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壯族文化社會調查報告

2. 政 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拓展歌圩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子。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民間參與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模式。建議政府積極探索建立富有活力、適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歌圩文化管理體系和運營機制,運用市場手段,變歌圩文化資源為資本,調動文化單位、專業人員、民營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和民間 投資,共同參與我市歌圩文化產業的開發。

3. 歌圩文化資源與旅遊資源開發相結 合,做強做大我市特色文化旅遊產業。把歌圩文化有機地融入旅遊產品的開發研製、經營管理和旅遊服務之中,變歌圩文化為旅遊產品,形成良性的互促互動局面。充分利用“中國最美的瀑布—德天、”“中國天琴之鄉—龍州”、“古駱越文明之都—寧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憑祥”、“恐龍故鄉—扶綏”等旅遊品牌,作為 推動我市壯族歌圩文化傳承的載體,融入壯族文化元素,提升歌圩文化的魅力。

(二)實施“三大思路”,打造我市壯族歌圩文化品牌

1. 以大思路打造壯族傳統精品歌圩。把全市各地零散歌圩點整合起來,做大傳統歌圩規模。每個縣(市、區)集中力量重點打造2—3個 傳統歌圩節,形成自己的品牌傳統歌圩。扶綏縣可打造渠黎新安“三姐”歌坡節、渠舊壯族歌節;大新縣可打造下雷霜降歌圩、寶圩觀音誕;天等可打造向都霜降歌 圩、福新壯族歌圩;寧明可打造納利花炮節、峙浪橋公母歌坡;龍州可打造金龍儂侗節、龍州伏波誕;憑祥可打造武聖功廟會、中越歌圩節;江州區可打造左州金山節、太平壺關歌圩等經典歌圩。各鄉鎮、村傳統的歌圩節,政府要加以引導,並適當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延伸和增強歌圩節的生命力。

2. 以 大手筆將現有節慶活動打造成新興壯族歌圩。對現有的崇左(德天)邊關國際旅遊節、中國—東協指天椒節、崇左(寧明)花山文化藝術節、龍州天琴藝術節、扶綏 文化旅遊美食節、中越邊關(憑祥)國際文化旅遊節等節慶活動進行民俗文化包裝,融進民俗文化元素,提高壯民族文化在節慶活動中的含量,打造成為新興的壯族歌圩,讓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

3. 以高水準打造專業壯族歌會。建議山歌大賽活動升格為市政府主辦,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大賽活動,做強做大歌會規模,以更高水準和更大層面包裝打造專業壯族山歌大賽,推動壯族歌圩文化上新水平,創出歌會大品牌。

(三)採取“四個一”辦法,營造我市歌圩文化發展的大環境

1. 在 大新、憑祥、寧明、江州等重點旅遊景區,建設壯族民族文化一條街。在建設規模中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品位,特別是一些標誌性建築要當作壯族文化藝術的精品來設計。街上的各種工農業產品和旅遊的工藝品講求壯族文化含量,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街內要開展壯族歌圩及民間民俗活動,體現濃郁的原生態的壯味,讓游 客有一種“想看壯族歌圩,請到壯族民族文化一條街來”的感覺。

2. 組織一個壯族 歌圩專題論壇。建議市委、市政府組織舉辦我市壯族歌圩文化論壇,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平台。藉助專家學者的智慧,運用歷史學、民俗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等理論,從定位、策劃、包裝、傳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審視,深入研究、探討我市壯族歌圩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的途徑,打造我市壯族歌圩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