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問題研究

第二,要求企業在交易活動中使用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的驗證機構(ca),如網路認證中心提供的數字證書,認證書中包含了交易主體的有關身份信息。所有參加電子商務活動的主體,必須獲得它頒發的電子證書(數字證書),確定其電子商務伺服器的合法性,相當於在網上領取營業執照。這種類似機構可以協助稅務機關識別網上納稅人的身份。

第三,加強商業用ip號碼分配和轉讓的管理。如果有相關主體(如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的配合,ip號碼用於確定網上計算機的位置、所有者身份、姓名、地址是可行的。為此建議:(1)對商業用途的ip號碼的分配、轉讓進行嚴格的公開登記,登記內容包括企業名稱、地址、登記號等;(2)對商業網站和運營、駐留網站的組織實行許可證制度,從而達到控制的目的。

2.推行電子商務業務單獨核算和網路申報制度

稅務部門應編制出專用的電子商務電子申報表和申報軟體。申報軟體程式在納稅人填寫完申報表之後,能自動先對申報表的數據進行邏輯審核,把好防止納稅人虛假申報的第一道關。納稅人通過電子申報表,按納稅申報期以電子郵件或其他數據傳輸形式將申報資料直接提供給主管稅務機關。

3.建立網上數位化發票的自動開具認證和稽核系統

以配合納稅人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交易信息載體的電子一體化。在電子商務交易完成並支付時,該系統應能自動開出數位化發票作為支付系統代征代扣稅款的依據,並具有未經授權無法修改的功能。數位化增值稅發票只有在經過該系統認證稽核並實施數字簽名後才予以抵扣。

4.加強企業財務軟體的稅務認證及稅務審計

對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稅務機關必須對其實行嚴格的財務軟體備案制度。應該要求企業使用的財務軟體必須同時具備納稅核算功能,並且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財務軟體的名稱、版本號、超級用戶名和密碼等信息,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才能使用,從而為稅務機關的稅務檢查留下審計線索。

5.完善金融及商貿立法,監管支付系統

電子商務一般採取三種支付方式:信用卡支付、客戶賬戶支付和電子貨幣支付。針對這三種支付方式,可以分別採取三種方法徵稅。在信用卡支付體系中,由頒發信用卡的機構負責從所收佣金中扣繳稅款;在客戶賬戶支付體系中,由客戶在直接劃款給售貨方的同時扣繳稅款;在電子貨幣支付體系中,由銀行負責轉賬,並在發行或兌現電子貨幣時扣繳稅款。這裡要採用法律的形式規定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責任。銀行(金融機構)應嚴格按規定稅率扣繳稅款,並及時將企業設立的網上銀行賬戶的交易情況、扣繳稅款情況等有關信息傳遞給稅務部門,切實承擔起配合稅務部門徵稅的責任。稅務部門可以給予銀行一定比率的稅款回扣,作為其代扣代繳稅款的報酬。同時,為了協調區域間稅收利益的分配,公平稅負、合理負擔,在消費地已扣繳的稅款作為納稅人預繳的稅金,在申報納稅時結算清繳,多退少補。

電子商務是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而產生的一種不同於任何傳統商務活動的新興的商務交流方式,這種交流方式給稅收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挑戰,建立健全完善的電子商務稅務征管制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黃濟生,殷德生:國際稅收理論與實務[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