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三)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城建項目必須先報有關部門批准立項並建立城市建設項目庫,再按年度資金籌集情況,確定年度開工建設項目,並由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項目設計和投資概算進行評審,項目業主單位根據經過評審的項目概算編制年度投資計畫。加強建設項目過程監督。建委等有關部門要對設計變更和經濟鑑證,制訂分層次、分金額的核定審批制度,控制借款規模,防範財政風險。對於工程質量的把關,要嚴格實行工程質量監理制、誰監理、誰簽字、誰終身負責,實行事先、事中、事後全過程審查監督,抽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的全方位監督,實行質量驗收責任終身追究制。

(四)著力化解征遷工作的矛盾。在征遷之前要摸清拆遷對象的真實情況,針對他們提出來的合理要求和問題,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經濟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多種途徑和形式,主動排查和化解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當然依法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也是著力化解征遷工作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

(五)探索經營城市新路徑。

1、合理定價。準公共物品,如停車場站、垃圾處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商品性,要經營好這類產品,就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正確體現這類產品的價值和利潤。定價機制的制定應當依據市場原則、公眾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基礎設施產品的價格要本著居民用戶保本微利。

2、土地儲備。一是儲備土地資源。根據城市規劃和建設節奏,適時儲備一定量的土地資源,用於城市未來發展,這是促進土地增值的重要手段,也是應對急需用地較好辦法。二是控制一級開發。對政府儲備的土地,根據市場需求及城市發展需要,進行一級開發,亦即把毛地變為淨地,把生地變為熟地,配套建設好水、電、路、氣等相關基礎設施,然後才交由市場進行開發,這樣一來土地升值的空間將會大大增加。三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周邊,要控制一定範圍內的土地,待項目實施後形成的級差地租,用於彌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四是土地拍、招、掛要公開、公平、公正。市場取得土地使用權程式一定要合法合規,嚴禁暗箱操作,禁止假招標,招假標行為發生。

3、資產變現。資產變現是針對產權關係清晰,服務網路性要求較低,便於社會化經營的基礎設施資產,可以通過招投標方式,租售給社會經營者,實現其資產變現,以便回收政府投入的資金,用於其他項目的建設。

4、權益轉讓。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針對資產不宜分割,服務系統性很強,對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類項目資產,如高速公路、大型橋樑等,可以採取權益轉讓的方式進行經營。權益轉讓首先要求,政府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財政投入予以建成,然後將項目資產的權益分割為一定標準的金融單位,採取國有股轉讓、法人股轉讓、收益權抵押等多種方式,將其中部分資產向社會投資者進行權益轉讓。

5、招商引資。有經濟回報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採取招商引資的辦法,如停車場建設,政府負責提供規劃土地,本著“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實行公開招商;還有諸如渣土堆放場、公共廁所等公共配套設施,均可採取由政府規劃、招商建設的辦法,既能解決政府缺錢投資建設的困難,又能加快我市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的速度。有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無經濟回報,無法招商,可採取將無經濟回報的項目與有較高經濟回報的項目進行“捆綁”,實行“捆綁招商”。並豐富補償手段,如讓道路建設項目投資者,擁有道路兩側廣告一定年限的經營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