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層財政管理體制機制調查報告

推進基層財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陽光財政,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利於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經過調研,現就建立和完善基層財政管理體制機制報告如下。

一、全區基層財政管理體制機制現狀

(一)基層財政體制現狀

區現有30個街道鎮鄉,均設定了財政所(3個街道財政所、12個鎮財政所、15個鄉財政所)。

財權與事權的統一。從有利於鄉鎮政權建設和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出發,鄉鎮與其承擔事權相一致的財政,按照責權明晰、科學合理、綜合配套、保障到位的要求,對鄉鎮人員經費(行政人員生活補貼)、運轉經費(含事業人員)全額納入支出基數,切實做到責權結合。

注重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加大對鄉鎮保障力度,調動鄉鎮積極性,突出區級與鄉鎮財力分配,確保全區總收入保持增長,確保集中財力辦大事。

科學合理確定基數。針對上一輪體制調整時部分鄉鎮收入基數不合理的問題,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稅源基礎,重新合理確定鄉鎮收入基數,把鄉鎮財政收入基數做實。

規範稅收程式。為了減少稅收成本,從源頭上杜絕鄉鎮之間、鄉鎮與街道之間、鄉鎮與區級之間挖稅買稅的現象,淨化稅收徵收環境。

注重調動鄉鎮一心一意抓發展的工作積極性。堅持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與支持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相結合,實行以獎代補,鄉鎮的工作性津貼等支出必須通過發展產業、招商引資工作才能兌現,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基層財政管理機制現狀

新形勢、新時期賦予財政管理機制新的要求。一是編制年度財政預決算方案並組織執行;二是制定財政收入計畫,依法組織各項財政收入,協助稅務部門做好稅收委託代征工作,確保財政收入及時足額入庫;三是加強財政支出管理,保障鄉鎮人員工資支出,政府機構正常運轉支出和社會公共需求支出的資金需要;四是加強本級財政事業單位及村級財務、帳戶統一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辦理預算內外資金和各項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撥付;五是加強債務管理,防範化解財政風險;六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發揮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七是監督和檢查所屬會計單位執行財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情況,會同有關部門查處各種違反財經紀律案件,提出加強規範和管理的政策建議;八是兌現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強化涉農直補資金的發放與管理工作。

(三)基層財政隊伍現狀

區委辦、區政府辦《關於進一步深化我區鄉鎮機構改革意見》(委辦發14號)規定鄉鎮財政所為鄉鎮公益性事業單位。區人事局明確鄉鎮財政所人員身份為參照公務員執行(待市上審批之中)。全區30個街道鎮鄉財政所編制人數120人,在崗在編人員103人(實際在職人數122人,有19人屬其他站所行政編制但在財政所上班),平均每個街道鎮鄉4人,最多的6人,最少的僅2人。

二、基層財政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財政體制上存在的問題

收支平衡缺口大。全區30個街道鄉鎮,財政總支出8889.8萬元,總收入5678.9萬元,靠區級財力補助街道鎮鄉3210.9萬元,不吃財政補貼飯的只有兩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鎮(城東街道辦事處、城西街道辦事處、鄰鄂鎮),其他27個街道鄉鎮平均補貼達118.9萬元,基本上是一個靠區級財政補貼過日子的基層財政格局。

自立自強精神不足。以鄉鎮為基礎的財政、經濟發展計畫,沒有突出逐步縮小財政補貼標準,摘掉靠財政補貼帽子的奮鬥目標。靠財政補貼運轉的鄉、鎮、街道稅基培養乏力,支柱產業發展緩慢,主導產業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