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年度小結

特色之三:注重能力的培養和鍛鍊

為了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為了給更多的幼兒鍛鍊的機會,我們進行了多次競選小組長活動,讓他們互相監督,互相學習,輪流執政。在這種氛圍下,幼兒的工作很盡心,很認真,很負責任。

我把許多任務分給幼兒,讓他們播報午餐、播報天氣;誰有絕活誰就當小老師。這樣,即鍛鍊了能力,又樹立了威信。也給班級帶來了活力,還給幼兒帶來了很多的快樂!

特色之四: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

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就沒有感悟,就沒有情感。走進幼兒,和每一個幼兒成為朋友,讓他們尊重我,喜歡我,理解我。就象“班歌”里唱的那樣:處處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請你相信這份感情值得感激。悄悄話,是我和幼兒交流的主要渠道。

利用課間和幼兒一起遊戲,談笑;利用午飯的時間和幼兒一起溝通思想,了解情況。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和幼兒談心,交流……幼兒病了,我組織幼兒去看望他,送作業,送鮮花;我也利用休息時間去看望他;幼兒打架了,我會靜下心來了解情況,把事情教給幼兒自己處理,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兒吵架生氣了,我會給他們講故事,讀文章來使他們感悟,使他們懂得友誼的珍貴……用照片和錄象來記錄下我們的每一次活動。記得有這樣一首詩:我到河邊飲水的時候,我覺得那水也渴著,我飲水的時候,水也飲我……我和幼兒之間,有三個共同:共同感受:感受學習的過程;感受幼兒的情誼,感受生活的美好;共同分享:分享學習的快樂,分享友情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成長:不停的學習新的知識,更新觀念,和時代同步和幼兒共同成長。

特色之五:和家長成為朋友

我認為和家長的溝通是很重要的,而且,家長也需要學習,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第一次的家長會上,我是這樣講的:“孩子和父母是天然的朋友,這血緣,這愛是無法代替的,但是,為什麼孩子常常表現出逆反呢?這是因為我們家長落後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沒有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每一個家長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那么,什麼是愛呢?愛,就是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長。我要求家長和孩子定一個共同成長的計畫。我要求每個家長給班主任老師寫一封信,介紹孩子成長的經歷,談談對孩子的教育的期望。以幫助我更多的了解孩子,使我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具體,更到位。收到信以後,我給每個家長打了電話,交換了意見,這對我的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我們班進行禮儀教育的同時,我把有關的材料複印給每一位家長,讓他們和幼兒一起學習並寫出讀後感,這樣的活動使家長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們和孩子近了,他們共同成長了。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世界,要想成為每一個幼兒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個幼兒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這一切都很值得,因為,你得到的將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工作著是美麗的!

利用本土資源,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林海芳

教育與孩子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嘗試著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本地文化,為孩子們創設了孩子熟悉的環境,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我們從小要對孩子進行愛祖國教育,而愛國主義應該建立在熱愛家鄉的基礎上,那怎樣開發和利用本土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走進家鄉的本土文化,對家鄉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並在學習過程中能繼承、發揚、創新家鄉的本土文化,激發愛家鄉的情感呢?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需要出發,全方位的讓幼兒接觸家鄉的風景名勝、特產小吃和特色建築等,將內涵深刻的“家鄉”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簡明地介紹給幼兒,以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