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旱作農業綜合技術 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

杏園鄉位於安定區東南部,距市區40公里,轄9個村76個社9000餘人,全鄉流域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萬畝。XX年人均純收入1950元。全鄉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雨量420mm左右,60%的水被無效蒸發。長期以來這裡十年九旱,生產條件十分嚴酷,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為解決乾旱問題,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近來年,杏園鄉在安定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抗旱實際,把推廣旱作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目標,大力推廣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促進了全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發展現狀

XX年杏園鄉種植馬鈴薯2.8萬畝,總產量達4萬噸,農民增收2400萬元。依託全省旱作農業項目的實施,全鄉推廣旱作農業綜合技術3200畝,其中全膜雙壟溝播隴薯3號2600畝,在今年上半年遭受60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夏糧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的情況下,套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的隴薯3號長勢喜人,奪得了全面豐收。根據對同一地塊隴薯3號是否覆膜對比試驗,據測算全膜畝產1986.7公斤,露地畝產1435公斤,全膜比露地畝增產551.7公斤,增產率38.4%。康莊村農民韓秉仁XX年種植全膜馬鈴薯2.2畝,畝產2655公斤,比露地增產1937公斤。旱作農業項目的實施,真正實現了特大災害年份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使全鄉廣大幹部民眾看到了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巨大抗旱增收潛力,從而更加堅定了發展旱作農業、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的決定和信心。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了“五抓五到位”:

一是抓領導,責任靠實到位。杏園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順應天時、順應市場、調整結構,把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科技推廣步伐、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來抓,研究制定了《杏園鄉XX—XX年旱作農業項目實施方案》。並成立了由政府鄉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包村幹部為成員的行政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與各村簽訂責任書,納入農村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認真落實“四定”(定地塊、定任務、定時間、定獎罰)管理責任制和技術人員“四包”(包規劃、包質量、包技術、包驗收)技術責任制,紮實開展各項工作。明確任務、分工負責,深入村社發動民眾搶時搶墒覆膜,有效地推動了工作的進展。全鄉僅一周時間完成全覆膜3200畝,占任務3000畝的107%。

二是抓宣傳,民眾參與到位。鄉上把發動民眾、引導民眾作為工作的切入點,逐村逐社召開民眾會議,大力宣傳全膜雙壟溝技術具有膜面集雨、覆蓋抑蒸和增產增收的旱作優勢,大力宣傳項目實施政策。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先後舉辦宣傳動員技術培訓班3期,培訓人數達3000人(次)。通過深入廣泛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戶充分認識到了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是開闢農民增收新渠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保障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進一步增強了農民覆膜的積極性。同時,印發《旱地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規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全膜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等技術資料各XX份,下發到基地內各農戶,使項目實施宣傳資料到戶率達到了100%,進一步提高了農戶對覆膜技術的知曉率。

三是抓融資,物資配套到位。杏園鄉在落實項目配套補貼地膜的同時,加大農戶自籌力度,並將農資補貼重點向示範片帶傾斜,確保物資配套到位。在康莊、李河、牛營等村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種植重點片帶,在省、區畝均補助項目資金20元的基礎上,鄉上每畝再增加補助25元,使補貼資金達到所需地膜資金的一半,切實解決了民眾自籌資金困難的問題。同時鄉上調進地膜14噸、良種230噸、稀土旱地寶1000袋,購置覆膜機4台、起壟機26台、點播器224個、划行器100個、打孔器100個,組織基地內農戶備化肥150噸、農家肥3000方,保證了覆膜和種植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