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稅務稽查管理水平的幾點思考

地稅系統內部信息。徵收視窗單位的納稅申報、稅務登記、發票領用情況;徵收單位所轄納稅人的稅源變化、經營情況、停歇業、非正常戶、異常戶等信息,尤其是納稅評估信息;稅務管理部門有關納稅人徵收方式鑑定情況及繳納情況,欠稅情況,建築房地產經營納稅人項目管理情況。

地稅系統外部信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等信息,公、檢、法、紀檢部門涉稅案件等,金融部門有關涉稅人的帳戶設定及資金往來情況,工商部門有關領取執照的納稅人的變動情況;從政府、國稅、統計、計畫、技術監督部門取得有關涉稅活動信息。

稽查內部和外部信息構成科學選案的基礎數據。有了信息採集網路,暢通的信息來源渠道,通過稽查選案信息整合,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科學分析,為稽查檢查提供準確的案源和清晰的檢查思路,克服傳統稽查選案的主觀性與隨意性問題,增強科學選案水平,提高稽查選案準確率和稽查工作質量。

4、建立信息聯

系制度。完善計算機網路建設,加大稅務機關與企業經營信息共享面。盡一步豐富征管信息的輸入內容,使稅務機關隨時對企業經營行為進行有效監控。加快與工商、公安等部門聯網實現信息整體共享。

建立徵收、管理、稽查定期聯繫制度、資料傳遞制度,制定信息傳遞辦法,相關信息報表,明確信息傳遞內容、時間。並做好所收集信息的分析整理,以便及時調用有關信息資料。通過收集真實有效信息,及時掌握市場動態,關注行業發展態勢,了解有關企業經營狀況,為稽查選案提供可靠的信息。

5.科學確定選案對象。稅務稽查的終極目標是查處偷、逃、抗、騙稅案件,維護稅收秩序,促進稅收征管。這一切都需要通過選案來科學定位稽查的具體目標才能得以實現。為了進一步確保選案準確率,在確定選案對象時必需遵循以下原則,(1)選案有據的原則。選案必需依據所採集、調查、傳遞、轉辦和受理的案源信息,或根據上級的部署制定稽查計畫,不得採取盲目的隨機抽樣和按征管戶的一定比例盲目篩選的辦法進行選案;(2)針對性原則。選案必需體現稅務稽查的職責,有明確的目標,應針對稅收征管的難點、重點和弱點,以選擇開展專項檢查為基礎,以查處偷、逃、抗、騙稅案為重點,以查處大要案為突破口,以規範稅收秩序,促進徵收管理,提高納稅人對稅法的遵從度為目標。(3)計畫性原則。選案應根據經濟稅源結構的變化情況,稅收征管的動態情況,以及納稅人納稅信譽等級和評估情況等情況制訂稽查計畫,對依法誠信納稅的納稅人實行稽查定期免檢制度,正確處理好為納稅人服務的關係。以專項稽查選案的計畫作為選案管理的基礎內容,重點作出專案稽查計畫。(4)效能原則。選案的準確率是檢查和考核選案工作的關鍵性指標,它直接關係到整個稅務稽查工作的效能。選案部門在擬定稽查計畫時應儘可能掌握更詳實的案源信息,為實施稅務稽查提供準確的目標、線索或有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