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3)對個人人生價值目標的定位基本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有較強的進取精神,但價值取向更趨多元化、實用化和個性化。當今青少年個人人生價值目標定位具有較明顯的歷史與現實的特徵。一方面,他們注重不斷學習“充電”,追求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對社會有所貢獻,有較強的進取意識。同時,社會現實以各種特定的方式影響著青少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青少年價值目標的不斷重構,帶上深刻的市場經濟的烙印,即表現出重經濟而輕政治、重物質而輕精神、重個性而輕共性的特點。在調查中,當被問及“什麼是最大的幸福”時,45%的選擇“家庭幸福”,22%的選擇“為社會發展作貢獻”,這是符合傳統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時也表現出實用主義特徵,青少年的價值取向不再呈單一模式,而是表現出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趨勢(見表5和表6)。表5: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種工作方式:比例追求合乎自己興趣的工作67%埋頭苦幹,爭取早日出人頭地14%與世無爭、悠閒度日13%投機取巧,鑽營人情世故0%其他方式6%表6:你認為“成功者”最主要的標誌是:比例擁有較高的職位和地位25%擁有可觀的收入17%擁有高尚的人格20%戀愛婚姻生活美滿幸福24%擁有豐富的學識9%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5%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儘管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們重視了對不同青少年群體的分類分層教育,使工作質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與黨對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實踐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具體表現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過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識性的課堂傳授層面,廣大青少年為學習而學習,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層面,沒有很好地“入腦”、“入心”,也沒有很好地將思想道德認知同工作、生活及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加之傳統的教育手段過多地注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命令主義,缺乏創造思維和強有力的生命力,結果導致工作拓展難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養成的被動性。思想道德習慣養成的形式、內容趨向組織化、行政化、單一化、運動化,不少道德行為規範還沒有成為青少年持之以恆的工作、生活原則。故在增強對青少年的吸引力,調動廣大青少年主動參與踐行的積極性上還不夠。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體調動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運用行政動員方式過多,工作對象的覆蓋面還不夠,尤其在青工、閒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體中缺乏鼓動性和活躍性,只能藉助組織行為去調動部分群體,存在著目標群體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對目標群體的分層分類指導,容易出現“一刀切”現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整合的簡單性。應該說,全區的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還是很多,但橫向與橫向之間、橫向與縱向之間、條塊之間缺乏溝通和資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動硬體設施考慮較高,軟體方面考慮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夠。同時,團幹部的社會拓展能力也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