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汕頭大學06級中文系學生讀書情況的調查報告

知識結構可以反應一個人的專門知識的精淺和知識面的廣博情況。作為中文系的學生給人的印象就是博覽群書,知識面廣。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汕頭大學06級中文系的同學,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分析他們的知識結構情況、並進一步調查他們的自主學習情況和讀後的交流情況。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夠讓學校領導對06級中文系的讀書學習情況有具體和真實的認識,從而反思教學制度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讓學生們看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對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本次的調查順利結束,得到的有效問卷回復有33份,其中男生8份,女生25份。本文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對完善中文系學生的知識結構的比較有價值的建議。   一、 學生知識結構的研究 1、文學類與史學類比例相差甚大通過問卷的調查後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06級中文系的學生無論在課外的閱讀或選專業課的傾向時,大部分學生都不謀而合地偏愛於文學類這方面的書籍或課程。其中在所有選修過的專業課中,有63.89%的同學主要傾向於文學類,所占的比例遠遠大於其他類型,如語言類、史學類、思想哲學類、技能類等。而在專業課外閱讀中,選擇文學類的同學也占36.59%,略超過其他的類型。從此可以發現我校06級中文系的學生對文學類的重視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而在這當中,我們通過調查他們認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教師中,我們發現有55.56%的同學選擇現當代文學方面的老師。這與我們專業開設的大部分課程和大部分師資力量集中在現當代文學有關。與此同時,我們驚奇地發現只有2.78%的同學在他們所有選修過的專業課中傾向於史學類,我們都清楚地知道文史哲不分家,然而這個過於小的比例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在對汕頭大學中文系學分制系統安排的專業課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量的史學類的課程,如必修的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其他選修的有中國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歐洲知識分子精神史、中國思想史、中國通史專題研究、中國公案小說史。在平時的觀察研究中可以發現,除了必修課這些強制性要選的史學類的課程之外,很少同學會主動去選修其他的史學類課程。這是不是表明學生們已經全面深刻地掌握關於史學類這一方面的知識呢?通過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有39.53%的學生在文史哲中認為自己的史學類的知識最為欠缺。因此我們可以下定論地說在文史哲中他們對自己在史學類的知識是沒有多大的信心。讓我們覺得欣慰的是他們並沒有放棄這方面知識的積累和擴展,在平時的自主閱讀中,也有24.39%的同學選擇閱讀和學習史學類的書籍。這些數據反應了學生們了解到自己在史學類方面知識的欠缺,但他們認為通過自己平時的努力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知識,而不需要專門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選修這類型的課程。然而到現在為止,大部分06的中文系學生已經把課程修完了,他們卻仍覺得自己在史學類上的知識不夠,這足以表明他們平時的自己學習當中的效果並不顯著,所以學校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這一嚴重的問題,如在以後的大一新生剛進校時或在其他班級班會上對他們反映這一方面的問題,引起他們的注意,從而避免這一問題的重複出現;增加在史學類方面的師資,多開設關於史學類的有趣實用的課程,以便讓同學們有更多的選擇,從而減少他們自己學習但卻得不到老師有效的指導而導致效率甚低的現象。由於在對學生對老師感興趣的原因中,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所占的比例(46.51%)比老師學識淵博、通識古今(34.88%)略高一點,而課程內容和老師的親切感所占的比例(6.98%)相對較小,所以學校在招聘教師是可參考這方面的調查發現,以便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提高教學質量。   2、語言類、思想哲學類比例比較協調在這次調查中發現,語言類和思想哲學類在學生的掌握和喜愛程度都是出於中間狀態,沒有得到最大的關注和喜愛,也沒有受到過分的冷落,簡單說來就是大部分學生對它們不冷不熱。在這當中,哲學類所受到的重視程度比較高,相比之下也有較多的同學選擇在課外自主學習中把時間放在哲學這一方面。甚至在調查中認為自己在哲學方面欠缺的同學占最大的比例,占46.51%,這表明了他們並不是不喜愛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