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合社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縣農村工作會議要求,現將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調研情況介紹如下,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推動和促進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讓其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方面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基本情況

(一)數量與規模

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出現於20世紀末,且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都是由農民專業協會演變形成的,但總體數量較少,規模較小。XX年以來,尤其是自XX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以來,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環境不斷改善,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下,農民創辦合作社的積極性日益高漲。據縣農委的普查統計,截止XX年2月末,我縣在工商局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6個,其中:種植業36合作社個、養殖業合作社5個、農機合作社1個、食用菌合作社4個。4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當中,**縣祥馳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鳳山五味子生產合作社為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點,**縣華隆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點。46個合作社共有成員2219人,資產總額971.9萬元。

(二)行業分布及分類

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布於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其中:種植業合作社的比重為78.2%;養殖業合作社的比重為10.8%;農機服務合作社的比重為2%;其他為9%,這與我縣種植業、養殖業在農業總收入的比例相關。

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類型看,按牽頭人劃分:由農村能人和專業大戶領辦的39個。依託涉農部門、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的6個,其他形式創辦的1個。由農村能人和專業大戶領辦的合作組織據主體地位,比例為84.7%;由涉農部門、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的合作社所占比例為13%。從合作社與成員結合的緊密程度看,較為緊密的專業合作社是主要形式,約占80% 。

(三)基本特點

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近年來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整體上農民專業合作社仍然處於發展初期,在機制和運行方式上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全縣4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形式、行業各不相同,但有許多共性,表現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些基本特點。

一是在合作方式上,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

二是在經營內容上,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專業合作社能夠圍繞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為成員開展產前、產中和產後的服務。

三是在組織管理上,實行自願結合,民主辦社。專業合作社由農民自願組成,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專業合作社內部實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項由成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四是在辦社宗旨上,對內以服務為宗旨,對外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專業合作社對其成員開展技術培訓、信息諮詢、農資供應,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對外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參與市場競爭,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

五是在盈餘分配上,讓社員得到實惠。專業合作社無償、低償為社員開展技術培訓、技術輔導、信息發布,甚至無償提供良種等;幫助社員進行產品銷售,或者按不低於市場價統一收購後銷售;加工、銷售環節產生的盈餘按交易量實行二次分配,給社員帶來實惠。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