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民族團結園導遊詞

按照佤族規矩,結盟發誓能否成功,關鍵就要看剽牛的結果如何了。拉勐頭人雖然年邁古稀,那天卻顯得特別英武。只見他頭包嶄新的紅布,胸佩鮮紅的北京觀禮代表證,手執雪亮的鐵鏢,好不威風。拉勐頭人口念佤話咒語,手持剽子又唱又跳,然後雙手緊握剽子,舉過頭頂,用力向水牛右肋巴血倉處剽去,一時牛倒左方,牛頭朝向西南方預想的方位,剽口朝上,倒得很好。拉勐頭人和全體代表認為這是吉兆,高興極了。全場頓時歡呼雀躍起來,“水、水、水”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拉勐頭人高興得又笑又跳又唱,拍手在地上打滾說:“共產黨毛主席領導定了,團結會搞好。”他爬起來後喊道:“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我們各民族齊心團結,世世代代跟共產黨。”隨後,各民族代表們就在預先擺好的紅紙上紛紛簽了名,不識字的也請人作了代簽。後來,按原樣刻在了石碑上,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民族團結誓詞碑”。剛才大家看到毛主席題詞兩側的大型浮雕,再現的就是當年激動人心的剽牛場面和黨政軍領導及各族代表喝咒水盟誓簽名的生動情景。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彩雲之南的正道,就是民族團結,而這一切,都和這塊民族團結誓詞碑有關。在碑上籤名的48人,立誓民族團結,跟黨走,無論過世的,還是健在的,在風雨的歷程中,人人忠於誓言,在生死關頭,寧以自己的熱血明鑑,也決不背叛當初立下的錚錚誓言。各位朋友,這裡不得不提到拉祜族頭人李保——也就是盟誓立碑的倡議者。1951年5月,西盟淪陷,李保不幸被國民黨殘軍匪特抓獲,敵人誘降,委以高官,李保大罵匪特,誓死不降,最後被敵人殘忍活埋。像李保這樣以熱血捍衛民族團結誓詞的人,在簽名的48人中,並非少數。他們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一步一個腳印,譜寫了民族團結的新篇章。他們的精神使人振奮,直至今日,我們來此瞻仰,仍由衷地引發無限的敬意。

說到這裡,各位朋友對民族團結誓詞碑的背景情況就清楚了吧?那好,現在我們再來講講誓詞碑的本身。大家請看碑為石灰石刻制,高142厘米,寬66厘米,厚12厘米,有字18行。此碑1986年被列為縣級保護文物,1993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慶祝民族團結碑盟誓50周年,普洱人民把此碑從縣人民政府大院移遷到園內。它歷經滄桑,但仍保存完好,字跡清晰,雄姿仍存,風采依舊。

樹立民族團結誓詞碑,代表了邊疆各民族的共同利益,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新中國剛成立一周年之際,它就屹立於祖國的西南邊陲——普洱。它是普洱人民的驕傲,是“普洱縣的碑中之魂”,是“鎮縣之寶”。據考,立這樣的石碑,在當時是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的,可謂是空前的壯舉。此碑是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們黨的民族政策和統一戰線在邊疆取得偉大勝利的鑑證物。它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光輝範例,它的精神和作用遠遠超越了區界、省界,它在全國亦有普遍的意義。建碑至今,一直發揮著加強民族團結、保持邊疆穩定、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歷史作用。“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的美譽,它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