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高年級學生習作評改調查報告

2、注重修改,使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集體改、家長改,老師改。做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1)學生自改互改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在的第三階段目標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呢?

葉聖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於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善於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並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認真閱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推己及人,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2)家長評改習作要講究方法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可以說對於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溝通交流,如果方法得當,相信孩子很願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時,父母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真正成為孩子習作起步的“領路人”。凡是有家長指導的學生,習作水平進步很大,家長不在家或指導不了的,就可以讀給哥哥、姐姐聽,讓他們幫助修改。

( 3)教師評改方式要靈活多變

首先,教師可以採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種直觀、互動、有個性、針對性強的作文指導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後,找幾個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爭取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機會。對個別學生的作文還可以進行重點輔導,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覆修改的優秀習作,還可以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發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在快速瀏覽全班學生習作的過程中,隨機簡單批閱部分作文,再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一些他們認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最後,教師的評價語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勵語言,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總之,教師評價方式的靈活多變,利於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習作,能使習作評改更紮實有效。

要注重習作評價方式的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適當的評價誘發學生的習作動力,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習作熱情。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異的學生。對每個層面的習作都應該作縱向比較,發現進步及時鼓勵。此外要多渠道、多層次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讓孩子們品嘗到了習作的樂趣,激發了強大的創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