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探討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市農辦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對我市新農村建設開展了專題調研,進行了粗淺探討。

一、成效

中央xx屆五中全會作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後,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新農村建設作為總攬全局的大事來抓,因地制宜謀發展,創新機制抓落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因地制宜謀發展,現代農業發展形成新格局。糧食播面107.1萬畝、總產50萬噸,雄倨全省第16強,鞏固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地縣”、“全省糧食生產大縣”地位。生豬出欄185萬頭,建成5個萬頭生豬養殖小區,榮獲全省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滷菜產業在規範中壯大,銅鵝出籠達95萬羽,**被冠名為“中國滷菜之都”。臍橙種植面積突破6萬畝,連年被指定為饋贈外國元首專用禮品。藥材開發步入穩健發展軌道,草本藥材面積逾2萬畝。蠶桑產業訂單基地近5000畝。華鵬食品等2家企業、國輝米廠等9家企業分別被評為全省、邵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菁薌”大米等14個產品通過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38家。流轉土地14.6萬畝,建成千畝以上示範片6個。

2、整合資金辦大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按照“各炒一個菜、共做一桌席”的投入思路,整合支農資金,重點突破農村水、路、電、村部等基礎設施建設瓶頸。完成通達工程104.8公里、通暢工程878.9公里,村道硬化率近九成。整治病險水庫17座,解決111個村、6.9萬人安全飲水問題,被確定為全省小農水建設重點縣。在完成79個村電網改造的基礎上,新啟動百村農網改造工程。農機總動力達34萬kw,榮獲“全省農機化工作先進單位”。建成沼氣池6735口,改廁6.4萬戶。實現電話、電視村村通。16.5萬畝退耕還林通過省、國家級驗收,森林覆蓋率達43.23%。

3、科學引導抓辦點,示範村建設創立新機制。先後啟動東元等9個省級示範村和安樂等36個市級示範村建設,工作機制不斷健全。第一、建立動態管理機制,發揮主體作用。對建設進度嚴重滯後或矛盾異常激化的示範村,視情降格或淘汰,形成良性競爭局面。第二、建立掛聯幫建機制,凝聚建設合力。每個示範村由1個以上市團領導掛聯、4-5個市直單位援建,每個幫扶單位安排1名幹部、1萬元以上資金幫建。第三、建立規劃編制機制,最佳化技術服務。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新農村建設巡迴指導組,逐村提供規劃編制、技術指導、項目支持等服務。第四、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強化主導作用。制訂示範村目標管理考核、以獎代投辦法,安排專項資金以獎代投;採取無償供苗方式,引導攔馬等9村完成村道、院落綠化;結合農村安居工程項目,幫助山口等4村60餘農戶完成改房。第五、建立資金整合機制,形成投入合力。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為平台,整合支農資金1.37億元,相繼建成幸福、天子山2個示範片,被確定為全省示範項目區。

4、統籌推進促和諧,農村社會發展呈現新風貌。正式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扶貧工作重點比照縣。移民後扶工作被省、邵陽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核定大中型水庫移民2972戶、8844人。減負工作常抓不懈,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農口站所改革有新進展,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中型水利體制改革基本完成。農民教育培訓逐步加強,建成培訓基地21個。科學、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深入開展。村賬鄉代管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制度廣泛實施。村級活動場、農家書屋建設空前加強,全市新建村部79個、農家書屋52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實現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