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調查報告範文3篇

同學們中的近視眼、小胖墩日漸增多,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體育鍛鍊。同學們大多喜歡上體育課,可是同學們的課外體育鍛鍊情況又是怎樣的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展開了調查。

一、調查的方法:

1.調查、走訪同學及家長,了解同學們的課外體育運動情況。

2.上網查找資料,了解體育鍛鍊的重要性。

二、調查情況:

五(8)班共36人。每周運動次數兩次及以上的7人,一次的8人。運動方式上,男女生有差別。男生以打籃球、羽毛球、桌球,騎腳踏車為主。女生以散步,和父母打羽毛球為主。全班大約60%的同學沒有運動的習慣。

三、家長的看法:

1.支持孩子進行體育鍛鍊的家長的看法:

( 1)體育鍛鍊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孩子的成長。

( 2)體育鍛鍊可以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精神。

2.不支持孩子進行體育鍛鍊的家長的看法:

(1)認為學習更加重要,體育鍛鍊會浪費學習時間。

(2)擔心體育鍛鍊中的安全問題,擔心孩子受傷。

四、體育鍛鍊的重要性:

1.不同的體育運動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例如:球類運動可以鍛鍊我們手腳的運動能力和反應能力,長跑可以鍛鍊耐力。

2.體育運動有利於培養我們良好的個性。它使我們正確地面對失敗和挫折,在競爭中形成健康、積極、進取向上的個性。

3.體育運動為同學們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增進了友誼,學會了團結協作。

五、建議:

同學們在學習之餘,多參加體育鍛鍊,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調查報告
體育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一、前言

縱觀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歷程,從時間緯度看歷史並不久遠,高等職業教育起自19世紀80年代初,可視為發展的初期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頒布和社會對高職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間,高職教育不可逆轉的持續蓬勃發展,無論是高職院校的數量還是在校學生的人數,皆與普通高校旗鼓相當,由此便誕生了又一個龐大的帶有明顯高職特色的大學生體育消費群體。在此形勢下,調查研究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探討上海市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各種外顯及內隱的體育消費特質,勢必將對高職院校的學校體育改革,以及未來上海市體育消費市場發展趨勢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上海市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在實際調研過程中,採用隨機非機率抽樣抽取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發表的有關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和出版的著作,歸納總結相關經驗。

(2)問卷調查法。本文依據研究目的設計了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調查問卷,根據不同場所,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範圍包括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共隨機現場發放調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問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發得到隨機樣本。

(3)數理統計法。運用計算機軟體spss對數據進行錄入。

三、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1.高校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性別特徵

性別不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徵,同時也是人的基本社會特徵之一。不同性別的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的行為也迥然各異,具體到體育消費領域,性別對男性與女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顯然亦存在諸多差異。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付諸體育消費行為時,男生有402人,占樣本總數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樣本總數的31.9%。這些統計數據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數男生明顯高於女生,男生對比女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更加積極活躍。

2.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觀念及體育消費動機

通俗來說,消費觀念是人們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費者主體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消費觀念一經形成,會顯著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而消費動機則是消費者為了實現消費的目的而進行行動的原因,消費者的行為是受動機支配的,動機是消費者的內在過程,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表現。因此,在對目標群體體育消費行為調研時,消費觀念和消費動機是套用最廣的兩項指數,幾乎無一例外,調研者推測某群體的體育消費行為時總是要了解其消費觀念和動機。根據數據統計結果,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呈積極肯定的態度,所占比例高達79.3%,僅有9.2%的學生不贊同體育消費,另有11.5%的學生表示中立態度。同時,在調查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時發現,大學生對此項問題的回答雖然較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主要消費動機依次為強身健體、豐富業餘生活和增加人際交往,三者分別占樣本總數的41.5%、15.3%和11.2%。這充分說明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在進行體育消費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強身健體,在這一點上他們達成了共識。究其原因可能與高職院校特殊教育培養目標有關,1998年2月16日,國家教委印發的《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原則意見》指出:“職業教育要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第一線的套用型人才。”此種教育培養模式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需更注重體能素質的培養,從而導致大學生在選擇體育消費項目過程中會較多的考慮其是否具備強身健體的功能。

3.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結構

體育消費結構一般分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和娛樂型體育消費。據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物型的體育消費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運動鞋襪、體育音像產品,以及體育報刊等產品,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了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絕大部分,構成了目前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的“主流”。同時在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中,通過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進行比較發現,性別差異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未呈現顯著性差異(p=0.369),表明在進行實物型體育消費時,男女生體育消費結構的差異程度不大。從訪談情況看,大多數高職大學生表示假如他們選擇某項自己喜歡的收費體育項目進行體育消費時,為保證更好地掌握所授體育技能,將會相應的購買所需體育設備。比如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在校大學生在報名參加跆拳道社之前,會以個別購買或團購的形式預購跆拳道服和相關的訓練器具。顯而易見,為保障參與體育活動,一些實物型的體育消費品已經自然而然的成為高職大學生體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其體育消費主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過進一步的追蹤調查與統計分析,發現上海市高職大學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偏低,對娛樂型體育消費的支出大多局限於現場觀賞各類體育比賽的門票和業餘時間參加各種體育項目培訓費用等,並且男女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男生在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上大大優於女生。這些數據說明娛樂型體育消費在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低,需進一步拓展他們的娛樂型體育消費水平。

4.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費各種體育物質產品和勞務產品的數量,它從量的方面反映個人體育消費在某一時間的水平。從調查結果看,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金額在600元——1000元之間的占總人數的19.5%,1001元——XX元之間的占消費總人數的32.3%,XX元——3000元之間的占消費總人數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間,以及5000元以上的僅占消費總人數的3.7%,從數據中得知,高職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600元——XX元之間,其中居於1001元——XX元之間的最多。這說明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年均體育消費水平較高,對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的商家而言,充滿了巨大的商機。

5.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項目

根據訪問調查,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選擇體育活動的項目中,多數青睞球類和健美類項目的體育健身活動。其中男生參與的體育項目按選擇人數的多寡依次為:足球、籃球、羽毛球、網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別是:瑜珈、體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網球等。在選擇這些項目進行體育活動時,由於身在學校的學生可以免費使用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加之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也能學到較多體育技術技能,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在發生體育消費行為時,主要體現利用業餘或假期時間在校外的諸多社會經營場所的體育消費行為,例如,在收費場所打羽毛球、籃球,以及跆拳道訓練等等,而在學校進行體育項目消費亦僅限於不滿足體育課獲得的體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開設此項體育課程,學生轉而藉助學校體育設施並聘請體育人才以實施收費的形式進行體育健身。此種體育消費方式構成了校內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部分。這有力佐證了高職院校大學生雖然體育消費項目種類繁多,但校內體育消費意識薄弱的事實。

四、結論

第一,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數男生明顯高於女生,男生對比女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更加積極活躍,這一結果與現場訪問調查相吻合。

第二,根據數據統計結果,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呈積極肯定的態度,所占比例高達79.3%,僅有9.2%的學生不贊同體育消費,另有11.5%的學生表示中立態度。同時,在調查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時發現,大學生對此項問題的回答雖然較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主要消費動機依次為強身健體、豐富業餘生活和增加人際交往,三者分別占樣本總數的41.5%、15.3%和11.2%。

第三,體育消費結構一般分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和娛樂型體育消費。據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物型的體育消費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運動鞋襪、體育音像產品,以及體育報刊等產品,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了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絕大部分,構成了目前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的“主流”。

第四,高職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600元——XX元之間,其中居於1001元——XX元之間的最多。根據訪問調查,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選擇體育活動的項目中,多數青睞球類和健美類項目的體育健身活動。

關於大學生體育鍛鍊的調查報告
體育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當今社會,大學的擴招等因素導致大學生越來越多。但是,做名優秀大學生的難度卻隨著國際油價一路飆升——因為“競爭”。而良好身體素質作為把握制勝權的最基本要素,卻往往成為當代大學生的軟肋。

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項基本內容。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宅男宅女也就變得越來越多,很多的人每天都在寢室里對著電腦,或打遊戲,或聊天看電影等等。挑食,運動少等因素導致大學生體質越來越差。本校鼓勵師生運動,還開展了各類活動,如陽光晨跑、太極拳、籃球賽等諸多活動。為此我組特進行了一次調研。於本月擬定了一份調查問卷,由本組成員在學校內對一百人做了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鍛鍊次數、時間、形式等等。

本次調查實際調查100人,由於某種原因,實際收回調查問卷96份。其中男生38人,女生58人。對於理工來說男生多餘女生太多,所以從此出發,對於女生的問卷調查可能更具代表性。而男生多偏於愛好運動,進行的隨機調查也可體現大致情況。從總體上說男生每周的運動次數多於女生很多。大多數女生除了體育課之外逛街就已經是最大的運動了,這不能說是二十一世紀甚至科技發展的悲哀。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建設,人也是變得越來越懶,能坐車的不走路,能用機器代替的絕不動手。男生多數愛好籃球足球等體育活動,所以沒事的時候運動還是挺多的,但電子技術的發展,電腦手機變得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了宅男宅女,從另一方面說減少了很多的體育鍛鍊。這也造就了越來越多的近視,不能不說電腦業的發展促進了眼鏡業的發展啊!在我們的調查中大二的學生占據了大多數,大三的很多學生忙著考研,所以運動會隨之減少很多,而不考研的大多抓不住人影,所以本人認為不太具有代表性,故只調研了一部分人,大四的已近離校在忙著工作,所以這一部分人的一小部分就有代表性。

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每周累計鍛鍊次數、每次鍛鍊時間、鍛鍊強度、有無鍛鍊計畫、參加鍛鍊的主要形式、影響個人鍛鍊的主要因素、體育鍛鍊與學習的關係及其如何處理、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滿意度等相關內容。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每周累計鍛鍊次數在兩次一下的男生占34.2%,女生占65%。而兩次以上的男生占65.8%,而女生僅35%。從性格方面來說男生喜好體育運動,而女生比較洗靜或是文雅一類的活動。男生在5次以上的僅占21%,而根據其他的調查顯示上網遊戲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時間也較長,不能不說網路不僅浪費了很多人的時間,也坑害了很多人的身體。大學時代是最該保證一個健康的身體,養成一個良好的鍛鍊習慣,這才是今後工作的最大財富和保障。女生在5次鍛鍊以上的人數為0.每次鍛鍊時間上男生小於1小時的占57.9%,1至2小時的占34.2%,兩小時以上的7.9%。女生1小時以下的51.7%,1至2小時的占44.8%,而兩小時以上的占3.4%。而鍛鍊的方式看,很多人還是處於被動鍛鍊的。男生主要在體育課上鍛鍊的占44.7%,以社團形式的占5.3%,學校組織的占2.6%,自主鍛鍊的占47.4%。女生主要在體育課鍛鍊的占62.1%,社團組織下鍛鍊的占6.9%,而獨立自主鍛鍊的占34.5.要想保持健康的身體就該養成一個良好的鍛鍊習慣,有計畫有目的的鍛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堅持。男生中沒有鍛鍊計畫的占50%,有計畫但不堅持的占34.2%,有計畫又能堅持的占10.5%,其他的占5.3%。女生中沒有鍛鍊計畫的占67.2%,有計畫但不堅持的占19%,有計畫又能堅持的占13.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男生鍛鍊自是隨愛好和一時興起的較多。很多人雖然有計畫但卻實施不了說明不能堅持,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女生的韌性較男生好。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大的計畫,很多人就像體育鍛鍊一樣盲目而有毫無目的,到頭來碌碌無為,而為什麼很多人有理想有抱負但卻無法實現就是不能堅持。所以只有那一少部分才能成功。身體是一切的基礎,做個簡單的比喻,身體就是一座樓房的地基,如果地基垮了那么無論樓房蓋得多么的漂亮,最終仍是一堆廢墟。而影響體育鍛鍊的主要因素80%以上的人都認為時間、天氣和興趣是影響鍛鍊的主要因素。而其中又有60%以上的人認為天氣是影響體育鍛鍊的主要因素。90%以上的同學認為體育鍛鍊不僅不耽誤學習,還能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增強體育鍛鍊是很有好處的,只是很多同學越來越懶,即使想也懶得動。在學習忙碌時,有37%的同學選擇保證體育鍛鍊時間,還有42%的同學表示看心情,只有21%的同學會減少鍛鍊。同學們知道鍛鍊身體的好處,尤其是在學習壓力加大的時候就更需要如此。男生中大運動量的占10.3%,中等運動量得占68.5%小運動量的占16.6%,微小運動量的占4.6%。女生中等運動量的占27.8%,小運動量的占32.6%,而微小運動量的占39.6%。對於學校的設備男生有39.5%的人表示不滿意,60.5%的人表示一般。女生50%的人表示不滿意,50%的人表示一般。通過上述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很多問題。

學校設立早上晨跑是一件有利學生身心素質的辦法,儘管因為特殊原因取消了晨跑而改為早上打卡,但目的仍然是希望學生們能早起進行一些必要的身體鍛鍊,而大部分的學生卻把早上打卡當成了一種負擔,一種認為強加給自己的東西......

據教育部專家介紹,XX年一項針對38萬多名學生的監測顯示,7至18歲的城鄉男生平均身高比XX年監測結果分別高出0. 7厘米、1厘米。體重和肥胖的學生比例也在迅速增加。但是,學生的多項體能指標卻呈下降趨勢。如肺活量,XX年7至18歲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別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鄉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別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

另外,XX年和XX年相比,大中國小生的立定跳遠成績也絕大多數下降,如7至18歲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似乎更多的同學認為運動會是運動員的事,開運動會就是作壁上觀,看運動員能否取得名次,這違背了開運動會的真正意義。就社會意義而言,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出於健身、娛樂、休閒的需要,對體育的追求已日趨變得強烈,從而使體育成為影響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所以大運會的目的不在於它的這種形式,而是要發現問題。

當代大學生身體綜合素質普遍下降,一方面,大學生的運動意識和鍛鍊意識明顯減弱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和現代的物質文明充斥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比起體育鍛鍊來,更多的人願意把時間打發在網路上,追求和享受各種時尚文明上,而以強身健體為目標去體育鍛鍊的人寥寥無幾。另一方面,高營養的飲食結構使當今青年人受到極大衝擊,大學生人群明顯出現兩種現象,要么過於肥胖,要么“豆芽菜”型,而對待美的問題上,更多的同學一貫的做法是減肥,但對於減肥,更多的人又是減食,而並非鍛鍊。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未來的無論是國家的還是家庭的重任都義不容辭地落在當代年輕人的身上,如果我們仍像現在這樣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去加以提高,前景實在堪憂!

身體是我們靈魂、心智的載體。 “一個沒有身體的靈魂就如同一隻被剝奪了飛翔能力的鳥兒一樣”。我們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運動,調控呼吸,從而對身體產生積極的影響,排除濁氣,清氣上升,放鬆精神,消除疲勞,擺脫緊張、抑鬱、焦慮、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創造出內心的平靜,進而獲得身體與靈魂的協調。若忽視或虐待我們的身體,就無法把自己鬱悶、沮喪的心情發泄出去,就會引發各種疾病,使得我們身心不寧。

我們來看看大一學生上體育課和平時鍛鍊的情況,在日常鍛鍊中經常會看到有的同學不跑步,有的從沒摸過排球或籃球,有的動作協調性極差,跳不動,跑不動。體育課規定男生考1000米,滿分是3分15秒,及格線是3分55秒,女生考800米,滿分是3分10秒,及格線是3分50秒,有的班級只有少數人達到及格線,部分同學艱難完成,得滿分的同學就更少了。近幾年,學生中肥胖的也越來越多,有的重達 260多斤,根本跑不動,只好選擇快步走的鍛鍊方式。有的同學入學一個月左右就因胃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住院,有的病我們從來都沒聽說過,例如成人斯蒂爾病,有的因過敏較嚴重夏天無法上體育課……要知道他們正值青春好年華啊!如此體質怎能不讓人擔憂?大學生正處在亞健康狀態。

其實,影響當代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這跟家長、學校多年來不重視學生身體素質有關。長期以來,學校、家長和學生都比較關注學習。身體素質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並不是到了大學,學生的身體才變成這樣。

大學時期是對大學生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的極大考驗。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習慣了家長的照顧和高中規律的學習生活,大學可支配的時間和生活費的增多使得很多學生有點不知所措,健康意識談薄或自律能力不強,這些成了威脅大學生身體健康最為重要的主觀因素。

除了學生自己在健康問題上存在認識和實踐上的錯誤,學生工作者也要認真地反思,在教育、管理上應加大力度,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的意識。

讓我們共同野蠻體魄,文明精神,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毛澤東曾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於運動”的至理名言佳句。可見,一個強健的體魄對於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強健的體魄則來源於體育鍛鍊。總之,體育鍛鍊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

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群。我們往往由於忙於應對繁重的課業負擔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視了體育鍛鍊,另外,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又使我們不得不長時間不能活動,所以,我們更需要體育鍛鍊來強健我們的身體。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體育鍛鍊能增強我們的體質。天天深陷於繁重的學習生活,若想應對自如,一個強壯的身體是必不可少的堅強後盾。可想而知,假如自己的身體弱不禁風,遲早有一天自己會被壓力壓垮的,又何談成績如何如何,這是多么的得不償失啊。另外,強健的體質還能幫我們抵禦許多疾病的侵襲,使我們免於疾病的干擾,從而有更多的時間更好地進行大學生活。還有,比較長遠地講,一個強健的體魄對於我們壽命的延長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體育鍛鍊還能增強我們的心理素質。許多體育鍛鍊不僅對我們的身體有著考驗、鍛鍊的目的,而且還考驗鍛鍊著我們的毅力、耐力等心理素質。例如長跑就很能鍛鍊一個人的耐力與韌勁。通過體育鍛鍊來加強心理素質,從而使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一個健康強勁的心理,這肯定會使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高效率、更美好。

另外,體育鍛鍊還有許許多多重要的作用,例如幫助我們塑造健美的體型,幫助我們放鬆、娛樂等等。

總之,體育鍛鍊對於大學生意義重大。我們應該科學合理積極地進行體育鍛鍊,塑造出一個更強壯、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世紀!21世紀更是中國人的時代!中國的發展靠什麼?靠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我們要為我們的祖國做貢獻,可是這一前提是我們要有好的身體。所以,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我們不會在老去的時候後悔,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行動吧!只要每天抽出一點點的鍛鍊時間,我們就會有一個美好的大學生活,美好的未來!

關於國小生體育運動情況的調查報告
2024年體育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網際網路

調查內容:關於國小生體育運動情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網路調查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網和民意中國網,對10112人進行的一項題為“為什麼經常運動的青少年越來越少”的調查顯示,73.9%的受訪者表示身邊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青少年不多。51.5%的人稱身邊最經常鍛鍊的是“老年人”,接下來依次為:“中學生”(31.2%)、“大學生”(29.7%)、“中年人”(24.6%)、“職場青年”(19.3%)、“國小生”(17.0%)。

受訪者中,80後占52.7%,70後占24.8%。22.8%的人每星期運動一次,21.6%的人3天左右運動一次,23.7%的人坦言自己幾乎不怎么運動。

為什麼經常參加運動的青少年越來越少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讓兒子動起來一直是個大難題。石女士的兒子是一個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學習,就是在家裡看電視,幾乎不怎么鍛鍊。“他上國小時很愛運動,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但自從他上了中學,可能由於升學壓力很大,學習比較累,一有時間就看電視、上網。我有時會勸他去動一動,可他總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國企員工周先生遇到的問題和石女士頗為相似。他有一個正在上國小的表妹,除了上學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裡看電視、上網、玩手機,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個人總是無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學習內容很多,一個大人一天下來也可能累得夠嗆,何況是小孩子。另外,現在的孩子關心的都是哪款網路遊戲好玩、某手機或平板電腦怎么玩等話題,對於運動,他們很難提得起興趣。”周先生說。

為什麼經常參加運動的青少年越來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網路遊戲等不健康的娛樂活動”(65.3%),其次是“學習和工作的壓力太大”(59.3%)。其他還有:“缺乏堅持的毅力”(53.0%)、“沒時間”(50.1%)、“沒場地”(40.7%)、“嬌生慣養怕吃苦”(36.1%)、“運動項目普遍太貴”(26.3%)等。

北京師範大學(微博)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齡段的青少年中,中學生缺乏運動的情況最為嚴重。這首先是因為應試教育給中學生帶來的壓力相對更大,孩子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很少有時間運動;其次,一些現代娛樂方式嚴重擠占了中學生的運動時間,在許多中學生眼中,要緩解學習壓力,寧可選擇上網或看電視,也不願意走出去動一動;另外,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一般比較敏感,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這導致有的孩子可能由於對某項運動不擅長而缺少運動自信,從而失去了對運動的興趣。

國家國民體質研究專家庫成員、北京大學人文體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凱認為,經常運動的青少年之所以越來越少,應試教育是罪魁禍首。他指出,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忽視了孩子們的體育鍛鍊,甚至還會產生喜歡運動的孩子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偏見。

“國家早在XX年就提出過中國小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可是實際操作效果並不理想,很多中國小生並沒有相應的鍛鍊時間。學校對於體育鍛鍊的貫徹力度不夠,究其根源在於應試教育體制。” 何仲凱說。

養成運動習慣青少年將受益終身

去年9月發布的《XX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中國小生身體素質連續25年持續下滑的趨勢雖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學生身體素質仍繼續緩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學生群體中,肥胖、視力不良等問題依然嚴重。具體而言,7~12歲的國小生視力不良率已經超過40%,大學生近視率更是超過80%。

此次調查也顯示,73.4%的受訪者坦言自己身邊青少年的體質“越來越差”。

如何才能讓青少年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調查中,受訪者首選“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71.7%),其次是“改進體育教學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擴建公共體育設施”(58.4%)。

受訪者的其他建議還有:“政府補貼公共體育設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學校體育課的數量”(48.2%)、“廣泛開展民眾性的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45.5%)、“加大體育鍛鍊的宣傳力度”(41.5%)、“組建青少年運動社團”(39.1%)等。

北京市海淀區的田女士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場、桌球室等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她每天都會和10歲的兒子一起打桌球、慢跑、散步。她認為,孩子都有喜歡玩耍和運動的天性,家長要積極引導,培養孩子經常運動的習慣。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性格養成都有好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指出,家長的利益選擇對孩子是否參加運動的影響很大,家長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學習好,兩者衝突後勢必有一個權衡和利益選擇。他通過一項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當鍛鍊時間和學習時間發生衝突時,在全國中國小裡面,有70%的家長和學校校長把學習放在第一位。這真實地反映出家長和學校在體育教育觀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存在滯後性,即青少年體質的虛弱一般不直接表現為各種病症,所以家長和學校就不會馬上因為青少年體質出現問題而重視培養他們的鍛鍊習慣。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體質問題會在老年階段演化為各種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時期腰部肌肉缺乏鍛鍊,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間盤突出症。所以,培養青少年的運動習慣是一項長期工作,不能指望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養成運動習慣,將會受益終身。

“要解決青少年運動不足的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國家和政府應加強對青少年體育鍛鍊的重視,建設包括體育教師培養等從國小到大學的體育制度;其次,學校要進行體育課程改革,增強趣味性,上體育課不能只是為了通過升學體育測試,還要讓更多的青少年切實感受到運動的魅力;最後,整個社會也要改善運動環境,給青少年提供更為充足的運動場地、器材和時間。” 毛振明說。

哪些運動適合青少年廣泛參與?調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類運動”(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更多文章
關於2000字國小生激發體育學習興趣的調查報告
2024年秋季開學關於國小生體育運動情況調查報告
2017關於社區體育活動調查報告
國小生課外體育鍛鍊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激發國小生體育學習興趣的調查報告
215關於社區體育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社區體育健身調查報告範文
體育市場調查
民眾體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五年級國小生小區居民體育活動及活動設施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