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融調查報告4篇

當前,全球正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由於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全球金融體系的長期失衡,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波及範圍之廣、衝擊力度之強、連鎖效應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市

經濟及經濟犯罪形勢的影響

**屬於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金融危機對我市的影響相比工業城市相對較小,但其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金融危機一開始似乎只是對經濟造成了影響,但隨後便有可能變成社會問題。金融危機不僅給我市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也給我市的和諧發展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全市經偵部門受案也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一)過剩勞動力將成為犯罪主體。**是一個農業大市和勞務輸出大市,全市工業抗風險能力尚待提高,受此次金融危機影響,已經出現農民工提前陸續返鄉現象,大型工業企業出現虧損、部分停產、裁員等情況。一些出口型企業,因國外金融危機造成購買力下降,已拿不到生產訂單,這些企業已從去年下旬處於停產狀態,企業員工放假回家。根據統計,我市有100多萬的農村轉移勞動力在外打工,其中90%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企業出現欠薪、裁員、倒閉,使得我市大量外出勞務人員呈現大規模失業。據統計,截止12月底已返回農民工30餘萬人,春節後可能還會出現一次範圍較大的返鄉潮。這部分群體長年在外務工, 由於外出用工單位倒閉或停工,農民工群體往往處於劣勢地位,共同的困境使它們更容易結合在一起,共同維護自己的權利。如果這部分人被別有用心之人煽動利用,出現討薪問題引發的群體上訪事件可能較為突出。在此基礎上,我市將可能出現明顯的勞動力過剩,加之返鄉農民工多數文化層次不高、資金緊缺,極易引發各類經濟犯罪案件,成為擾亂市場秩序、侵財、傳銷等案件的犯罪主體。

(二)資金緊缺誘使各類經濟犯罪案件多發。一是容易引發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犯罪。在金融危機暴發前,一些個別企業、個體經營者受高額利潤吸引,盲目擴大經營規模,通過以高利息、高回報的方式,非法吸收社會閒散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容易引發資金斷鏈,而一旦出現資金斷鏈,致使用資者無法兌現當初的承諾,甚至連本金都無法按時歸還,投資者為了挽回自己的損失,必然會採取各種手段討要投資款,甚至是綁架等極端手段,從而引發暴力索債、非法拘禁等違法犯罪;同時,用資者若償還不上大額欠款,往往會想法逃避,甚至舉家外遷,從而引發非法集資案件增多,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XX年下半年,我市經偵部門先後立非法集資類案件多起,均是以高於銀行同期利率為誘餌,借取大量現金,後無力償還攜款潛逃,並且逃跑的方向不明確,其中一起案件,嫌疑人甚至精心策劃把自己的戶籍從本地遷移走,又不在他地入戶,目前在公安網無法查到其戶口,以此來逃避法律的追究,給偵破工作帶來很大困難。二是容易引發信用卡詐欺案件。少數銀行在推廣銀行卡業務時,僅僅著眼於搶占市場份額,隨意放寬申請人的準入制度,簡化申請手續,實名制、資信審查流於形式,致使一些資金緊缺的個人輕易申領到信用卡進行大肆透支、消費,而無法償還,引發信用卡詐欺犯罪。三是還發現有不法之徒利用報刊或手機簡訊息發布虛假“提供貸款”廣告,虛假許諾可以提供貸款,騙取受害人錢財的案件。

(三)房地產領域經濟犯罪問題逐步暴露。XX年以來,我市房地產市場持續走低,部分規模較小、過度投機的房地產商已出現資金短缺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消費者購房信心不足,房地產行業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更加突出。少數房地產開發商和中介機構飲鴆止渴,一房兩賣,挪用資金,易引發大要案件發生。一是“一房兩賣”問題突出。開發商將未完工驗收的房產以預售的形式登記在債權人或其指定的親人名下,或者在銀行辦理虛假按揭騙取貸款,然後再將房屋真正銷售給購房人後用購房款還借款並贖回房產後再將產權手續辦理到真正購房人的名下。一旦開發商出現資金斷裂就會導致實際購房者無法獲得房產權,進而引發群體性事件。一房兩賣案件中,通常存在貸款詐欺、非法借貸等違法犯罪行為,涉案金額大,受害民眾多,對金融秩序造成了較大衝擊。XX年經偵支隊偵辦的長江房地產公司採取一房兩賣進行契約詐欺的案件最具代表性,同時涉嫌虛報註冊資本、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犯罪。長江房地產公司先後騙取174名購房戶及銀行貸款金額高達1300萬餘元。由於該案受害人數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直接導致受騙民眾無法取得房屋產權,一些受騙民眾紛紛到黨委政府上訪,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二是房產中介公司利用業務之便挪用資金、侵占犯罪應引起關注。XX年以來,我市樓市持續降溫,中介公司競爭加劇,部分房產中介公司運作不暢,容易出現公司負責人員挪用資金、捲款潛逃的案件。

(四)證券期貨市場整體低迷易引起群體性事件和突發事件。XX年以來,股市受金融危機影響呈現單邊下跌狀態,股民財富大量蒸發,外地股民自殺或打砸事件的訊息不斷見諸媒體。如果再出現大幅下跌情況,造成資產嚴重縮水,個別人可能鋌而走險而引發的惡性案件應引起全市經偵部門的重視,予以防範。

(

五)失業人員採取低成本的謀生手段,非法經營、無證經營等問題可能會增多。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農民工被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製造業和建築業裁員尤其嚴重。這些農民工返鄉後,多數人文化程度較低、無技術,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很難再找到一份賴以謀生的穩定工作。為了逃避各種稅費,降低經營成本,謀取最大利潤,非法經營、無證經營便成為其首選的謀利方式。同時,部分失業人員可能鋌而走險,從事盜搶等違法犯罪活動,特種行業可能成為其銷贓渠道。在金融危機大潮的衝擊下,失業人口不斷增加,給社會治安帶來了很大壓力。其中部分人可能會採取無證經營等方式謀生,而其中的好逸惡勞之人極有可能鋌而走險,從事偷、盜、搶等無本買賣。偷盜腳踏車、市政設施、街頭搶奪、搶劫等案件有可能在這部分人的推動下升高。為了儘快將贓物換取現金,典當、廢舊金屬收購行業將成為違法犯罪分子首選的銷贓渠道。

此外,還可能誘發侵犯稅收征管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侵犯智慧財產權等其他經濟犯罪。從上述情況看,由於企業經濟困局和產業不景氣導致的社會動盪、治安不穩和經濟犯罪突出具有滯後性,無論是依歷史先例還是經驗觀察,下步我市經濟犯罪高發勢頭將呈現,金融領域形勢將更為嚴峻。

二、對做好經濟犯罪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警惕,隨時關注金融危機的發展態勢,掌握全市經濟的發展動態,推進預警機制的建立。掌握國家及全省、全市經濟發展的第一手資料,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與案件有關的情報信息,從而更好地指導案件的調查工作,提高駕馭大局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辦案的效率。除了認真辦好案件外,還要學習金融危機的知識及關注其發展趨勢,並且對金融危機對經濟影響進行研討和分析。

(二)加強在金融危機下對經濟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對證據確鑿的經濟犯罪案件,應當迅速深入調查和收集證據,及時準確地逮捕犯罪嫌疑人,嚴厲打擊相關的經濟犯罪活動,震懾犯罪分子,維護社會穩定及經濟安全。深入開展對經濟領域不安定因素特別是非法集資問題的排查工作,密切關注支柱行業、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和經營狀況,及時發布預警,提出工作建議,主動發揮服務、參謀作用,妥善處置和打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欺類犯罪行為。

(三)建立經嫌單位信息庫。尤其是要把民營企業、三資企業、鄉鎮企業以及純粹從事貿易活動的公司的法人代表、經營地址、工商註冊、稅務申報、註冊資金、營業範圍、銀行帳戶等基礎信息採集起來,形成信息庫、便於查詢,為實踐服務。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從事貿易活動的公司都有經濟不規範行為或違法犯罪行為,有的故意拖欠貨款,有的高進低出,有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等。對這類單位信息蒐集調控,有利於分析和掌握案件動態。

(四)加強經偵特情、經嫌調控、陣地控制工作,努力建立經偵防控機制。經偵工作要做到“打防結合”、“標本兼治”,必須注重基礎業務建設。經偵基礎業務建設的重點是信息資料蒐集、秘密力量建設、陣地控制和經嫌調控,研究經濟犯罪的特點、趨勢,採取有效措施先期預防。為有效地發揮其預防犯罪的效能,經偵部門要主動與當地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聯繫,收集經濟監管過程中發現的經濟犯罪動態信息,根據這些部門的信息化進程,逐步建立相應級別對公司企業納稅信息資料、工商註冊登記等信息的聯網查詢監測系統,一時難以聯網的,及時收集相關信息資料並錄入信息庫。對被工商、稅務、菸草、鹽業等部門依法查處過、行政處罰過的人員和單位的情況收集起來,建立單位信息資料庫,掌握其犯罪的慣用手法,為日後的偵查破案提供線索和依據;加大經嫌調控工作,對調控對象做到熟悉其基本情況,掌握其活動規律,並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對象開展控制工作,對發現其有犯罪苗頭性的予以及時的打擊,以預防經濟犯罪案件的發生。同時要重視秘密力量建設工作,提高發現、控制、防範和打擊經濟犯罪的能力。在金融、財稅、保險、審計、律師、司法會計等部門單位物建經偵特情、朋友或關係人,以獲取深層次、專業性的經濟犯罪情報,在破案追逃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在加強經偵特情建設的同時,經偵部門要與派出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陣地控制工作,對經濟犯罪相對集中的重點地區和經濟犯罪人員社交活動較集中的複雜場所、經濟熱點行業、中介組織、管理滯後且易受侵害的行業進行公開或秘密的監控,從而做到對經濟犯罪活動的及時發現和及時控制;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經偵掩護性職業據點和秘密聯絡據點,充分發揮其控制陣地、蒐集情報、發現犯罪線索、掩護特情,有效地預防打擊各類經濟違法犯罪活動的作用。

(五)建立警企聯繫制度及情況通報制度,為警民溝通搭建一座橋樑。建立警企聯繫制度,一方面可以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徵求對打擊犯罪、服務企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通過印製警企聯繫卡、公開聯繫電話和受案範圍,方便與企業的聯繫,及時為企業提供服務。建立情況通報制度。一方面可以將經濟犯罪方面新動態、新情況、典型案例和預防措施等通報給企業,起到了較好的警示作用,提高了企業的防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對企業進行普法工作,提高各企業管理層及基層的法律意識,從而為“預警、打擊及防控”工作奠定良好的預警基礎。

(六)大力做好宣傳工作,震懾犯罪,使社會各界和民眾共同參與到防範經濟犯罪的活動中。經濟犯罪的預防工作不是經偵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所能完成的,需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打擊、預防的氛圍,在打擊犯罪的同時,使社會各界和民眾共同認識預防經濟犯罪的重要性、必要性,調動積極性,造成經濟犯罪活動人人喊打的局面,形成人人自覺抵制經濟犯罪,人人主動預防經濟犯罪的氛圍,使經濟犯罪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中。要加大正反典型的宣傳力度,對各類經濟犯罪活動的特點、手段、方法進行公開報導,增強人們對經濟犯罪的識別能力,知道怎樣預防不法犯罪分子的侵害。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2024年金融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1.調查設計

(1)chfs抽樣設計:經濟富裕地區(東部地區)的樣本比重相對較大(樣本市縣中東中西部省份的比例為32:27:21,全國為34:27:38),城鎮地區(相對於農村地區)的樣本比重相對較大(樣本中城鎮居委會與農村村委會比例為181:139),城鎮富裕家庭占比較大,樣本的地理分布比較均勻。

(2)數據核查:事後對所有受訪者進行(電話)回訪。

(3)拒訪率:chfs的拒訪率低於國內外相似或同類調查的拒訪率。

(4)數據代表性:人口統計學方面,chfs調查數據在家庭規模、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方面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比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有差異(XX年chfs數據按戶口計算為0.369,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0.513,但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鎮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鎮範圍內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戶籍概念)。在居民收入總額上,chfs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居民收入總額、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總額、人均收入方面比較一致,在農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內部構成上二者差距比較大。

(5)國內有影響力的家庭調查數據: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中國家庭收入項目調查(chip),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國健康與養老跟蹤調查(charls)。

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按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樣,它是一種使用輔助信息,從而使每個單位均有按其規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機率的一種抽樣方式。pps 抽樣是指在多階段抽樣中,尤其是二階段抽樣中,初級抽樣單位被抽中的機率取決於其初級抽樣單位的規模大小,初級抽樣單位規模越大,被抽中的機會就越大,初級抽樣單位規模越小,被抽中的機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徵

(1)XX年chfs樣本數據顯示平均家庭規模為2.94人。少兒(15周歲以下)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23:100,勞動年齡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0.5:100,老年(60周歲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別小於1。

(2)無論是根據人口老齡化指標1(60周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0%,根據chfs我國XX年該數據為16.34%)還是指標2(65周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7%,我國為10.65%)都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少兒撫養比低於老年撫養比,且城市人口老齡化趨勢高於農村。

(3)根據chfs數據,我國國中及以下學歷的比例高達63.58%,年齡組越低的人群高學歷的比例越高。

(4)根據chfs我國城市剩男、剩女(30周歲以上的未婚男女)的比例41:62,農村為59:38。

(5)企業僱傭的勞動力占從業人員的比例高達62%,其中38.44%在私營或個體企業工作,大力發展工商業可能是解決中國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途徑,大力支持私營或個體企業的發展,中國勞動力就業壓力將可能得到緩解。

(6)具有博士學歷職工的工資收入低於碩士學歷職工的工資,在這個階段教育收入回報為負。

(7)隨著人口年齡降低,國中學歷以下人口比例顯著降低,義務教育效果明顯。

3.家庭非金融資產

(1)從土地的閒置率上看,在被徵收土地歸為農用土地的假設下,限制土地的占比也有9.97%。(這一數據與我觀察到的家鄉的情況正好相反,由於種糧補貼及蘋果價格上漲,農民們甚至把部分荒山都開墾成土地了,根本看不到土地閒置的情形。)

(2)農村勞動力的輸出比例為35.22%。

(3)受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16∼25周歲,26∼35周歲的農村居民供給人數顯著小於其他年齡組,據此分析,勞動力輸出可能持續不足,“用工荒”現象可能長期存在。

(4)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家庭中,有66.88%的農業家庭以及72.68%的非農業家庭沒有使用機械。

(5)政府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補貼差異僅能縮小兩類農作物生產收益差距的2.2%,富裕家庭可能獲得了更多的農業生產補貼資金。(這是否與富裕家庭的生產規模更大有關係?)

(6)XX年非農業戶籍家庭11.79%從事工商業,農業戶籍家庭14.73%從事工商業項目。行業分布方面,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製造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其他行業分列前5位。地區分布來看,東部地區家庭從事工商業活動更為積極。

(7)從戶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來看,XX年從事工商業的家庭戶主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77年,高於未從事工商業家庭戶主平均受教育年限,後者為8.86年。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中,從事工商業活動的家庭戶主與未從事工商業活動家庭戶主獲得這些學歷占比差距不顯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家庭中創業比例低於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隨著家庭工商業項目資產規模的增加,戶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增加。

(8)按行業來看,絕大部分行業對應的工商業項目資產規模小於40萬元。從工商業項目的取得方式看,通過創立工商業項目的方式獲得經營項目的家庭占比為79.69%。從家庭對最主要工商業項目的占有份額來看,農業戶籍家庭占有份額平均為93.27%,非農業戶籍家庭為87.85%。從項目的組織形式來看,個體戶/個體工商戶是最為普遍的組織形式。

(9)個體戶/個體工商戶家庭每周平均工作時間6.51天,家庭獨資企業6.34天,有限責任公司5.41天,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企業分別為6.18天、5.62天。

(10)XX年家庭主要從事的工商業項目以盈利為主,僅少數項目存在虧損現象。

(11)從銀行貸款的資金流向來看,大企業或工商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更大。貸款申請被拒及害怕被拒而未提出申請的家庭占所有從事農業或工商業家庭的10.7%。從貸款的年利率來看,農業家庭與非農業家庭非別為7.11%、5.96%。隨著貸款規模的增加,貸款的年利率大致呈遞減趨勢。非農業家庭主要採用抵押貸款,農業家庭主要採用信用貸款。不管是農業家庭還是非農業家庭向民間金融住址借款的占比均較小。不管是農業家庭還是非農業家庭,絕大部分借款都沒有收取利息。

(12)非農業戶籍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5.39%,農業戶籍家庭為92.60%。XX年中國城市有房家庭戶均擁有住房1.22套。11.88%的城市家庭未擁有住房,69.05%的擁有一套住房,15.44%擁有兩套住房,3.63%的擁有三套以上(城市家庭有房率比較高,但炒房的比例並不高,未來商品房的需求可能在於城市化)。XX年城市人均建築面積為38.89%,人均使用面積上升到33.76%。中小戶型商品房(建築面積小於等於90平方)占比為44.89%。XX年中期,有13.94%的非農業戶籍家庭為購買住房而向銀行貸款,還有7.88%的非農業戶籍家庭通過銀行以外的其他渠道借款以獲得住房。(住房貸款的比例低於我以前的預期)戶主年齡在30-40周歲之間的家庭,貸款總額平均為家庭年收入的11倍之多,收入處於最低25%的那部分家庭貸款額達到了年收入的32倍之多。

(13)約14.53%的家庭擁有常見車輛如轎車、客車和貨車等。排名前3位的汽車品牌分別是大眾、豐田、別克。第一輛汽車從銀行借款或通過其他途徑借款的占擁有汽車家庭的24.33%,為第二輛汽車負債的家庭占擁有兩輛以上汽車家庭的14.29%。家庭為汽車購買保險比較普遍,但為其他車輛購買保險較少。每類汽車險種,沒有理賠的家庭購買占比都比理賠家庭的購買占比低,汽車保險的逆向選擇明顯。

(14)在其他資產種類的分布上,農業家庭和非農業家庭持有金銀首飾最為普遍。

4.家庭金融資產

(1)金融市場參與率分別為:銀行存款60.91%,股票8.84%,債券0.77%,基金4.24%,衍生品0.05%,金融理財產品1.10%。其中股票市場、基金市場、銀行存款以及民間金融的參與率與學歷(博士以下)成正相關,與年齡成反相關。博士在股票市場與民間金融市場的參與率顯著低於碩士,在基金與銀行存款市場的參與率高於碩士。

(2)家庭金融資產平均為6.38萬元,中位數為6000元,金融資產在家庭之間的分布不均勻。戶主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持有金融資產(或無風險資產)總量成正相關(博士除外),與年齡反相關。戶主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持有風險資產總量正相關(博士除外),在年齡段的分布上44周歲以下家庭持有家庭風險資產最多,60周歲次之,45-59周歲最少。家庭風險資產的占比平均為9.98%,與戶主受教育程度正相關(博士除外),與年齡反相關。(博士群體更保守么?)

(3)從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來看,城鄉家庭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的中位數分別相差4000元與3萬元,城鄉差距較大。農村家庭股票賬戶現金餘額均值、中位數均高於城市家庭,表明農村家庭股票賬戶資金閒置情況更嚴重。股票投資盈利的家庭占比為22.17%,學歷與炒股賺錢之間沒有必然關係,隨著年齡的增加,炒股賺錢比例遞增。炒股借貸的比例為1.70%,平均借貸金額為6.29萬元,比例較小,但金額較大。50%以上的家庭沒有從基金投資中獲利。

5.家庭負債

(1)家庭房產負債比例為(2513/8438)29.78%,其中銀行貸款比例為(846戶)10.03%,貸款均值為22.85萬元;民間借款比例為(1667戶)19.76%,借款均值為5.37萬元。親職教育負債比例為7.93%,均值為12798元。

(2)除了住房、汽車、商業、教育、信用卡負債之外,其他負債的主要目的是看病,占40.41%,其次是娶媳婦,15.40%。家庭其他負債的主要來源是近親。民間借款的家庭比例為34.95%。

6.家庭保險與保障

(1)44.2%的被調查居民沒有養老保險。農業戶籍居民64.36%主要靠子女養老,非農業戶籍為49.17%。目前離休金與退休金之間,以及離退休內部行業之間差距較大(養老保險改革勢在必行)。0.38%的農業戶籍居民與4.76%的非農業戶籍居民有企業年金。從行業來看,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擁有企業年金的比例為6.26%,占比最高,其次為專業技術人員為4.4%。年金人均領取餘額,前者為1627元,後者為5131元。年均繳納方面,二者差距不大。

(2)社會基本醫保的平均覆蓋率為89.17%,城鄉差別不大。商業保險方面,農業戶籍居民92.86%沒有任何商業保險,非農業戶籍居民,85.37%沒有任何商業保險。

7.家庭支出與收入

(1)家庭總支出由食品支出(27%)、衣著支出(6%)、生活居住支出(17%)、日用品與耐用消費品支出(6%)、醫療保健支出(8%)、交通通信支出(20%包含交通工具的購買支出)、教育娛樂支出(14%)及其他支出(2%)構成。農村居民年均消費支出為城市居民的51%,且家庭消費不均等的程度在農村居民內部更加突出。城鄉居民在醫療保健支出上相差無幾,考慮到城鄉收入差別,農村居民的醫保負擔更重。城鎮居民的轉移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約為11%,農村為14%。

(2)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均值與中位數之比約為2.9:1,意味著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XX年我國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為3884元,轉移性支出為6052元(差額去了哪裡?)。公務員家庭相對於非公務員家庭來說,年轉移收入的總量高出32%,來自非親屬的轉移收入比例也大大高於後者。

(3)無論是城鎮家庭還是農村家庭儲蓄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子女教育。子女教育和結婚、養老以及買房是我國家庭儲蓄的三個主要原因。

8.家庭財富

(1)城市家庭資產達到均值的占14.30%,農村家庭資產達到均值的占21.34%。

(2)樣本家庭中沒有負債的占到61.78%。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金融風暴對企業招聘的影響
2024年金融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全球範圍的企業裁員倒閉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20%的華爾街員工失去了工作。那些投行精英們有的當起了理髮師,有的開飯館,或是投身教育業、農業。隨著一批企業的破產、裁員、減薪,將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困境,為這場危機埋單。

10月20日,國際勞工組織預測,這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在XX年底之前或將導致XX萬人失業。“生活費不足每人每天1美元的貧困勞工數量將增加4000萬,生活費不足每人每天2美元的勞工數量將增加1億以上。”

“金融危機將導致機構重組和裁員,而且這場危機不僅限於華爾街和銀行業,它還將給實體經濟帶來衝擊,從而導致房地產、建築業、汽車製造、服務業以及旅遊業等行業的從業人員失業。”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胡安·索馬維亞在日內瓦表示:“如果目前世界各國推出的救市措施不能迅速奏效的話,失業人口數量還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金融危機對中國就業的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全球,在很多國家的外企依靠關閉工廠、裁員,減少開支,節約成本。在中國的外企也正面臨著“寒冬”的到來。

在目前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除了國內外企受到直接影響,國內其他實體行業同樣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金融海嘯的衝擊開始由最初打擊金融和房地產業,波及製造業,不少公司近期都宣布大幅裁員。

以前一直對人才需求量較大的房產、外貿和機械製造三大行業的招聘數大幅縮水。據統計,房地產企業去年同期驟減約2/3。

外貿類企業所招人才占其中不足1%,尤其是面向歐美地區的外貿企業,幾乎沒有招聘需求。而消費市場在海外的機械製造類企業也受到衝擊,訂單減少使得一線技術需求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五成。

國內金融業首當其衝

和去年前年相比,金融證券行業的招聘情況簡直是360度的大轉彎。記者了解到,某證券公司,在去年和前年股市牛市的時候,一個門市有400多個經紀人,但是現在已經幾乎全部清走。

低端人才處境艱難,高端人才也不見得好過。國內某著名投資集團就收回了原來的“4個副總裁、一個分公司總經理”的招聘計畫。

廣州受金融危機影響招聘企業驟減一半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逐漸開始讓廣州職場的白領、藍領們感到了切身的“寒意”。在廣州的兩大人才市場,進場招聘的企業同比縮減近半,其中,房地產、外貿、加工製造等行業的多數職位已被凍結。而受全球經濟成長趨勢放緩的影響,天河區多個寫樓內的“減薪裁員”也已悄然展開。

在大小企業或深或淺遭遇金融危機衝擊的同時,就業形勢已經越來越不容樂觀。

金融危機影響上海就業市場

金融危機的影響,正漸漸蔓延至上海的就業市場。上海職場已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企業方對獵頭的需求意願比平日銳減8成,房地產業甚至出現了所有的職位幾乎不再招聘的情況。受此影響,上海的白領們開始因擔憂自己的“飯碗”而焦慮度日。石永明透露:金融業、汽車業、製造業等受影響較嚴重的行業,招聘需求都大幅度減少。

金融危機致名企減少校園招聘計畫

每年的10月份開始又到畢業生找工作的時候,今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寒流明顯吹入了大學校園。按照慣例,這個月是各大企業網上招聘和校園宣講的密集期,隨後在下個月展開招聘會的“高峰期”。但是從各大高校了解到,目前進校的大型企業明顯減少,用人崗位縮減,甚至一些知名企業明確通知取消今年的校園招聘。受經濟低迷的影響,今年一批企業縮減規模甚至關閉,由此帶來用人需求萎縮,而全國XX年應屆畢業生將達到592萬,又創新高,就業壓力必將增大,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準備應對舉措。

巨大的就業壓力使得學生們更加看重公務員和考研等稍顯“穩定”的選擇。今年的全國公務員報考人數突破百萬人大關,成為報名人數最多的一屆。失業的危機感還延伸到明年的畢業生中,不少求職者在接受聚賢華爾街網的調查時坦言:“今年的畢業生如果消化不了就會積攢到明年。全球經濟未必在明年就能全面復甦,這樣一來我們這些明年的畢業生將更慘。”

金融危機衝擊國內it企業

金融危機已經實實在在的衝擊到了it實體經濟,在過去的一兩個月里,已經有惠普、摩托羅拉、雅虎、amd等國際it巨頭紛紛裁員。

金融危機在影響國際巨頭的同時,也開始影響到國內it企業,根據公開報導統計,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國內已經有多家網際網路、it公司裁員,其中寧波慧聰、九九中國兩家網站倒閉。

XX年企業招聘趨勢分析

從全國範圍來看,9月全國總職位需求數為與8月相比,已經銳減14000個左右,約占目前線上招聘職位數量的1.3%。在主要招聘市場中,只有不到50%的公司計畫在未來3個月招聘高級職員。11月9日,國務院出台了十項措施,著重提升內需,以減少國際經濟下滑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家整體的巨觀調控必然會對就業產生積極影響。可以預測,在XX年的企業招聘趨勢將是減少招聘計畫,降低人員開支,以應對全球化的金融危機。對此,聚賢華爾街網ceo石永明建議求職者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好辦法,一方面,參加相關培訓課程、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另一方面,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善於在危機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職業機會。

關於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調查報告
2024年金融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出台,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縣域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為及時了解近幾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分析在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縣域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境,進而尋求改進對策。筆者以河北省xx市為調查對象,對轄內金融機構、有代表性的30戶涉農企業及50戶農戶進行了重點調查,結果顯示,縣域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力度逐步加大,效果日益顯現,但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一、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xx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華北平原腹地,全市轄8鎮3鄉1個街道辦事處160個行政村,面積5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萬人,占總人口的76.1%。xx市的基礎產業是農業,屬於農業大縣,上半年,實現農業增加值84171萬元,同比增長5.3%;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3367萬元,同比增長5.7%;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381643萬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2.5%,同比增長14.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3255元,同比增長12.9%。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又對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調查情況看,目前縣域金融服務還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多領域、多層次、多類型的金融需求,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面臨較多困境。

(一)支農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金融機構積極性不高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全局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較為複雜,需要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形成支持合力。但是從縣域實際情況看,政府的職能作用發揮得還不充分,尚未建立運轉規範的金融支農和財政支農對接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機制,金融機構不能及時了解財政支農的資金投向和投量,更談不上做好配套資金的發放工作,金融支農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據調查,縣域金融機構支持新農村建設普遍行動遲滯、進度緩慢,在年度工作規劃中既沒有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在實際工作中也缺乏支持三農的具體行動,呈現政府倡導、人民銀行吶喊、金融機構無動於衷的格局,與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導向存在很大反差。

(二)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低,難以提供高效金融服務

近年來,在精簡網點、減員增效的原則指導下,縣級金融機構大量撤併達不到規模的營業場所,使留在農村的營業網點寥寥無幾。雖然銀監會出台了不少政策,為各類資本到農村投資設立金融機構提供了商機,但是,目前尚處於試點階段,離農民很近、直接為三農服務的銀行網點還較少。據調查,,xx轄內現有39個金融營業網點。其中,17個設在縣城中心繁華地段,22個設在鄉(鎮)農村地區,原來設在村一級的信用站已全部撤銷,141個村處於金融盲區。設在19個鄉(鎮)的營業網點以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機構為主,相對於全市160個行政村、35萬農村人口而言,平均每萬人擁有的機構網點數才0.628個,人均金融網點的資源占有率極低。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低,單個網點輻射面大,金融服務觸角有限,很難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及時、高效的金融服務。

(三)信貸投入不足,資金供求矛盾突出

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xx市形成了以西瓜、花生、蔬菜三大種植業和奶牛、優質瘦肉型豬兩大養殖業為主導的三種兩養五大特色農業經濟格局;鄉鎮企業形成了以石雕、膠合板、電熱毯、印刷、食品加工、燈具、塑膠、製鞋為代表的八大特色行業,這些迅速發展起來的農村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產生了巨大的資金需求。但是,由於受政策、資金、自身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弱化了縣域金融機構對農村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使其對農業的信貸投入呈萎縮之勢。據測算,xx市涉農企業和農民僅流動資金需求每年不下38億元,而金融機構年累計發放貸款僅10億元左右,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抽樣調查的30戶涉農企業中,14戶沒有得到過銀行的支持,16戶取得過不同程 度的信貸支持,但金額較小,在其經營資金中占比很低;據統計,在企業初始資金來源中,內部集資1256萬元,民間借款986萬元,銀行貸款418萬元,僅占16.2%,金融機構信貸投入明顯不足。

(四)金融服務主體單一,支農範圍狹窄

從縣域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看:商業銀行雖然具有資金、網路等方面的優勢,但是,這些服務還沒有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對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不能提供電子結算、信貸管理、業務諮詢、政策指導為一體的金融服務,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農業銀行早已偏離農軌道,將經營重點轉向支持大城市、大企業和大項目;農發行僅限於對國有糧棉油收購流通環節提供信貸服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有限;真正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金融服務的只有農村信用社,但農村信用社主要辦理存款、匯兌、代收稅費、代付糧食直補資金等業務,在滿足農村資金需求上顯得勢單力薄,只向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發放了少量貸款,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多領域、多層次的信貸需求。據調查,縣域金融機構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及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對農村教科文衛、通訊、農民工技術培訓、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還基本沒有涉足,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

(五)金融服務後勁不足,難以形成支農長效機制

從巨觀政策來看,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缺乏持續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機制,涉農金融機構面對縣域經濟總量小、質量差、信貸載體脆弱等客觀條件,難以處理商業性經營與政策性支農之間的矛盾;從資金流向上看,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扭曲,農村資金外流呈上升趨勢,郵政儲蓄和商業銀行是農村資金外流的主要渠道。據統計,3季度末,xx市郵政儲蓄存款餘額為93225萬元,較年初增加23739萬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4127萬元,增長34.16%,存款增量超過了轄內所有金融機構,這部分存款流出了農村,使農村經濟發展雪上加霜;從經營管理模式上看,商業銀行實行高度的集約化管理,縣支行既無貸款評估、審核及審批權,也無票據承兌權、貼現權,與農村信貸需求面廣、額小、分散的特點不相適應;從農村信用環境看:受金融知識普及率低等因素的影響,農村普遍存在法律觀念淡薄、信用知識缺乏、誠信意識差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建立支農聯繫制度。政府牽頭建立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組織機構,形成地方政府領導、金融管理部門推動、金融機構落實、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構建運轉高效的信息溝通交流平台,做到金融支農和財政支農同安排、同部署,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同時,協同人民銀行建立金融支農監測和考核制度,加大獎懲力度,調動金融機構支農積極性。二是人民銀行要發揮協調督導推動作用,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和重點,研究提出具體的工作思路和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及措施,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加大支農力度。三是縣域金融機構要看到國家公共財政向農村轉移、工業反哺農業,全面建設農村小康,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和業務發展機遇,將支持新農村建設納入本行的長遠發展規劃,發揮積極性,增強主動性,加快業務創新,增加信貸投入,實現支持新農村建設與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二)增設營業網點,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只有在農村設立適量的營業網點,才能使金融機構真正融入農村經濟發展的大潮,因此,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使其在體制、機制和服務方式上更好地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一是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堅持服務三農方向不動搖,發揮金融支農主力軍作用。二是擴大政策性金融業務範圍,農發行應當將重點由支持糧棉油收購逐步轉向支持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來。三是發揮農行縣域商業金融的主渠道作用,根據農行股改往下走的原則,適當增設農村營業網點,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鄉鎮企業和農村小城鎮建設,逐步提高涉農貸款的比重。五是規範和引導民間借貸,推動民間金融陽光化,使其成為農村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六是在條件成熟的農村鄉鎮,引導成立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等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實現農村金融主體的多樣化,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向縱深發展。

(三)擴寬金融服務範圍,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縣域金融機構要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方針要求,樹立在競爭中求協作,在協作中謀發展的意識,找準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最佳切入點,發揮自身優勢,實行錯位競爭,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二是商業銀行要樹立小客戶、大市場經營理念,充分發揮資金和人員優勢,積極研發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信貸業務品種,滿足農民發展高效農業、辦企業等多樣化資金需求,緩解農民貸款難、擔保難問題。三是積極貫徹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家的巨觀經濟政策導向,加大信貸投入,最佳化信貸結構,改善對中小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服務。四是擴大支持範圍。不僅要加大對農村種植、養殖等生產領域的資金支持,還要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事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信貸投入,全方位支持新農村建設進程。

(四)完善制度,建立金融支農長效機制

一是構建支農信貸資金的風險管理和利益補償機制。對於金融支農信貸投入,可實行風險由國家分擔,損失由國家彌補,經營能力由國家補償的政策。財政應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切出一塊資金,建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發揮地方財力的激勵作用。二是商業銀行要根據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實際,適當下放信貸審批許可權,建立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授權授信機制,保障對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投入。三是完善資金回流機制。對縣域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的新增存款,要硬性規定一定比例反哺農村。四是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由財政、稅務、工商、金融機構等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多方聯動,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儘快補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短板,形成縣域資金聚集的窪地效應。

相關文章:
金融行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淺談金融危機對沿江開發的調研分析
經濟特區金融人力資源調查報告
中國企業金融危機調查報告: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對縣支行金融空白鄉鎮服務點調查的思考
金融租賃公司典型項目調查報告
金融專業優秀學生社會實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