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教育工作總結

2009年上半年,我市教育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有力指導下,在各鎮委、鎮政府及各辦學單位的重視支持下,在全市教職工的努力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構和諧發展的教育事業,各項工作開展暢順有序,有條不紊,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堅持以德育為首位,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一)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2009年是全中國人民熱切期待的一年,如百年盛事——北京奧運;又如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隆重紀念活動等等,然而在上半年,接二連三出現災禍令人震驚,如在2月發生百年一遇肆虐中國的雪災,3月的藏獨事件,4月奧運聖火傳遞在國外受敵對分子阻撓,5月膠濟火車相撞、牽動萬千父母心頭的手足口病,舉世震驚的“5•12”汶川大地震。面對天災人禍,中國人沒有低頭屈服,中國人的心前所未有的凝聚在一起,共同抗擊各種災禍。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級各類學校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實際的行動表達深厚的愛國情懷。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市60000多名師生血脈相連,身同感受,深切哀悼死難者,積極發動捐款,在極短時間內捐款186多萬元,支持災區建設,為災區人民送上一份祝福和溫暖。

(二)加強陣地建設,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

4月11日,市紅十字會、教育局、市婦聯在鶴華中學聯合召開了鶴山市紅十字青少年工作會議暨鶴山市紅十字會學校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全面啟動鶴山市紅十字青少年工作。鶴山市紅十字會學校工作委員會的成立,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多元化開展提供了新的教育陣地。在開闢新陣地的同時,我們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如掀起學習抗震救災英雄事跡高潮,特別是向在抗震救災中湧現的英雄老師、英雄學生學習。緊抓團隊工作,深入開展“青春暖流”送溫暖行動,增強廣大團員青年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民眾的意識。密切聯繫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如聯合市委宣傳部、市郵政局共同舉辦“感受建設成就 感悟時代精神”共話家鄉改革開放30周年書信徵文比賽活動;積極推進“朝陽讀書”活動;組織觀看了勵志電影《隱形的翅膀》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又有了新突破,址山中學3名學生在“七•一”期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發展學生黨員工作中,址山中學從學生髮展成長的角度出發,把發展學生黨員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來抓好抓實,化虛為實,樹立學生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理想,使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得到切實提高、迅速成長、成熟。近兩年,址山中學共有7名學生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址山中學發展學生黨員,將深刻地影響著在整個學生群體,也為培養黨的接班人、壯大黨組織提供了很好示範榜樣作用。

(三)加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突出。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國小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我局印發了《2009年鶴山市中國小法制宣傳教育專題活動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如聯合市司法局在雅瑤中學、古勞中學、桃源中學、市三中四所中學中舉辦了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古勞中學的做法得到了江門市的肯定。為增強青少年學生自覺遠離毒品的意識和抵製毒品的能力,確保校園無毒品、師生不吸毒,市教育局在“6.26”國際禁毒日期間積極開展禁毒教育活動,向各中學、中心國小派發了禁毒宣傳掛圖30餘套,要求各學校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由於禁毒工作成效顯著,市三中成為江門市禁毒示範學校,李盆友副校長被評為“江門市禁毒人民戰爭工作”的先進個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市教育局針對青少年學生身心特點,聯合市計生局開展了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動,由市計生局聘請有關資深醫生和法律專業人士到各中學對畢業生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動,該活動6月開始,至10月底結束;心理健康課題研究成效突出,市二中的“中學生偏科行為的心理模式干預研究”和址山中學的“國中學生自我管理與良好品格形成關係之研究”的研究課題得到了廣東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五”規劃第二批課題項目立項。

通過開展以上活動,我市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在本年度的優秀學生評選工作中,我市有2名學生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26名學生獲得江門市級優秀稱號,971名學生獲得鶴山市級優秀稱號。

二、深入推進免費義務教育,積極創建教育收費規範市。

(一)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開啟義務教育新紀元。

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從2009年春季開始,我市在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城鎮免費義務教育,翻開了義務教育史的新一頁,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經統計核實,XX年-2009學年第二學期享受免費義務教育的學生共43,213人,其中國小27,340人,國中15,873人,免費義務教育補助資金14,966,925元,所有補助資金按期按時劃撥到各學校,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做到上級滿意、學校滿意、社會滿意,為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營造了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在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我市繼續深化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工作,一是對XX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困難家庭子女進行生活費補助,本學年生活費補助資金476,430元,已經分別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5月份全部發放到學校和學生;二是繼續做好高中階段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對168名家庭困難學生進行資助,資助金額52,050元及時劃撥到學校,使學生得到相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