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係對國小生心理發展影響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師生關係對國小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特別是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學校和老師是學生所處的最主要環境,學生總是力求適應,被老師接受、喜歡和欣賞。當處於和教師良好的關係之中時,他們會感到對外部環境的勝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有足夠的自尊和自信,從而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反之,學生心理處於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自卑、消極,無疑會降低學生的知識加工能力,造成學習成績低下。

另外,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處於安全環境下,能夠踏實地將注意力專注於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而不良的師生關係,使學生總是提心弔膽於老師的出現,隨時準備應對教師的“威脅”,注意力會分散,不能專心學習。

四 討論與建議

建立一種新型的—— 平等、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係已成為我們的必需,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學生也只有在這種平和、融洽的氛圍中,視老師為夥伴、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發表自己的心聲,展示自己的個性,教師也才能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點撥、指導,促使其不斷健康發展。

1 、樹立新理念,確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質和改革的精神。我們必須不斷地“加油”、“充電”,提高自身理論知識和教學藝術,使新的教育思想滲入我們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才能相應地由凌駕於受教育之上的“灌輸者”、“管束者”轉變為主體發展的良師益友、合作夥伴。

2、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空間,以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其次,教師要保護並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師要發展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學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勵的強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學生、誘導學生,給學生自我修正的時間、自我進步的主動性。

3、發揮教師的評價功能 。巧妙地運用教師欣賞性、模糊性、鼓勵性、幽默性的評價。注重發現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看到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各展其能、各顯其才,並且不要吝嗇讚美之詞,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國小生快樂健康的成長。

國小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