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稽查選案準確率的現狀分析及途徑探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稅收事業的發展對稽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涉稅違法活動的嚴峻性和長期性,給我們提出了如何在新形勢下最大限度地發揮稅務稽查職能作用的新課題;稅收違法行為的隱蔽性和作案手段的高科技化,給我們提出了改進稽查工作方式、完善稽查手段、提高稽查效能的迫切要求。選案是實施稽查的起點和方向,被稱為稽查工作的生命線,如果選案不準確,就談不上發揮稽查威懾力,就起不到打擊偷、逃、抗、騙稅行為,震懾犯罪分子,規範稅收秩序,促進行業規範的作用。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稽查選案工作,提高稽查選案準確率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稽查選案工作的現狀

選案案源具有多樣性。目前稽查選案通常是根據日常稅收征管資料和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產生的涉稅信息結合計算機選案、隨機抽選、舉報案件、上級交辦的案件、有關部門轉辦案件、金稅協查產生的案件、納稅評估環節移送案件等來確定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選案方法比較簡單。主要是以人工選案為主,計算機數據為輔的方式,往往憑藉主觀經驗對現存的信息進行加工,缺少行業科學的數據模型。

選案人員機構單一。按照稽查規程,選案為首要環節,案源管理部門專門負責選案。在實際工作中基層稽查機構有的設定案源綜合部門,有的是在綜合科(辦公室),一人多崗、人少事多比較普遍,為了選案而選案的現象還在一定範圍記憶體在,選案局限性較大。

選案結果偏差較大。從案源發出到檢查完畢,存在較大的差異,選案準確率普遍不高。

二、稽查選案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信息源缺乏影響選案準確率。當前稽查信息資料主要來源於納稅人自主申報的納稅資料。選案所依託的信息主要是來自征管軟體ctais2.0版。由於目前征管軟體中錄入的也是企業申報的部分納稅資料,而不是全部的信息,計算機選案所依託的信息、數據嚴重不足,導致選案準確率不高。同時,受各種利益因素的驅動,納稅人的財務核算結果受人為控制,經營指標造假嚴重,會計信息、計稅依據失真,導致選案不準。加之,有的企業建立假賬、資金體外循環,隱瞞銷售收入等情況不可能在軟體中反映出來,選案準確率自然大打折扣。

就舉報案件而言,由於舉報人舉報動機不同,舉報案件有時事實不清,有些是同行競爭而舉報,舉報內容粗放,線索不清、可信度不高,有部分舉報不實,這樣就導致選案準確率偏低。

就納稅評估移送案件而言,稅源管理部門評估後移送要求稽查的納稅人,往往是稅收徵收管理中的“難纏戶”和“釘子戶”,有的進入稽查程式後,沒有履行納稅義務的能力,導致案件執行不到位。

(二)稽查內部銜接不緊密影響選案準確率。目前稽查機構一般都實行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環節四分離。彼此相互獨立,相互監督。內部監督作用發揮較好,但彼此互動不足,影響了選案的準確率。比如同行業的、同類企業的偷逃稅手段和方法有一定的規律性,檢查人員檢查中發現了企業的問題,但檢查人員一般不參與選案,導致相關風險企業依然存在,案源選擇具有較大的盲目性。案件稽查結果與選案缺乏分析反饋機制。選的怎么樣,查的怎么樣,結果如何,沒有明確的要求和相應的考核機制。

(三)聯動機制不完善影響選案準確率。稅收分析是沒有稽查部門參與的稅收分析,其分析的原因和報告一般由計財、征管、稅政等業務部門共享。稅收分析的成果與稽查部門沒有完全共享。

(四)人員素質“瓶頸”制約選案準確率。當前稽查人員占全體稅務幹部的比例不高,稽查崗位的人員數量占全體稽查人員的比例不高,選案人員的人數和素質還適應不了新形勢的要求。

三、提高選案準確率的途徑探索

(一)建立信息採集機制提高選案準確率

要提高稽查選案準確率必須多渠道掌握納稅企業動態信息。面對海量信息,要以ctais2.0新征管軟體為依託,充分利用稽查系統管理模組,採取人機結合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全面的選案指標體系,包括納稅人各個方面的涉稅信息:納稅人的收入信息、各種財產信息、生產信息、技術信息、銷售信息、管理信息、財務信息、投資信息、註冊信息等等。充分運用基層管理平台完善稅源聯動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稅源聯動的管理效能。尤其注重基層管理平台的各類異常信息按戶歸集、風險等級評定排序、風險應對工作流啟動等功能的使用和增值利用。比如對稅源基本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如應付、應收賬款、銷售成本、費用、銷售經營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利潤、銷售收入、預收賬款比率、負債比率、資產報酬率、所有者權益報酬率等財務指標,發現單戶中存在的疑點,從而為稽查提供線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