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係對國小生心理發展影響的調查報告

“是什麼讓你們不快樂?”答案最普遍的是:壓力,來源於學習、家長、老師。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每天面對最多的是老師,所以老師的影響最大。如果老師較多地露出笑臉,我們的心情也會隨之輕鬆而愉悅起來,相反地,老師總是板著面孔,我們哪敢高興,我們上課會緊張而侷促,一節課下來身心疲憊。老師笑的頻率實在是太低了!有學生感嘆:什麼樣的春風才能吹開老師臉上不散的寒冬?還有的說:人們都說老師應該像紅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我說老師應該像開心果,讓同學開心,也讓自己開心。” 。有個同學在問卷中寫道:“老師整天板著臉,整天罵人,就會讓同學們覺得害怕,覺得老師像老虎,見到他就想躲,在老師面前不敢威風,只是一隻沒有自由的小鳥。”“老師動不動就罵人,罵得我們心神不定,膽顫心驚,整天提心弔膽,使我們失去了自信心,產生了自卑感。”如此忽視學生的心理特徵,學生怎么會喜歡?又怎么會不害怕呢?

在座談中,一位四年級的10歲女孩說:“我們老師不像媽媽,背後我們都叫她‘條子’,就是警察的意思。平時老師發起脾氣來非常厲害,她能一節課什麼也不乾就訓我們。有時一個同學犯了錯,我們全體同學都得挨罵。”一個國小生很爽快地告訴記者:“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出國,越快越好!聽人家說,外國國小就有足球隊,我們什麼都沒有。

在調查中發現,一個六年級的小女孩性格很孤僻,不合群,害怕與人交往,更害怕上學,害怕老師。我對她進行了追蹤調查,通過家訪了解到,這孩子在上國小以前,也和別的孩子一樣,很渴望去上學。但上學以後沒過多久,就成了班裡同學歧視、欺負的對象。在放學路上經常有一群同班同學欺負她,他們有的搶書包,有的揪頭髮,還有的往她身上扔土,一邊叫喊著:“傻子,快打傻子嘍!”嚇得她跺在一邊悄悄地哭。家長還談到,曾經讓女兒將這一情況告訴老師。而女兒卻說: “老師會理我嗎?那不是我的老師,是那些“好學生”的老師,是那些受寵學生的老師。而我呢,在老師眼裡不過是一個頭腦遲鈍的傻孩子”。從此,這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說話了

在調查問卷的“自由暢談”欄目里,一些學生談到:

有些老師不理解我們,有時體罰、諷刺我們,使我們非常傷心,我們很討厭這些老師。

老師太偏心,偏向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只要學習好,什麼都好,違反紀律等壞事全是我們這些學習差的學生。

我有什麼心事、悄悄話,從來不敢找老師,他們要么批評你,要么向家長告狀。

在問卷中回答“有煩惱、心事或想說悄悄話”時,你是否找老師?只有16%的孩子選擇找老師,53%的孩子寧願獨自來解決心理困境或悶在心裡。

在回答“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老師”時,學生們普遍回答青春活潑、有活力與朝氣、不呆板單調、不僵化、幽默 、微笑、不打罵人、不諷刺挖苦學生等。有個學生在問卷中寫到“我最喜歡青春活潑的老師——數學老師,她每次上課都帶給我不同的驚奇,不同的新玩藝,總之,帶給我的都是一個謎。上數學課就像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可以盡情地放鬆,可以讓我們的神經細胞盡情地放鬆,大家都說,一看見那數學老師心裡就舒服。而許多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

由此可見,國小生的煩惱、憂愁不敢向老師訴說,多數學生悶在心裡,這些煩惱、憂愁的積澱,最終形成了不可排除的心理障礙。這難道與我們的老師沒有一點關係嗎?師生關係和諧,如知心朋友,我們的國小生還會出現上述這些不良現象嗎?因此,師生關係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