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每一項工作都與財政業務緊密相關,如何充分發揮縣鄉財政職能,全力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縣鄉財政工作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筆者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財政部門應當積極主動,發揮好主渠道作用,明確落腳點、找準切入點、選準著力點。

一、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明確財政支農的落腳點

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是財政支農工作的永恆主題。只有農民增收了,新農村建設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才會有希望。必須把農民增收作為財政支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應當看到,近幾年,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但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依然困難。因此,要教育各級幹部特別是財政部門幹部增強支持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大的方面來講,要求我們各級幹部從“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擔負起應有的歷史責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建設新農村的部署上來,充分認識農民增收的重要性,增強幫農民致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具體的方面講,要求我們各級財政部門幹部緊密結合財政工作實際,運用好財政政策,圍繞本職工作,抓好工作落實,促進農民增收。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進一步研究新農村建設的政策,細化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強化新農村建設的措施,落實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不斷提高幫助農民致富的能力和本領,確保新農村建設開好頭、起好步。

二、抓好關鍵環節落實,選準財政支農的切入點

新農村建設涵蓋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需要財政從多方面予以支持,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鋪開,不可“包打天下”。當前,應當以發展農村經濟為切入點,圍繞生產發展、農民增收開展工作,搞好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與保障。圍繞蒲縣的農村工作實際,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夯實經濟發展基礎。財政部門要發揮職能優勢,積極向上級爭取各類發展資金,重點抓好村村通油路、中國小布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農村衛生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遠程教育網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二是加大農業內部調產的支持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從蒲縣農村實際出發,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快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和特色農業發展。捆綁使用各種財政資金,支持廣大農民大力發展土豆、菸葉、中藥材、大棚菜、糯玉米等高效產業。以現有龍頭企業為依託,搞好發展壯大,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逐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走規模化、市場化的道路。利用昌源土豆深加工項目,搞好土豆的深加工;逐步擴大龍泉千頭豬場規模,形成飼養、屠宰、銷售一條龍的生產線,提高產業化程度,促進養殖戶增收。三是加大對專業合作組織的支持力度,發展農民經紀人。財政每年都應安排一定規模的資金,引導農民、農技推廣機構,農村經紀人、專業大戶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專業化、系列化服務,提高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能力。也可以嘗試通過財政貼息或預付政府儲備金等形式,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契約,向農戶提供各種服務,建立最低保護價或聯動價,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規模生產,占領市場。四是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市場競爭力。要增加培訓資金。縣一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並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的支持;要整合培訓資源,充分利用各類職業技術學校、農村夜校、基層學校、中國小校、鄉鎮科技站、文化站等培訓基地開展培訓;要豐富培訓內容。開展以農業實用技術和產業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如可組織農民參加烹調、服裝、電焊、美容美髮、水產養殖、林果栽培等實用性強、易於掌握的農業技術和勞務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增強他們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能力,增加農民的現金收入,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