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對大學寢室同學間心理距離影響調查報告

通過對上網內容的統計,如圖3,相當一部分同學集中在看電影、聽音樂、及其他一些娛樂,瀏覽新聞、查找資料,以及網路交流方面,而這些也正體現了網路的便捷極大地滿足了同學們的需求。一方面給同學們提供了大量新聞資訊和各種資料、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和暢通的信息交流溝通渠道。

電腦網路對寢室集體活動的影響

此外,通過對“你擁有電腦後,你跟同學、室友相處時間變化如何?”一題的統計,42%以上的學生感覺擁有自己的電腦後,寢室的集體活動少了,大多時間用於上網,23.32%的同學感覺不變,6.8%的感覺變長。

通過對一些同學的訪談,他們普遍感覺大一的時候,室友之間經常聊天,聊著自己的高中生活、家鄉的風土民情,有的寢室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有臥談,聊著彼此津津樂道的各種話題。同時每個人在寢室的時間也很多,再加上“大一時剛來,還是有些不安全的感覺”,空間上大家也共同認為寢室是一個讓人心理上感覺最安全的地方。時間空間較多重合帶來的結果就是公共活動的增多,剛到大學時4個人總是一起結伴活動,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一起去看電影、聚餐。在聊天、公共活動等互動中,寢室群體關係逐漸形成。這種大環境也對寢室成員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經歷了生活上的磨合期後,寢室成員相互熟悉,互動頻率逐漸增高。

可見,電腦的進入使大部分同學放棄了原來寢室的集體活動,已經趨於穩定的寢室群體關係逐漸發生轉向。首先,電腦給寢室成員帶來的第一個影響,就是直接打亂了原有的作息規律。“現在睡得晚了也起得晚了,生活沒有以前規律了——其中首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有了電腦。”另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網路豐富的信息量極大地吸引了寢室成員們的眼球,回到寢室的時間大都花在了電腦上。現在的寢室中常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情景——每個人都對著自己的電腦,沉浸在電腦給自己構建出來的喜怒哀樂當中,而對其他寢室成員的喜怒哀樂通常不再像大一時一樣有比較敏感的反應。通過對“是否因為電腦遊戲、上網聊天等放棄寢室中的集體活動”,從不放棄的頻數僅有17,占24%,而占76%的同學因為電腦遊戲等放棄寢室的集體活動。現在公共活動的機會很少了。

網路提供資料來源和信息溝通渠道

電腦、網路對個人生活有無影響,個人的認知並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

儘管70%的同學認為自己並非沉迷網路,但是另一組數據卻指出“遇到學習困難時,有62%的同學選擇通過上網查資料,向網友詢問 ”。

不難看到,網路資源的廣泛性和便捷性已經改變了同學們在學習中的選擇取向。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會,並且願意選擇省時省力的方式,但與此同時,網路資源卻成為了分割觀點的存在。當前,同學學習中更傾向於從網上汲取觀點,並將之當做自己的想法,缺乏了將觀點提出並討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即使是在寢室中進行的,也會讓同學在思維和相互關係這兩方面有所獲益。

而正是這種“求便捷”的心理不禁對同學個人的思維做了隱性的限制,讓每個人都更樂於去搜尋而非討論,減少了思想的交鋒,為個人思維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