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民族團結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普洱縣十八萬人民歡迎大家來普洱旅遊觀光,到茶鄉做客;同時,有機會作為大家的導遊員,也是我的榮幸。我一定努力為大家服好務。

今天,我們將遊覽的景點是民族團結園。普洱民族團結園是2000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有享譽神州的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它的雄姿與風采。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座翹角飛檐的古式建築公園,就是民族團結園。青灰琉璃瓦蓋面的牌坊式古典大門與四周圍牆相連成長龍形。我們可看到園內的建築精巧華麗、雕樑畫棟、飛閣流丹,花木蔥鬱,環境古樸典雅。大家請看,在這挺拔、雄奇的天壁山映衫之下,我們的民族團結園是不是顯得格外莊嚴、寧靜?

現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龍飛鳳舞的狂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起來”。這是1950年國慶,思普邊疆少數民族代表到首都北京參加國慶周年觀禮時,毛主席題下的曠世銘文。

各位朋友,說起這段佳話,可以追溯到建國初期。當時的普洱稱為普洱專區,共轄15個縣,即今天的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州和臨滄地區的滄源縣。思普大地地處邊疆,一片高山密林,深谷奇峽,世代居住著哈尼、彝、拉祜、佤、傣等多種少數民族。許多地方土司制度仍然存在,即使是建立了政權的地區,頭人在民族中的影響也還很大。有的地方經常發生仇殺械鬥。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隔閡就像高山峽谷,嚴重地阻礙著新生的人民政權在邊疆開展工作。民族工作成了解放初期邊疆工作的核心任務。為增進邊疆與內地的了解和民族團結,中央決定在隆重慶祝國慶一周年之際,邀請邊疆少數民族上層人士派代表晉京觀禮。各位朋友,當時普洱區的動員工作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有的民族上層人物,思想有顧慮,明以年紀大,無法去而謝絕,實際上是怕漢人搞鬼,去了回不來而不願去;有的佤族民眾要押人質才讓頭人去。通過反覆的動員、保證、押人質、做工作,終於動員了36名民族頭人及代表赴京觀禮。普洱區晉京觀禮的少數民族代表,到達北京的當晚就參加了周總理舉行的盛大國宴。也就是在這次國宴上,毛主席揮毫提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起來”的曠世銘文。

普洱區代表團在首都觀禮期間,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觀禮結束後,代表們先後參觀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漢和昆明等城市。代表們開闊了眼界,加深了對祖國的認識,體會到了祖國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

1950年12月下旬,赴京觀禮民族代表回到了普洱。當北國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思普大地仍是萬木蔥鬱,綠海茶林上飄來了民族團結當家作主的歡樂歌聲。為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中共普洱地委趁觀禮團返回之機,召開了全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大會。全區15個縣26個民族的代表(包括進京代表)共300多人會聚一堂,參會民族之多,代表之眾,史無前例。大會上,赴京代表傳達了黨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對邊疆各族人民的關懷,以及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和諄諄教導。各族代表在一起共商民族團結建設邊疆的大事,使大會成為民族團結的盛會。大會根據拉祜族頭人李保、佤族頭人拉勐等人的提議,決定剽牛盟誓,豎一民族團結誓詞碑以志其事,來把民族團結的精神鐫刻石上,永銘心間,使之光照千秋,永垂不朽。

現在大家所見到的就是當年普洱區各民族代表喊出並栽石立碑鐫刻的“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大家請聽這鏗鏘誓言:“我們二十六種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區各族同胞,慎重地於此舉行了剽牛,喝了咒水,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此誓。”48位代表用漢、傣、拉祜文字簽下的名字緊刻於後,下落“普洱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議    公元一九五一年元旦”。大家看這塊碑被安放在雙手托舉造型的石制須彌座上,有誰知道這有怎樣的含意么?它意味著萬眾一心,意味著各民族的親密團結,它是攜手共進,共同發展的象徵。

當時立碑是件大事。地委黨政軍領導十分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大家請看碑上的簽名——張鈞,他當時是普洱區最高的軍政首長,後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工業部的部長,當時是一個師政委。他站得高,看得遠,贊同按照佤族習俗盟誓立碑,這樣能把大家的心團結在一起,在當時的需要,在歷史的風雨中,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紅軍長征經過涼山彝族地區時,總參謀長劉伯承不是還和彝族頭人小葉丹喝雞血酒,結拜為兄弟么?於是,他當即令工作人員,選了一頭又肥又壯的大水牛。水牛的角又大又長,是佤族心目中的好牛。

於是就在1951年元旦,普洱紅場召開了千人大會,隆重舉行剽牛簽字儀式。儀式上,張鈞等黨政軍領導和各族頭人、代表一起念了誓詞,喝了咒水。接著由拉勐頭人剽牛。大家請看這個簽名——拉勐,他是西盟佤族頭人,在京期間受到過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他和張鈞一起主持了民族團結誓詞碑的立碑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