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情況問卷調查報告

6、湖北省一部分特殊教育學校育殘教育學校育殘成才,辦學具有特色。辦學成果比較突出。以武漢市第一聾校、武漢市指點二聾校和武漢盲校等為骨幹的武漢市三所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特校在全國特教界享有較高聲譽。武漢一聾校在後來出步入了全國信息技術實驗校的行列。宜昌市聾啞學校辦學突出了藝術教育特色。一部分縣市級特殊教育學校在教好學生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的勞動技能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有的學校還開設了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為主的勞技課,對高年級學生開設了美容美髮、毛線編織和種植養殖等職業技術教育,使學生畢業時能掌握一到二門實用勞動技能,有10多名畢業生畢業後辦起理髮店和縫紉機店,自主創業。石首市特殊教育學校採取送學生出去培訓和請人才進來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理髮、縫紉、烹飪等技術培訓。當陽市聾啞學校以校辦工廠為職教基地,教授歷屆高年級學生學習縫紉技術,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畢業後有的成為校辦工廠的骨幹,有的則以自己擁有了手世創業。

7、相當一部分特校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重視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注重特殊教育專用設施和現代教育設施的建高和套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如武漢市特殊教育學校在市教育局和市特教學會的組織下,“十五”期間成功的開展了“三類殘疾獐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型課題實踐研究。縣市級特殊教育學校大多規模小、教師少、經費缺,僅管如此,相當一部分特校課堂教學的改革和教學研究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有的學校還建立了較高朝夕相處的微機室,接入了英特網。有40%的聾校擁有語訓設備。特殊教育專用教學設備和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建設和套用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湖北省特教學校在這一方面整體上步入了起步發展階段。

湖北省特殊教育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湖北省特殊教育學校發展不平衡,薄弱學校數量較多。湖北省特教學校整體數量較多,但既小、又破又簡陋,辦學條件差,辦學水平低的學校也比較多,有的學校10名教師、50名學生靠租用四間教室、二間寢室辦校,且房屋陳舊不堪,牆壁脫落,樓頂漏水。據調查統計,湖北省特校中教職工人數不足10人的小型號學校占到10%,另外還有23%的特校,教職工人數在15人以下,有的學校有名無實。

2、多數特殊教育學校辦學經費嚴重欠缺,湖北省特教學校中大部分沒有明確的公用經查帳,有的學校雖然有,但也是杯水車薪,根本難以維持開支。有的學校僅每生15元/年的公用經費,也就是一個學生每天僅5分錢的費用,連喝水的費用恐怕都不夠。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住校學生高達97%以上。特校學生需要的教學專用設備輔助教學,如助聽設備、視聽設備等也有所欠缺。

3、特校教師編制過緊,教師待遇較低。每個班級配備的老師只有1個多一點的人,這樣編制配備顯然是很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