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工業經濟發展現狀的調查報告

*市工業經濟發展現狀的調查報告  這些年來,**市大力實施“項目立市、工業強市”戰略,立足本地資源和產業特色,突出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營造優良政策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和激活民間資本,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現狀:民營企業迅速崛起,工業發展勢頭強勁 民營企業已成為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主體。從XX年起,該市大力推進“國退民進”、“兩個置換”、“產權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XX年底,全市工業企業改革基本完成,國有、集體企業全部退出市域經濟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營企業和產權清晰的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的蓬勃生機全面激發了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活力,市域工業經濟駛入了快速發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規模工業企業43家,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XX年的17%增加到37%;規模工業實現的產值由XX年的5.48億元增加到13.4億元。全市工業稅收由XX年的98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所占比重由XX年的20%增加到44.4%。

工業園區已成為市域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近三年來,該市著力抓好太子廟生物醫藥園、蔣家咀棉麻紡織工業園、城關鎮楊木及食品加工工業園的建設,培育了棉麻紡織、食品加工、黑楊加工、生物醫藥、汽車製造及新材料、精細化工六大市域支柱產業。從入園企業戶數來看,三大園區規模企業戶數較3年前增加了一倍。XX年三個園區僅有規模企業18家,目前已達36家。從園區工業產值看,三大園區規模企業產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XX年末三個園區規模企業產值不足3個億,今年可達8.5億元。目前三大園區規模工業實現的現價總產值占全市規模工業的90%。從入庫稅收來看,三大園區規模企業入庫稅收較3年前翻了三倍。XX年末三個園區規模企業入庫稅收只有500萬元,今年將達1500萬元。從園區工業投入來看,三大園區近3年新增項目投入5億元,是前20年工業投入總和的1.3倍。  

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成為市域經濟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39家,其中規模企業26家,出口規模企業5家。XX年全市產值過10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7家,其中產值過5000萬元的2家,產值過億元的2家。“榮祺牌”茭頭、“紅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製品等成為*場上的知名品牌。黑楊加工產業發達,全市楊樹面積達50萬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黑楊生產基地市,並獲得了“中國黑楊之鄉”的美譽。苧麻加工業已與全國20家大型紡織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產品遠銷安徽、廣東、上海等10多個省*,並出口西歐、北美、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或地區,去年苧麻產品出口交貨值1320萬元,出口創匯150萬美元,特色產業規模集群效應初步形成。

良好的政策環境成為市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制定優惠政策,把投資商請進來;創造優良環境,讓投資商留下來;提供優質服務,使投資商富起來”已成為全市招商引資、發展市域工業經濟的共識。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導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業發展的決定》、《扶持、指導規模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最佳化經濟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政策檔案。二是鼓勵企業發展的獎勵政策。全市設立了納稅大戶獎、企業上台階獎和創品牌獎,重獎對工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主。XX年市政府財源建設獎勵支出200多萬元。同時,給予民營企業主相應的政治待遇,積極推選他們擔任省、*、市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並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上重點宣傳推介,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保護企業發展的服務政策。全市實行了市級領導聯點企業、“一站式”審批、重點企業掛牌保護、經濟環境“黃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誠信政府,強化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為民營工業的發展保駕護航。通過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業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對投資者吸引力不斷增強,4年來,全市引進投資300萬元以上項目52個,投資額5.3億元。 問題:規模不大,產業不強,投入不足,體制不順企業規模較小,整體素質不高。全市現有規模工業企業43家,年產值13.4億元,實現稅收1800萬元。但其中稅收過千萬元的企業目前還沒有一家。由於部分民營企業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轉換而成,一些陳舊的設備和廠房無力及時更新,導致產品檔次低,效益差。就農產品加工業而言,同樣存在重視粗放產品加工,忽視產品的深加工增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