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返鄉農民工問題調研

3、失業人員增多,就業壓力加大,收入降低,給社會治安帶來不穩定因素。一是目前企業不太景氣,就業十分困難。二是今年企業工資待遇普遍降低,農民工收入降低。某村民去年在北京某裝修公司打工,年初月工資2500元左右,年底就降至1200元。因嫌工資低而返鄉從事滷菜加工。三是務農收入太低,自主創業困難。在家務農,因為基礎設施落後,抗災能力差,農業仍然存在“靠天吃飯”的現實,加之流通信息不暢通,科技含量不高,導致收入太低,難以養家餬口。而自主創業主要受資金、技術和市場風險的困擾,難以保障農民增收。當前的危機和困難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和國際背景,經濟危機導致的收入下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貧富差距等,以及當前工作、生活上的極大壓力,極有可能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信心上的喪失。由於就業創業困難,失業和閒散人員必然大幅增加,容易誘發利益衝突,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有些失業人員和低收入者可能灰心喪氣、鋌而走險,從而引發嚴重的刑事犯罪。

4、中長期影響不容小視。農民工返鄉後,社會治安和穩定的中長期影響值得引起重視。當前,按照農民的習慣,正值春節期間,農民工一是安心過年,無暇處理糾紛。二是大多數農民工已經或準備節後外出務工,尋找就業機會。一旦外出務工未果,農民工可能會出現新一輪“返鄉潮”。到那時,將引發更加激烈的矛盾糾紛,社會穩定形勢將更加複雜。目前不少外出的農民工打電話回鄉,稱在外面工作不好找,有工作的工資低,或是發工資不及時。

(四)、幾點建議與對策

1、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全面地動態排查,詳細了解和登記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密切關注返鄉農民工的動向和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措施,積極予以解決。既要嚴格遵守國家政策和法律規定,又要充分考慮農民工返鄉後的農村實際,儘快出台完善土地流轉、移民扶持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積極主動化解矛盾,解決農民工的後顧之憂。

2、紮實開展嚴打整治鬥爭。繼續深入開展以“兩搶一盜”為重點的嚴打整治鬥爭,特別是涉及侵害農民利益的案件,重拳出擊。大力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有效預防和控制犯罪,確保一方平安。

3、積極扶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把就業創業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來抓,切實擴大社會就業。一是建立返鄉農民工就業指導協調機構,組建專門的勞動保障聯絡員隊伍,覆蓋到各個村、企業。專門負責了解農民工就業狀況和返鄉情況,負責對勞動力市場信息的監測統計,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指導。二是搭建經常性的求職平台。廣泛收集、提供就業信息,經常性召開專場招聘會,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平台。三是加大就業專項資金投入。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返鄉農民工就業援助,免費開展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等服務。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農民工就業企業給予就業補貼等。四是大力挖掘就業崗位。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對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發展高效農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業。五是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以創業帶動就業。樹立返鄉農民工是財富的觀念,充分發揮返鄉農民工人才、資金、技術資源。積極實施自主創業扶持政策,切實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中資金、項目、流通和技術等方面的困難。特別是國家已經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要真正落實到農民手中,不能打白條。比如農行“惠農卡”、信用社支農貸款等等,要降低門檻、簡化手續,在降低風險的情況下,真正讓老百姓受益。同時,地方政府可設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區,適當政策傾斜,大力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六是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嚴格兌現失業保險待遇。對穩定就業半年以上且簽訂勞動契約的農民工,用人單位必須為其辦理失業保險,在其失去工作後要納入失業登記,發放失業保險金,使之在失業後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時,儘快健全可轉移、可接續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其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