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素質與就業的調研報告

3.2.3、通過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定義,對該目標企業有更深的認識,為之後撰寫簡歷、面試打下基礎,甚至在就業初期都將受益匪淺;

3.2.4、通過對企業的了解,將降低遭受求職陷阱、上當受騙的幾率。

在平日的採訪中我們發現,許多在讀大學生很難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將來會涉及哪些行業、職位說出個大概。據報導,前不久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公共就業服務進高校的活動中,只有不到30%的學生認為非常了解或比較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學生能清楚或比較清楚自己在職業發展中的優劣勢,而對未來3~5年的發展計畫比較模糊的卻占到35%,甚至還有15%學生表示從未考慮過這些問題。結合前程無憂此次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眾多學生在自身及就業目標的認識度不夠,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問題。求職前不知自己“賣”的是什麼,不知該怎樣“賣”,不知道該“賣”給誰,成為了橫在大學生就業前三道隱型的壁壘;同時也進一步折射出國內高校對於學生職業規劃開展的落後。

不明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的後遺症還表現在對自身的估計與期望上,超脫實際憑空對自身的評價通常會產生偏差。前程無憂的調查顯示,有40.3%的學生認為自己就是人才,能夠滿足企業的人才期望。反觀低於30%的表示“很明確企業對人才定義”的學生中,有69.6%的學生認為自己還不能滿足企業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學生表示自己不能滿足的理由來源於自身能力素質的不達標。僅有6.5%的學生認為“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人才標準

專業知識、工作經驗、人際溝通、工作態度、創新意識、道德品質這六項人才基本素質,在大學生眼裡哪一項是最為重要的呢?調查結果顯示,“工作經驗”排在第一,占總量的48.4%。其次為“專業知識”,占到17.8%,“工作態度”以11%位居第三。而僅有6.5%的學生認為“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人才標準,在學生眼裡最重要的人才標準榜中墊底。(見圖1)

圖1:學生眼裡最重要的人才標準

前程無憂職業顧問分析認為: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一個成熟的企業在招聘應屆生時,往往考慮更多的是道德品質、工作態度、這兩項素質。對於企業而言,這兩項人才標準是基礎中的基礎,是開展工作的基石。若企業有意要去培養、磨練、打造一個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張沒有工作經驗的白紙。但道德品質、工作態度卻是決定了這張白紙材質的優劣,因此許多知名企業把“道德品質”列在人才標準的首位。這並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業對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為這些企業深知,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昌。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也許會帶來一時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節,繼而失去的是企業長遠的“大利”。當然,在實際情況中,道德品質的範圍太過寬泛,所以,這裡強調的是一種對職業的操守,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一位hr在談及大學生素質時說:“有些大學生做錯事以後,第一反應就是推卸責任——‘不是我乾的’,其實沒有責任感比犯錯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