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 對陽穀縣高廟王鎮楊元村教育情況的調查 

內容簡介:本報告以下鄉實踐為基礎,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村民、學校,與學生個別交談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共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力求翔實地反映貧困農村教育現狀。本文第一部分通過介紹楊元村的地理位置、各國小的基本情況,來反映楊元村的教育現狀;第二部分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來分析楊元村的教育現狀成因;第三部分是我們對楊元村教育現狀的思考。 

教育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科教興國”是自第十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後確定的治國方針之一,“知識改變命運”是中國人走過又一千年之後的經驗之談。從古到今,教育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開發中國家。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8.8億人,相應農村教育更應加強,尤其是貧困山區地區的教育問題。基於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關心,我們自行組成暑期社會實踐隊於XX年7月對楊元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走訪和調查。調查過程中,通過對當地村委的了解,與當地農民、教師的面對面交流,對農村居民的走訪以及到學校的參觀和與學生的交談,發放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獲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對該地區的教育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了解,深刻的剖析,引發了我們對農村教育事業的一系列思考。 

現將調查情況整理分析如下: 

一、楊元村的教育現狀 

(一)楊元村概況 

楊元村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南80公里處,屬於市級貧困地區,現有人口約700人,分布在6個村支隊。楊元村是個正在發展中的綠色產品村,距離聊城市區約2.5個小時的車程,交通也很便捷。那裡空氣清新自然,農田一望無際,綠色大棚眾多。 

雖然楊元村綠色農產業業較為發達,但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學生中因家庭條件問題而輟學的情況屢屢發生,引起這種狀況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就此問題我們調查了6個自然行政村支隊,走訪村民200餘人,發放並收回調查報告共150份,參觀了村幼稚園、村國小。同時,我們還贈送衣鉛筆、本子各100多件,及其它文具和體育器材。 

楊元村的經濟發展不均衡,村民的經濟來源以農作物蔬菜外買、外出務工收入為主,以及第三產業等。村民的眼界比較開闊,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比較重視,因此這裡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有接近十分之一的農戶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村國小,占地4780平方米,擁有一個小型操場。學校共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各一個班,共180名學生,8位教師。據家長們反映,學費是由村大隊統一支付,學校教學質量不高,但管理制度還算合理。許多孩子認為上完國小六年後就理所當然可以升入國中,也就不是很重視學習,更多的是在家裡聽大人們聊天或幫忙幹家務。楊校長告訴我們,學校的日常教學支出全部來自學生每人每年的80元學費。楊校長說:“農村家庭收入低加上農村教育投資過少,導致農村教育硬體設備缺乏。” “外面的關心就是我們奉獻的動力,我們辦學校不為賺錢,只為山裡的孩子。” 多么質樸的想法啊!他希望上級有關教育部門能進一步重視農村教育,給與這裡的孩子更多的關注。農村的家長讓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識普遍不高,缺乏危機感,把孩子送到學校後,認為孩子的學習應該全部由老師負責,便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據了解,這個村的孩子是在鄉鎮中學完成他們的國中學業。這箇中學的總體情況比國小要好,圖書館,微機房,音樂室等硬體設施還算齊全。 

(二)楊元村各中國小的基本情況 

為了清楚地說明問題,現將調查實踐隊所看到的一些情況分別列表說明如下: 

表一:學校硬體設施狀況 

操場 體育設施 實驗室 電腦 投影儀 錄音機 圖書室 

村國小 有 \ \ 2台(捐) 1台 2部 有 

從表中可以看出,硬體設施情況整體上不容樂觀,國小全部沒有體育設施、實驗室,僅有2台社會捐贈的電腦,還沒有人會使用,只好當作擺設起不到任何作用。國小有1台投影儀,但日常教學不使用,只有在公開課或評選課時才用到。有2台錄音機,還都是再三跟村里幹部商量後才配置的。國小雖然有圖書室,但圖書卻是多年前購買,加上數量少,內容舊,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幾乎為零,根本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 

表二:國小學生人數分布一覽表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合計 

楊元國小 31名 33名 28名 39名 30名 40名 201名 

附: 

國中一年級 國中二年級 國中三年級 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