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烏齊縣景區導遊詞

“崩勒”溶洞距縣城約18公里,大小車均通,從山腳的下何日瑪自然村繞山道步行需約1個半小時,洞口與村莊相對高差為450米。

類烏齊的重大節日——仲確節

仲確節是類烏齊縣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影響力。在藏語中“仲”即供奉,“確”即修習,從字面上解釋即“修行儀軌節”每年的藏曆6月15日舉行。人們傳說,誰要能在仲確節期間拜佛許願,做買賣就能如願以償。這一集,交易、踏青、轉神山活動為一體的節日始於公元1326年,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歷史。

公元1326年當類烏齊的“祖拉康”(查傑瑪)大殿的外觀內景全部竣工時,烏金貢布大師為慶祝這一佛門的盛事,酬謝被邀的尼泊爾、印度、內地等國內外的能工巧匠和教徒,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四方信徒聞迅趕來、朝拜巡禮,八方商賈雲集在類烏齊。自此,逐年演變成為物資交流的集會日,其影響也逐漸地擴張到周邊地區,成為藏東重要宗教儀式節日和物資交易的綜合性節日。

仲確節這天,又是祭祀甲日(後山)—“德秋頗章”(勝樂宮殿)神山的特殊日子。桑傑翁正式把類烏齊的甲日認定為佛所預言的“德秋頗章”大神山,並於馬年對神山進行了開光儀式。公元1320年,為了修建祖拉康查傑瑪大殿,類烏齊繼續幾天舉行招財誦《多聞子》經的活動,從此每年藏曆6月15日,成為祭祀 “德秋頗章”日,類烏齊澤即“大山”由該神山而名。祭山、轉山和踏青活動也是仲確節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鳥語花香的藏曆6月15日,那天,人們穿著盛裝,帶上青稞酒、食品、炊具等扶老攜幼,紛至踏來轉甲日神山,朝拜路邊的各種聖跡。

歷史上,前來參加仲確節的除當地民眾外, 還有昌都各縣、拉薩、日喀則、墨脫縣的門巴、扎人、波密以及青海玉樹、四川甘孜、雲南德慶等地的各族商家、信徒。

現在的仲確節,以政府主辦為主,民間自發為輔,除物資交流外,還舉行賽馬、拔河、抱沙袋、以及跳卓舞、羌姆舞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多了一份現代氣息。

卡瑪多塔林

卡瑪多塔林位於類烏齊縣,座落在茶馬古道北線(317)右側,距縣城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這一帶很久以前就叫巴夏,“巴”是古代藏族姓氏的一種,“夏”即“東部”,是一個家族逐漸演化成為地名,巴夏即是。1987年,撤區並鄉時巴夏改名為卡瑪多鄉。

巴夏小寺原先本教改為佛教,因此當地至今流傳著本教18代和佛教19代的歷史傳說。在藏曆第10繞迥時期,六世紅帽系噶瑪巴——格旺曲吉旺久的親教第子學識淵博的成就者,嘎瑪恰美親臨巴夏曲亞瑪,在加持該地時,眼前顯現無量壽佛的壇城,就視其為無量壽佛的聖地。以後,逐漸興修佛塔、寺廟。解放前,這裡有130多座形態各異的大、小佛塔,“文革”中蕩然無存,現已修復66座佛塔和一座小拉康。這群佛塔,因處在古道(黑昌線)上而格外引人矚目,與塔林相匹配的是那裡龐大的瑪尼石堆(周長200多米,高約5米),它依舊橫臥在拉康右側的千年柏樹叢中。這些在歲月的長河中日積月累形成的石刻經文雕像,雖然歷史滄桑,現在仍然清晰可辯。如今,現代藝人們還在不停地刻著,永無休止地增加著的新的瑪尼。布桑布是11世紀一位藏族巨商,在藏區無人不曉,相傳是財神多聞天王的化身,他還給丁青來查木瑪尼堆和囊謙吉甲瑪瑪尼堆,各供放了一個六字真言瑪尼。據說,這三處的瑪尼堆里上康區的最早,它大大提高了瑪尼堆的地位和權威。據說,該瑪尼石堆和青海吉甲瑪瑪尼石堆(最初在文成公主入藏途經囊謙縣吉曲衛合蓮花湖旁石刻六字真言形成的)形成的年代相同。據此可推斷為1300多年的歷史。

你若向塔林周圍眺望,就會發現樹林或草叢中有天然的文字形狀。後山——尢青拉山上有藏文“訇”字母,是由若干柏樹組合呈現的。在處雄郎那山崗上有若干柏樹組成的“ ”字狀,東北方白幫嘎達草場中間的地形形狀如藏文“嘎”字等等。還有像沃日山岩的十八地獄圖,觀音菩薩指尖滴乳狀的山岩和泉水及本尊馬頭明王的居點紅岩山等等,像這樣的景觀以及相關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在蔥鬱翠柏中還有一座別致的小經堂,主供蓮花大師像,左右各豎有幾筒高大的轉經筒。

卡瑪多塔林有著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木參天,蒼松翠柏的自然景色。

益吉神山導遊詞

益吉神山位於類烏齊縣甲桑卡學阿行政村與青海省囊謙縣吉曲鄉交界處,距類烏齊縣城120公里左右,海拔為5700米,根據宗教的有關史料記載,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練傳教,在此山中埋藏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和教義,並在山岩上留下了佛教腳印和身影。為此,長期以來被民眾供奉為神山,進行轉山朝拜。益吉神山呈高山風景,山腳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山腰是草地,山頂由岩石組成,山勢陡峭,氣勢宏偉。在夏季降雨量大的時候,形成從山頂飛瀉而下的高達約七八十米的瀑布,景色十分壯觀,且經常可從瀑布中發現柏樹籽之類的植物種籽,更增添了益吉神山的神秘色彩。在接近山頂處有一眼山泉,經民眾飲用證明對胃部疾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益吉神山在昌都、康區乃至整個西藏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大量的民眾來此山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