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照經營現狀社會調研總結

於沒有營業執照,這些商販出售的商品便沒有質量保證。消費者購買後,一旦出現問題,就不能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獲得賠償。甚至可能連當時的攤位都找不到。這就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產生重大隱患。另一方面,無照經營破壞了市場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對於合法商販的利益造成損害。於是我便對無照經營這一社會現象作了調查,並去工商和平分局了解情況。據和平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無照經營現象久治而不能根除並逐漸形成一個頑疾。由於和平區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人流量較大,是全市商業中心。許多無照經營者選擇在此開店擺攤,致使和平區成為無照經營現象較嚴重的地區。隨後我看到工作人員的統計數據。根據資料顯示和我的走訪觀察,僅對和平區無照經營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無照經營的現狀及特點

從工作人員拿出的資料統計來看,截止今年七月底,和平區固定經營場所的無照經營總計1966戶,其中各類市場內無照經營766戶、市場外無照經營1200戶。其中還不包括一些流動攤位。

由於上述766戶市場內無照經營均面臨拆遷等原因,具有不確定因素,因此不列為調查範圍。市場外無照經營的1200戶,由於不能挨家調查,因此只進行粗略調查分析,發現其存在幾個特點:

(一)從行業角度來看,以餐飲和食品零售和服務業居多。我觀察到的主要有餐飲食品、小百貨、美容美髮、家政諮詢服務等行業,在和平分局的統計中看到分別為489戶、302戶、161戶、137戶,占無照經營總數的90%。

(二)從經營的人員角度來看,大多為下崗職工從事無照經營,達693戶。外來人員、殘疾人及其他閒散人員無照經營分別為143戶、10戶、354戶,占無照經營總數的40%。

(三)從經營場所分布的角度來看,勸業場周圍地區較為集中。在我調查時發現無照經營多集中在勸業場、小白樓周邊的一些小門臉、小商鋪。店面很簡陋甚至是臨時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對此進行過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

(四)從表現形式的角度來看,呈現多樣化特徵。在勸業場周邊我發現無照經營者採取各種方式掩蓋無照經營。如一家有營業執照的服裝店,屋內有門通向一飲品店,而飲品店沒有營業執照。和平分局企管科的工作人員說“從近幾年查處的無照經營案件分析得出:一是違法主體以個體、私人經營等非公有制主體的自然人或合夥居多;二是經營規模以小規模居多;三是經營時間上以短時間居多;四是涉及的領域有所擴大,經營方式更加多樣。前一陣勸業場工商所已經發現並查處了一件利用網路遊戲和網路商鋪等經營手段來從事無照經營的案件。五是以其它形式掩蓋無照經營。”可見其形式的多樣。

二、無照經營的具體原因

(一)從無照經營者的角度分析,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1.客觀原因在於:

(1)因沒有取得《衛生許可證》而不能辦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

(2)依據市政府有關檔案規定,不能辦理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無照經營主要原因有:屬違章建築,如臨時建築、居民樓視窗售貨、窗改門等;還有無房本等產權問題;再有就是商鋪已經規劃拆遷。

(3)同時具備上述兩種因素而無照經營,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髮行業。他們多數既在違章建築、臨時建築等場所經營,又不符合衛生許可的要求,因而造成雙重因素的無照經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一種還是兩種因素造成的無照經營,都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髮等行業。他們的共同原因,就是不具備衛生防疫部門在營業面積、衛生條件、操作間等經營條件的統一規定,在無《衛生許可證》的前提下無照經營。

2.主觀原因在於:

(1)有的個體經營者生活有困難,交不起各項稅費;我詢問一位小餐廳老闆為何不辦營業執照時,他無奈的說:“不是不想辦,但起一個餐飲執照需交的稅費有衛生部門的檢查費、環保測水換證費、門前三包費、工商管理費等等。剛剛營業,根本沒那么多錢,只好先拖著。”

(2)買賣不好、剛乾或不想長乾,對經營前景沒有信心,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不起照先經營。如一家外貿服裝店老闆所說“乾一段也許買賣就黃了,改行了。所以先不辦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