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少年生存與發展狀況調查

(二)工作介入青少年作為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群體,社會往往喜歡把青少年不同時期所具有的特點標籤化:叛逆、不懂事等等。農村青少年更是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從小的生活環境和不夠理想的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造成了農村青少年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們可以對不同青少年群體的問題進行分類解決,對於青少年學生,共青團可以聯合學校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豐富課餘生活;對於社區青少年,基層團組織可以尋找社會資源,如利用各鎮成校的師資力量和社保中心的就業信息資源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和就業信息,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幫助他們解決最迫切的現實問題。同時,我們要利用好各鎮的青少年社工力量,更直接地為青少年提供服務。農村青少年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學校、政府、個人共同努力,才能根本解決,青少年社會工作就是其中的潤滑劑和推動者。“相信青少年是可以改變的”,這是青少年社會工作所堅持的理念。下面,我們從社工的視角提出有關對策和建議。1、家庭方面親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親職教育過程中,大部分農村家長採用比較傳統的教育方式,對子女往往是以打罵為主,往往遇到問題時和子女溝通的非常少,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相對城市來說更加冷漠些,要打破這種僵局,社工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將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距離拉近,引導父母給予子女更多的關愛。社工在介入的過程中,可以先利用農閒時期,召集農村的父母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觀看有關青少年教育問題的電影,並在活動過程中給家長提供一些資料或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期刊等。之後,社工可以到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的父母聊天,使他們樹立科學教育子女、給予更多關愛的意識。然後,選擇一兩戶作為個案進行幫扶,使農民能看到效果。當然,社工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對青少年家庭有所幫助,克服農村信息落後的缺點,幫助農民增收創收,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2、學校方面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後影響著農村青少年的發展,學校只設立單純的課程教育,沒有豐富的課外生活,學校和社區各種活動場地缺乏,這些和青少年處於成長階段的天性相背,導致青少年上網、玩電子遊戲、進錄像廳等現象時有發生。老師教育方法不當也導致青少年厭學問題的發生。可以在農村學校成立青少年工作坊,針對青少年遇到的問題,通過社工介入來幫助解決,使社工成為學生與學校溝通的橋樑。社工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項活動,創新活動項目,並儘量將活動時間安排在課間或課後,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學到東西,同時又占去他們進電子遊戲廳的時間。社工可以通過在學校放映有關青少年問題的影片,組織學生觀看,鼓勵學生克服自身不足。社工還可以在周末招募學生志願者,適應青少年的個性特點,組織他們參與到農田作業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中,並在活動結束後共同分享勞作的結果。此外,社工可以觀察和發現學校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或者幫助學校從外部得到相關資源,為青少年學生提供幫助。3、個體方面社工可以針對農村青少年面臨的問題,本著“助人自助”的理念,從不同方面給予引導。對已經輟學的青少年,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推薦參加技能培訓,幫助分析進城務工後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在校學生,通過在學校成立工作坊,從學習、心理、家庭問題等方面給予幫助,抵制農村不良思想對青少年的侵害,同時可以利用已有的圖書館、籃球場、足球場等簡單的基礎設施,豐富其課外生活;對已有行為偏差的青少年,進行個案諮詢,使其融入到農村社區中去,當然,這需要整個農村社區居民對他們的理解、關懷。(孫挺、劉成濤、徐敏、杜敏、盛斌、羅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