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基地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文是針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現狀的調查。調查的對象是高職高專院校,調查的內容包括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學過程、實訓指導教師、實訓效果評價和實訓教材五方面,旨在客觀地反映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現狀,供決策借鑑。

一、調查對象和方式、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全國部分高職高專院校,涵蓋了河北、浙江、河南、山東、江蘇、廣西、四川、安徽、北京、重慶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1所院校,涉及了會計、會計電算化和財務管理三個專業。

(二)調查方式及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進行,結合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法以及詢問法等主要調查方法完成了調查數據和信息的蒐集工作。

本調查一共發放調查問卷43份,收回問卷41份,回收率為95%。調查期限從XX年10月到12月,歷時三個月。問卷涉及到19個省份的部分高職院校,覆蓋面較廣,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為掌握兄弟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詳細情況,課題組成員分別實地走訪了幾個在教育部人才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的高職院校,從他們那裡我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針對以上調查問卷中填寫不祥的事項,我們還通過網路、電話等方式進行了詢問式的補充。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目的是了解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實際狀況,在調查問卷中圍繞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學過程、實訓指導教師、實訓效果評價和實訓教材五方面問題展開。

(一)實踐教學環境

對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環境的現狀,這次從校內會計實訓室的設備配置和校外實習基地兩個方面進行調查。在校內實訓設備配置上,41所高職院校中有92.68%的院校擁有會計實訓專用機房,95.12%的院校會計實訓室配有多媒體設備,73.17%的院校使用會計教學軟體;對校外實習基地,主要圍繞基地的數量、學生實習次數和人數等進行調查, 41.46%的院校擁有3——5個校外實習基地,21.95%的院校有7個以上校外實習基地(見表1);19.51%的院校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的年次數為0,56.10%的院校年次數為1次,19.51%的院校年次數為2次(見表2);75.61%的院校是根據每個實習基地的規模大小安排學生人數不等,4.87%的院校安排10-15人(見表3)。上述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重視會計校內實訓的硬體設施和軟體配備,也意識到會計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但在安排學生校外實習次數、人數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進入企業,觀摩和學習。

(二)實踐教學運作過程

對會計實踐教學過程的調查,這次是從實踐教學環節、方式、內容和考核方式進行的。在被調查的41所高職院校中,有36.58%的院校認為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堂實訓、社會調查、校內外實習基地實習、畢業論文等,14.63%的院校認為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堂實訓、校內外實習基地實習、撰寫畢業論文,另有9.76%的院校僅包括課堂實訓、校內外實習基地實習等三個環節;65.09%的院校認為會計實踐教學方式是隨堂實訓與集中設定課程相結合方式;在實踐教學具體運作中,60.98%的院校是先手工核算實訓,後電算化實訓,二者結合進行,29.27%的院校是手工核算實訓或電算化實訓;48.78%的院校在會計模擬實習時不劃分具體崗位,19.51%的院校分出納、核算、成本核算、報表等工作崗位分工操作;56.10%的院校認為隨堂實訓教學內容包含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登記、會計報表編制等四項基本內容,34.14%的院校也將撰寫財務分析報告,作為課堂實訓內容。說明多數高職院校將課堂實訓、校內外實習基地實習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實踐教學方式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手工核算實訓與電算化實訓相結合;會計模擬實習還不能較好地滿足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在實訓教學內容上,注重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登記、會計報表編制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還不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