春秋兩季都要去承德騎馬。牆上的這張照片是慈禧60大壽時照的,您看她長方臉、長鼻樑、大耳朵、高顴骨,目透威嚴,而且雙手保養得多么好。她每天早晨洗臉前,先用毛巾把手包起來,放入盆中溫水浸泡,一直泡到柔和為止。這幅照片是慈禧坐在蓮花座上扮觀音菩薩,我們從電視上總看到當時慈禧又稱老佛爺,那慈禧為什麼叫老佛爺呢?慈禧垂簾聽政後,仍貪心不足,她想聖祖康熙被人們叫做老佛爺,說他是文殊菩薩轉世的活佛,那我就是觀音菩薩轉世的活佛。她為暗示別人,在宮裡多次扮觀音演戲。一日,慈禧傳旨讓宮中畫師在5尺長的宣紙上畫9尺高的觀音,只有一位女畫師畫出了一幅觀音坐像臉面和慈禧一模一樣。於是,慈禧就把畫像掛在大堂,天天拜,邊拜邊看如醉如痴。天長日久,大家都看出了這西太后想當觀音的化身,叫她老佛爺肯定特別高興。從那以後,宮內宮外就叫開“老佛爺”了。下邊這張是慈禧和宮女皇妃的照片,這個瘦的是光緒的皇后,胖的那位是光緒的瑾妃。當時的審美觀與現在差距很大吧!這雙是元寶底鞋,是清代婦女穿的旗鞋中的一種,旗鞋也稱“寸子”,有“馬蹄底”、“花盆底”等等。這種鞋的特點是平空增高三四寸,婦女穿上顯得身材修長,高挑挺直,甚是優美。在這裡順便提一句旗人和漢族女人最大的區別,旗人是天足,漢人是纏足。  這是慈禧畫的牡丹和寫的“福祿壽”三全,可見真實的慈禧真的是才華橫溢。第十展廳  東廂(佛堂)大家現在參觀的展廳是佛堂,這裡原為將軍及其眷屬求神拜佛的地方。如今這裡又恢復其原貌,供遊人參觀禮拜。我們先從左手看起。這個石雕叫轉輪,是寺廟中用的,上面用滿蒙藏三種文字刻著藏傳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hōng)。據說這石轉輪每轉動一周,就代表您誦了 三千六百八十遍,那您念的經越多,就會離佛越近,天長日久就會深結佛緣了。接著我們看到的這尊坐東面西的石質佛像是藥師佛,這是在整塊青石上採用高浮雕手法刻制的。製作的年代約明末清初時期。他的全稱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佛。他左手持缽盛甘露,右手持藥草。相傳他在成佛時曾立下誓願,願除一切眾生的疾苦。人們認為信奉藥師佛能消災延壽,醫治百病。牆上的這張圖片,表現的是初唐時期的彩塑佛,中間為釋迦牟尼成道像,他結跏趺坐於蓮台上,右手作神法印,左手作與願印,身邊是他的兩個弟子左面是迦葉,右為阿難,這種組合是一佛二比丘,比丘是弟子的意思。在人們供奉的各種佛中,只有釋迦牟尼才是一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這個叫石經幢(chuánɡ),這是佛教中的用品,上面記載著一些佛教中發生的事件。這幅彩圖最上邊為一佛二菩薩,釋迦牟尼和他的左、右脅侍菩薩文殊和普賢。彩圖的中部為五百羅漢,這裡出現有濟公的形象,因為他不守佛規,又喝酒又吃肉,所以,一般在五百羅漢中把他放在角落裡面。彩圖的下部為一佛眾菩薩:彌勒佛和觀世音、虛空藏、普賢、金剛手、妙吉祥、除蓋障和地藏菩薩等。第十一展廳  三堂 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