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某支行員工思想調查報告

四是負債業務發展的利潤空間日益狹窄,“存款立行”已逐步成為過去時,以存貸利差實現效益增長的途徑對於基層支行而言,已經逐漸顯示“此路不通”。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支行的發展出路何在?有道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效益增長的焦點已經集中在如何有效發展中間業務,大力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等,這是各商業銀行已經達成的默契和共識。但也正因如此,在當前形勢下,基層行傳統業務成本增加,盈利制約因素增多,盈利渠道狹窄也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五是中間業務發展有心無力。中間業務市場不成熟,有待深度開發,市場需求力弱,業務競爭力弱。中間業務產品品種單一,老調常彈,靈通卡、分紅保險、“直通車”等“老三篇”多年未變,缺乏真正因應市場發展而變化,有獨特特色,適銷對路的中間業務產品。已開發的部分產品有價無市,如代售分紅保險,基金等,受市場環境及證券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盈利水平與預期收益相去甚遠,甚至經歷了xx年的退保風波,已經逐步丟失主要客戶市場,保管箱業務由於配套設施等不完善,一直無法走出行銷低谷。市場需要的產品有市無貨,如電子文檔業務代保管、存單代保管業務、質押貸款業務等,因種種原因無法上市行銷。由於新業務產品的開發和推廣跟不上發展形勢的需要,以及有關政策和其它條條框框的制約,產品和業務無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只是四平八穩地跟著競爭對手轉,缺乏爭奪市場的“殺手鐧”,沒有上級行在業務品種開發,推廣政策優惠,新業務知識培訓等相關支持,我們與競爭對手就不能處於同一競爭層面上。現在,在某些中間業務和相關業務發展方面,我們事實上是守著先進的業務平台這個“金飯碗”在餓肚子。對於有效發展業務,基層行員工想得到,做得到,但沒有條件,只能是干著急。應該根據市場發展客觀實際和需求,區別不同區域,不同情況,不同需求,不斷及時研究和開發適銷對路的新業務產品,只要有利於市場競爭,有利於業務發展,有利於效益增長,就應該從上到下開綠燈,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去落實,去發展。上級行不應該一方面強調發展,用硬指標驅動基層行,一方面又不創造發展的有利條件,用軟條條束縛基層行發展的手腳,不應該因為怕擔責任而去設定層層疊疊的關卡,用條條框框去制約和阻礙,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剔除不安全因素,用真正適銷對路的產品去爭奪市場,搶占市場,創造市場,真正體現“效益第一”的經營思想。

五是各級制訂任務目標應該結合市場環境,客觀實際,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國家巨觀經濟政策和發展趨勢等等各種因素,在認真、全面、科學地分析、思考、計算、權衡、統籌的基礎上進行有準備、有步驟、有重點、有理性的計畫和安排。不能搞“一刀切”,一起上,不論基礎,不顧客觀,不管實際,不講條件,在市場環境好壞,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不一的情況下,人為地“一碗水端平”,將長短不一的“十個手指頭”拉扯到同一起跑線上進行考核和要求。應該以循序漸進的,注重實效的,和諧穩定的發展爭奪市場、搶占市場、贏得市場,奠定我們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考評考核問題

一是能否真正體現多勞多得。目前,我行實行的是“先乾,後算,再兌現”的考核模式,以萬元(萬筆)工資含量進行考核計酬。採取何種方式進行細化考核,如何將存款增長和業務量考核落實到每位員工,從而計算占比達70%,明年將占100%的考核工資,是大家普遍關心和擔心的問題。部分耗時費力的業務,例如掛失等特殊業務,殘破鈔幣清點,大戶大額現金收存等業務,以業務量進行考核勢必受到影響。有員工問,我們要業務量還是要優質客戶,要優質服務還是要進度,業務量上去了,任務沒有完成,如何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