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縣鄉(鎮)域經濟發展調研材料

三、後段工作思路

我們將充分發揮我鎮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致力於打造經濟強鎮,實現鎮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一)、認清優勢,著眼發展,準確定位

藉助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建設省會大長沙的契機,我們要充分認識我鎮發展的優勢,對我鎮今後的經濟發展有一個清醒、科學的認識,準確定位。我鎮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優勢是:一、區位優勢。我鎮濱臨湘江,江堤長8.2公里,北接省會長沙,南接縣城,處於省會擴張和縣城延伸的必然區域。二、交通優勢。連線長沙、望城的金星大道、雷鋒大道穿鎮而過,大部分處於我鎮境內,星城大道、黃金大道東延線、站前路、城白路、新巷線橫穿東西,市三環線、二環線在我鎮經過且設有入口,長石鐵路在我鎮設車站,使我鎮的交通網路初具城市雛形。三、良好的發展趨勢。省新聞出版工業園、國家農業科技園、中聯重科、富虹鋅業有限公司、省原種豬場等大企業駐鎮發展,勢頭強勁,廣東佛山鴻基房產公司、市交警支隊駕駛員培訓中心、銀太紡織集團、長沙高壓開關廠、天寶公司等已完成征地拆遷,正在興建之中,有意前來我鎮投資興業的項目絡繹不絕,我鎮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迅猛的發展勢頭,為我鎮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今後的5—XX年,我鎮的發展定位是: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以融入城區為目標,強力招商引資,加快工業發展;發展城郊型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加快城鎮化進程,保持鎮域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把我鎮建設成工業發達,環境優美,服務優良,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城鎮。這一定位的涵義是:在今後的五至十年內,我鎮已初具城市規模,道路交通網路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完備,工業、商業、服務業成為我鎮的主導產業,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已不存在,農民已經消失,大部分農民轉變為商人、產業工人和服務業人員,僅有的農業已實現產業化經營、工業化生產,走進星城,一座環境優美,工商業發達,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型現代化城鎮矗立在眼前。

(二)、突出發展重點,實現鎮域經濟飛躍

1、盤活存量資產,突破發展資金瓶頸

通過初步估算,我鎮現有閒置存量土地3800畝,閒置房產50餘棟,總存量資產在1.5億元以上,如果我們在盤活存量資產上下大力氣,做好盤活文章,每年盤活XX萬元,就能夠突破資金瓶頸,基本上解決我鎮發展的資金問題。一是要主動聯繫,重點招商,加快對月亮島、拾比佰、洞庭公司等閒置用地的項目替代。二是對鎮谷山林場、原谷山鄉政府、鎮機磚廠等鎮有土地、房產進行招商開發,使之產生實際效益。三是動員和要求各村採取租賃、轉讓經營等形式,使各村的閒置村部、學校發揮效益。四是拍賣東馬、澗湖、桑梓等重建地的存量土地,加快土地變現。

2、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堅持用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指導農業發展,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原則,堅持用現代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藉助國家農業科技園無公害糧菜基地的核心示範作用,以國家農業科技園為中心向周邊幅射,發展城郊型農業,明確我鎮農業的主導產業:一是無公害優質糧;二是花卉苗木;三是畜牧水產;四是無公害蔬菜、水果;五是農產品加工。引導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向一園(國家農業科技園),一帶(雷鋒大道沿線示範帶),一區(奶業發展小區),五基地(優質糧生產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畜牧水產養殖基地、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集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秀龍米業、省原種豬場等龍頭企業,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專業化管理格局,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推廣“農村科技合作社”網路模式,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加快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