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民營農業經濟 努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關於加快石柱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大力發展民營農業經濟 努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關於加快石柱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為了摸清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加快民營農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縣委辦、政研室《關於開展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專題調研活動的通知》(石委辦〔2004〕30號)要求,近期,我局組織對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等進行了一次調查研究,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取得的成效 近幾年,隨著我縣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我縣個體、私營等民營農業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得到了較快發展。據調查,我縣在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工作中,共引進扶持發展了重慶益民菌業有限公司、重慶芋富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石柱薯業製品廠、三益紅辣椒食品製造廠、黃水福吉利蓴菜加工廠、石柱縣紅源綠色食品加工廠、黃水萬盛綠色食品廠、石柱縣聯發農產品有限公司、石家蓴菜廠、東田藥業有限公司等10多家個體、私營種植業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以下簡稱民營農業企業),另外還有一定數量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的個體工商業戶,它們主要集中在香菇、蓴菜、甘薯、黃連等特色優勢產業上。這些民營農業企業多數為企業帶動型,主要通過契約契約方式帶動農戶從事專業生產,即“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到目前為止,我縣通過民營農業企業帶動的農戶約有2萬戶,這對發展我縣特色種植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起到了重要作用。 1、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引導和扶持民營農業經濟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從事專業化生產,有利於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促進農業生產向區域化、專業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從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同時,通過民營農業企業帶動農戶生產,可以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並能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如重慶益民菌業有限公司成功引進我縣後,菌農每年每戶可增收5000元以上,增收效果顯著。 2、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解決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當前農業生產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通過民營農業企業的帶動和發展,企業與農戶簽訂農產品生產購銷契約(即“訂單農業”),通過契約把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起來,從而解決了廣大弱小農戶不熟悉市場,產品賣難等問題。同時,通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利於農業經營體制創新。 3、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創建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優勢,就是先進生產力。民營農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把品牌經營作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爭創名品,打造特色品牌,以名優特產品占領市場,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農業效益。如我縣“林野”牌香菇、“三益”牌辣椒、“福吉利”牌、“綠晶蓴”牌、“連湖”牌蓴菜等品牌在市場競爭中得到創立和發展,擴大了我縣農產品信譽,提高了我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發展民營農業經濟,有利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慶益民菌業有限公司、東田藥業公司等民營農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將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後各環節聯結起來,實行多種形式的一體化經營,從而加快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提高了農業整體效益,實現了發展民營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機結合。 

二、我縣民營農業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民營農業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存在不少問題。 1、民營農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競爭能力較弱,農業產業化經營才剛剛起步。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種植業在農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到目前為止,全縣涉及種植業的民營企業僅有10多家,並且這些組織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經濟實力較弱,組織形式單一,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多數民營農業企業只有幾十萬元的資金實力,年銷售農產品幾十噸,幾百噸,年銷售收入幾十萬元,幾百萬元。這些民營農業企業主要從事農產品初加工,加工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還處於初始階段,才剛剛起步。 2、民營農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不穩固。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發展民營農業經濟,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是民營農業企業與農戶實現“雙贏”的基礎。目前,我縣民營農業企業與農戶的聯結方式主要是契約形式(其中不少是口頭契約,有的口頭契約也沒有),靠的是契約雙方誠實守信,一旦市場出現波動,雙方很容易不按契約辦事。如農產品走俏時農戶不把產品賣給龍頭企業,或農產品市場行情不好時,龍頭企業又很容易把風險轉嫁給農戶等。 3、民營農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有限。目前,我縣民營農業企業主要是為農戶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而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服務的較少。全縣通過民營農業企業帶動的農戶約有2萬戶,不到農戶總數的五分之一。除少數民營農業企業對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作用較大外,不少民營農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還比較有限。 4、民營農業企業的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各級為發展民營經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目前落實的不夠理想。一些幹部對發展民營經濟重視不夠,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時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阻力和困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形成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共識,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