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關於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和意義:

了解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類,意義在於在此基礎上了解居民對環保意識的深淺,好進一步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家鄉。

調查過程:

在寒假的這段時間裡,我實地考察過家鄉的河道,也去了村委會詢問。在與村委會領導的交談中,我得知前幾年,縣裡加大對鄉村的經濟建設,村委會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資工作,村里經濟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過於注重經濟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流經村裡的一條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廠向河裡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裡倒。從前清澈的河水,而現在垃圾四處漂浮,邊緣仿佛污穢的水溝一樣。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於前幾年單方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對污染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從而導致環境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觀,相反還使部分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基本情況與分析:

1、 平林開擴土地,綠態嚴重遭到破壞,由於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資源缺乏,為了開擴

更多土地空間,從而進行了平山伐林,導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大批樹木被伐,綠地呈現指數上升減少人口的增多同時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國家在很早之前就頒布了保護環境條令,同時也實施了許多措施,禁止人們隨地扔垃圾,廢品回收利用,城市還設有專門的收垃圾場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垃圾,然而在農村,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頭支票,沒有專門的回收垃圾場所,人們為了方便,都是會隨地找個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為人們倒垃圾最“關照”的場所,積堆成山的垃圾引來了喜愛垃圾的動物,散發出陣陣臭味,河水在人們的照顧之下,清澈之軀也像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從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著的是人們不自覺隨手扔的垃圾,沒有人掃,這些垃圾就像到處漂流的浪子,沒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飄到哪兒就是哪兒 廢品重新利用的不夠全面,在這些生活垃圾里,有許多塑膠袋,紙袋,舊衣服,舊玩具,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別是塑膠袋,塑膠袋屬於一級污染品,人們購買東西的商品袋用過一次之後都會隨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隨著人們經濟的發展,舊衣服、舊玩具已被人們遠遠拋之而去,有些以撿垃圾為生的就會撿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環保。

調查結論: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首先,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大自然 提供給人類可資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說,我們的 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 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 “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 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 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借自然資源。

其次,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目前我國面臨的日 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唇齒相依,息息相關 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 中的一員。

人是自然的產兒,自然是人類的家園,珍惜自然就是珍愛人 類自己,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為了人類的生存和 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回歸和諧。

第三,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我們在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 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 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 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的指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 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 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範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 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第四,樹立生態效益是長遠的經濟利益,保護資源和環境就 是保護生產力,加強生態建設就是提高競爭力的理念。

資源和環境關係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 證。而日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已構成制約我國經濟和 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在資源方面,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 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 生態方面,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在環境方面,隨著我 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廢”問題十分突出。現實向人們 提出:是該轉變“資源無限,環境無價’的觀念為“資源有限, 環境有價”的觀念的時候了;是該摒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來換取經濟暫時繁榮的不文明、不科學、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 的時候了。

建設生態文明,並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很多地區有著嚴重誤區,認為發展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要真正實現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科技發展,就必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黨在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也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未來生活的新景象。同時我們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維護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喝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幾年來,國家努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縣裡各村也開始抓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村也不例外。對於一些違規操作的企業,堅決給與整頓甚至關停。

評價建議或對策:

雖然目前國家提倡使用環保袋,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樣,不用塑膠袋裝東西,比如我們去買菜,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竹籃子,買豬肉可以用稻草捆豬肉,其餘菜類可以用籃子裝起來 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個慈善機構,專門回收可利用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並聘請家庭困難失業人員對這些衣物進行縫縫補補,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業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可捐給需要的人 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就是一次性塑膠飯盒,每年國家都會有大量的塑膠便當被棄,這些一次性塑膠飯盒都只利用一次,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高效生活的速度,更多人外出都會選擇快餐食用,從而導致一次性塑膠飯盒的使用數量越來越多,因此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選擇用可重新利用的飯盒外出去打快餐時用自身攜帶的飯盒裝飯,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一次性塑膠飯盒的使用,從而提高環保作用 每個村每個城市都必須成立一個回收垃圾的場所,街邊設有垃圾桶,同時也必須得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也可以舉辦一些有趣的環保活動,這樣可以提高人們環保的興趣。

查看更多:
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