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生責任感調查報告

調查背景:

對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狀況的調查研究是是了解我國素質教育在初等教育中的比重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夠很好地指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通過對於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狀況的調查,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根據國小生思想的動向,做到全面協調,統籌兼顧,科學發展,使面向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得更加紮實有效,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推動素質教育進程,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

正是因為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覺得很有必要進行一次關於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調查。隨著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對於國小生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我們相信,現在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狀況應該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有必要再做一次調查。

調查目的:

通過開展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狀況的調查,全面了解當前我國國小生的社會責任感現狀,深入探討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調研的基礎上,一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提高國小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措施和建議,為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參考依據;二是通過我們的調研,可以向廣大學生宣傳擁有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學子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達到進一步完善自我的目的。

調查方法:

問卷法

本次抽樣調查的問卷,由調研組成員根據對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狀況的了解自行設計,根據不同的調查人群和所要了解的不同維度,我們總共設計了兩份不同的問卷。這兩份問卷分別是學生篇和家長篇。請他們分別從國小生自身的角度、和家長的角度充分體現學生的責任觀。

兩份調查問卷全部由單選題組成。兩份調查均由16到單選題構成。

本次問捲髮放的對象分別是:三到六年級的學生及家長。為了提高收卷率和有效問卷率,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採用個別分送方式。即調查員將問卷印製好以後,將問卷逐個傳送到被調查者手中,同時講明調查的意義和要求,請他們合作填答,並由專人負責收取已填好的問卷。

此次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狀況調查,最終得出了對於國小生社會責任感這一問題的結論,並且完成了調查報告

問卷調查分析:

這次調查的結果不容樂觀,他們的責任意識非常單薄,尤其是自理能力方面,大多數的學生平時習慣亂放東西,也沒有自己整理物品的習慣。就連自己的學習用品、家裡的小天地也是由家長幫忙做的,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做到每天自己有條理的整理自己的物品。

調查結論

至此我們調研組的調查工作全部完成。得到了一系列寶貴的材料和數據。通過對上述材料和數據的科學分析,很好地引導我們得出本次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狀況調查的最終結論。我們的調研結論如下:

現在,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狀況是:整體狀況是不錯的,是可喜的,有不少的亮點存在。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大部分人有文明的言行,並且能夠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相關機構組織的活動等。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有無,越來越成為評價國小生合格與否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成為了衡量大學好壞的重要標準。當然,家庭和學校在培養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方面確實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效果還有待觀察。總而言之一句話,當代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狀況是:整體比較樂觀,有亮點;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存在。在肯定大部分國小生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不能否認有少數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國小生存在。

既然有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國小生存在,儘管不是多數,不是主流。但是我們也需要分析這一現象突出表現為什麼,造成的原因是什麼,解決的辦法是什麼。這樣我們的調研才真正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根據我們對所收集的材料和數據分析之後,我們認為: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問題突出表現為:“興趣不濃,熱情不高,勇氣不足”的“三不”現象。

第一,“興趣不濃”。即部分國小生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什麼興趣。上課不感興趣;實驗不感興趣;實踐不感興趣;體育活動不感興趣;甚至是娛樂放鬆都不感興趣。整天待在寢室,漫無目的地生活學習。對外表現得很冷漠,做事無精打采。更加不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進行合理的規劃,自然不會考慮如何去履行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第二,“熱情不高”。即對於什麼事情都不去關注,有一種聽天由命的感覺。看似寵辱不驚,實際是對表揚、批評都無所謂。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虛無主義思想。過去那種“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處世態度已經在這一部分國小生身上難覓蹤影了。對於國家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關注。他們在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過程中,往往採用一推了之或一味逃避的態度。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也正是社會各界人士對於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缺失這一問題批評最多的方面。由此可見,這種熱情不高的現象是多么的突出和明顯。

第三,“勇氣不足”。即有部分國小生在面對社會責任時,不能勇敢面對和承擔這一份社會責任。在做了一些體現社會責任的事之後,由於被人嘲笑,不敢勇於面對人們的議論,而覺得這樣的行為沒有意義,從此不再自覺履行社會義務和責任。

以上三點是我們調研組在分析了收集的數據和材料之後,總結的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缺失最為突出的地方。

我們在了解了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突出表現之後,還要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們認為,這一現象的出現絕不是由於單一原因和單一群體。而是由一個多元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多方面的原因最終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存在。接下來將分別闡述我們的觀點。

第一,從社會方面看。由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施,許多有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在社會上慢慢流傳開來。例如世風日下,假冒偽劣,權錢交易等社會問題在商品經濟的大背景下日益凸顯。而社會的輿論導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從客觀上傳播了這種不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國小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而,更加談不上要國小生自覺履行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社會轉型期的激烈動盪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導致了部分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問題出現。

第二,從家庭、學校方面看。首先應該肯定現在家庭和學校在培養國小生社會責任感方面確實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有不到位,沒效果的問題。例如,家長和師長在一些細節方面表現出的某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會給處於思想定型期的國小生產生影響,最終導致其責任意識不足。我們的家庭需要更加注重與學校合作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意識。而我們的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更應該制定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工作綱要,用制度的方式規範其在培養國小生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

第三,從國小生自身看。現在的國小生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平時就缺乏素質培養的平台和機會。在他們進入大學學習之後,由於心理上的調整過慢,常常會出現對日後生活的茫然。由於他們對於自己今後的路都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思考,那就更加難以履行社會責任了。正是由於心理上沒有完全調整,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的緣故,造成了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現象的出現。

我們在清楚了造成國小生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現象的原因之後,我們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提高國小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措施和建議,為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參考依據。

我們調研組認為,要培養國小生的社會責任感,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規範學校和社會的引導行為。

第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現在部分國小生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理想信念沒有樹立起來。理想是指引國小生奮鬥的明燈。有了理想,國小生就不會在學習生活上誤入歧途;有了理想,國小生就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把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高度統一起來,才能夠使國小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第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我們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通過思想道德建設,使公民道德規範和社會公德與個人的行為思想結合統一起來,使社會標準轉化為個人要求。才能從根本上樹立國小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才能使國小生髮自內心地、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

第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從我們的調查中了解到,如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各種青年志願服務活動,扶貧幫困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更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的積極回響。因此,我們認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手段。因而,我們希望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積極開展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卓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第四,規範學校和社會的引導行為。我們清楚地看到,社會輿論和學校在對國小生的引導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而且,有一些社會輿論和某些學校有意或無意地在客觀上傳播了有悖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和事件,極大程度地促使國小生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問題的出現。因此,我們強烈呼籲,政府各職能部門可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出台相關的行政命令。最終達到規範學校和社會引導行為的目的。真正準確地宣傳國情、民意;正確報導社會現象、社會本質和社會主流;使國小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強化和升華。

以上所述,即是我們調研組對於本次國小生社會責任感狀況調查的結論。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可以使當代國小生在社會責任感方面做得更好;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能夠在幫助培養國小生社會責任感方面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