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少年生存與發展狀況調查

另一方面,由於社會各方關注和政府引導,青浦農村青少年就業心理狀況呈良好發展趨勢,有較強的進取心和學習意識,並正在逐步建立良好的就業心態。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找一份好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身體健康、工作技能和學歷、社會關係、工作經驗、其他­­­­­­­­­。59.4%的受訪者顧慮因技能水平低而找不到工作;84.8%的受訪者願意繼續學習充電、提高學歷和技能;78.2%的受訪者選擇工作時首先考慮發展空間和收入;不少受訪者願意選擇自主創業,但自身也存在著創業的惰性。4、青浦農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當前,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求一時之樂的道德虛無的文化心態取代了文化應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發展呈現平面化與世俗化的發展趨勢。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狀況與文化青浦的建設息息相關,調查顯示,青浦農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圍有待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業餘文化生活相對比較單調,主要是看電視電影、上網聊天玩遊戲、打牌、搓麻等。同時,社會的發展進步不僅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狀況,也改變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尋找工作的壓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調查顯示,受訪者中,高中、中專、技校、職校畢業的占54.2%,大專及以上占27.3%,國中及以下占18.5%。當問及最希望學習哪些知識和技能時,獲選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計算機技術、學歷進修、駕駛和維修技術、數控工具機、縫紉、種植養殖技術等。(三)原因分析1、農村客觀經濟條件制約了青少年的成長讀書時期農村經濟相對落後,成為制約青浦農村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根本原因。首先,由於當時經濟較落後,許多農民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上來,而對子女就放鬆了教育;其次,由於原來農村經濟困難,許多農村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特別是青西片,一些基本教育配套設施跟不上,加上農村教師資源流失,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造成當地青少年整體素質不高,發展緩慢,目前這一情況已有較大改觀。另外,農村經濟的相對落後,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成長和發展所必需的教育活動場所和文化陣地嚴重缺乏,農村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鍊,智力和興趣得不到很好的開發,影響了全面發展。2、社會不良現象影響了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正是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也是人生中最富於變化的時期,容易受社會環境影響。由於社會轉型期經濟利益顯性化和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腐敗和醜惡的現象,由此而來的不公平競爭對於靠自身努力去拼搏的農村娃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大多農村青少年天性淳樸善良,沒有複雜的“官”系網,沒有可以任意揮霍的金錢,只是依靠自己的勞動去收穫果實,但當看到極個別人通過不正當手段,輕而易舉就能獲得他們付出百倍努力甚至一生都難以得到的利益時,他們的心態就會失衡,就會產生消極和悲觀的思想,對他們所經受的正統教育產生懷疑,從而使價值觀念產生畸變,有的甚至會走向極端。3、農村落後的觀念阻礙了青少年的教育農村對青少年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大中專學生畢業分配製度改革影響了廣大農民對子女上學的信心,“讀書無用”的觀念在很多家長和青少年心目中普遍存在,致使許多農村學齡少年中途輟學或不願意繼續學習,失去繼續受教育的機會,過早進入社會。另外,社會和家庭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中,簡單的說教比較多,不能以青少年所喜愛的形式廣泛開展。三、相關的對策與建議(一)意識跟進第一,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青少年塑造高尚品質和健全人格,在關切自我的同時更多地關注社會。第二,青少年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相互依存,要在加快發展中進一步改善青浦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淨化青浦的社會風氣,提高青年對農村發展的滿意度、認同感和歸宿感。第三,弘揚創新創業的青浦新市民精神,大力營造青浦良好的創業氛圍和創新環境,出台鼓勵人們特別是青年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措施,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 第四,青浦的發展需要城鄉同步發展、青東青西均衡發展,應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改變農村環境惡化、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的局面,使得農村青少年願意留在農村發展。第五,進一步加強團的自身建設,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強化共青團組織協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的職能,支持共青團組織推進青少年事務社會化,形成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青少年事務管理的運行機制,服務青少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