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族調查報告3篇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挖掘物質遺產價值,展示民族文化魅力

近年來,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各省各地的申報熱情也是持續高漲。這種現象進一步表明我們國家現在更加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及傳承,廣大人民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也有更深切的認識。這對於提升人民的文化品位與科學文化素質都有很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精神支撐。

這次學校暑期開展的實踐活動有關於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課題,我想這也是一次好的機會來深入了解人類的這份精神財富。

崑曲木卡姆多浪剪紙等藝術精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現了我國多民族的文化遺產,這些璀璨的藝術珍寶耀眼奪目,始終吸引著人民熱愛的目光。國家也注重財力物力的投資,重視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多浪文化是維吾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分布於葉爾羌河流域,新疆阿瓦提縣是“多浪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多浪文化的形成是基於原始土著,兼具維吾爾族文化與蒙古文化的秉性,是草原牧獵與綠洲農耕融合的“活化石”。歌舞是多浪文化主要載體之一,具體體現在“聚”、“豪”、“勁”、“醉”四個方面。 “聚”,維語中的“多浪”即是“成堆地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同時,多浪文化也因聚合而產生;“豪”,多浪人的心胸像戈壁一樣寬廣,性格豪放,歌聲高亢悠長;“勁”,多浪人粗獷拙樸,舞姿恣意縱橫,剛勁有力;“醉”,多浪人的穆塞勒斯原汁原味,讓品嘗的人情醉心也醉。國家近年來投入很大的力度來保護這種文化遺產的傳承,確立遺產傳承人,建設藝術展廳,使得這種藝術珍品走出閉塞的鄉野農家,接受人民大眾藝術眼光的檢閱,同時也升華了人民的藝術追求,達到雙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多浪文化確立藝術定位,成功傳承,進一步綻放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價值。

在校期間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走進了荊州古玩城,因為那裡離學校確實近,很方便。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悲涼滄桑肅穆這些已經不再是我們所能感受得到了,歷史長河蕩滌舊跡,沉澱下的斷壁殘垣裝點著現代人怪異另類的審美眼光。在那裡很少有人懂得呵護,當胸中日益被銅臭之氣所污蝕,擁有的物質文化遺產就等同是赤裸裸的財富。我看到有人把精美的剪紙當成涼蓆鋪地,理由是沒人光顧,浪費可惜,豈不知他的行為不僅是浪費,更是糟蹋玷污褻瀆!走出古玩城,外面的世界依舊光鮮瑰麗,人的心靈卻有種可笑的光怪陸離。那一剎那感覺到沉重,不想說太多的話,胸中充塞的是無奈與痛惜。可能社會的大環境已經有了顛覆性的改變,死水的味道很少再有人嗅到。我突然想起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話:古之人猶抱美玉而深藏不市,今之人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或許很多的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在商品經濟的今天繼續綻放光彩,但是不能忽視還有太多的人文珍寶被赤裸裸的俗鄙的劊子手所扼殺!我期盼著那些沉睡的人們能睜開惺忪的雙眸,認識到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並保護好傳承好它們!

基於同樣的原因,我頻繁的出沒於荊州博物館。這座承載荊楚瑰寶的文化宮殿,在向世人展示絢爛荊楚文物的同時,也讓文化荊州蜚聲海內外。青銅絲織漆木玉器陶瓷石器等精美珍貴的文物是荊楚遠古先民的勞動成果與智慧結晶,在中華文物殿堂上熠熠生輝。其中的絲織品讓我一次次發出由衷的驚嘆,因為這些絲織品的做工細膩精緻到現在都沒有辦法破解。隔著玻璃,看著這些珍品,內心怎不油然而生一份自豪與驕傲呢!自豪的是祖先的聰明與才智,驕傲的是今天我們傳承與保護的決心。去年元旦的時候,我和一個朋友坐車去荊州城東門觀看煙火表演,那晚東門主幹道實行了交通管制,因為有太多的人來參與那場盛大的狂歡。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回程了,路上遊人如織,用摩肩接踵毫不為過,移動很慢。我和朋友只能小心而行,害怕在人群中走散。煙火表演在護城河的河岸上上演,我們就拼盡全身力氣往過擠,。這時候,頭頂上漂浮的火光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通過當地人的介紹,我知道了那是孔明燈。天上有很多的孔明燈,地面上還不斷有人放,那種朦朧的火光,搖曳出沉醉的回味,我一直在留意著它們的行動軌跡,努力想洞察它們的歸處,就像燃燒的生命,最終會把灰燼撒向哪座歸冢。後來了解到,孔明燈上寫滿了祝福,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對遙遠的未來的牽盼,對未知的生命的祈禱,更有他們發自心靈的虔誠的自省。護城河的流水滌盪幾千年的歲月沉澱,孔明燈的燭影祈照荊楚兒女的前進道路,這是上輩薪火相傳的文化遺產,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衷心的希望我們能接好這一棒!

暑假回到家鄉,我也不忘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挖掘物質遺產價值,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為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奉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我的家鄉在黃岡浠水,在這片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的熱土上,家鄉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與聰明才智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浠水民歌是巴楚文化完美結合的產物,浠水民歌不僅是鄂東民歌的代表,而且是巴楚文化完美結合的代表,鄂東的民歌所有的基調都可以從浠水民歌里找到,而且浠水的鏇律都可以從四川民歌中找到出處,因為浠水民歌是活著的歷史。浠水是古時巴人的流放之地。鄂東民歌不管怎樣的發展,但基調仍是巴人精神的基調。兩個多年來流放的巴人在鄂東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生命的原始歌謠。這些歌謠有著向命運不屈的抗爭,迸濺的熱血和熊熊的大火變成了號子,男女的愛情,豐收的喜悅,幸福的痛苦的眼淚化作了鏇律。毫不誇張的說,浠水民歌之於浠水人民,就像《馬賽曲》之於法蘭西人民,《星條旗永不落》之於美利堅人民,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支前進奮鬥的號角!並不僅是浠水,我們黃岡有11個縣(市),每一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藝術形式:紅安的盪腔鑼鼓,馳名中外的黃梅戲,黃梅挑花,羅田東腔戲,蘄春布貼與李時珍中草藥文化,團風剪紙,英山纏花與畢升活印刷術等等 ,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瑰寶,更值得驕傲的是它們都已經申報成功了,是世人翹首膜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在的我們,不再全副心思用在物質享受上了,因為我們創造的物質財富早已經能夠滿足口腹之娛,今天當我們回過頭來審視腳下的路,仰觀天際變幻的星雲,驀然發現還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不遺餘力去追求。它們孕育了燦爛與智慧,它們見證了滄桑與輝煌,它們啟迪了現在,更昭示了未來:我們要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民族文化的光芒更加綻放,屹立於世界文化最高殿堂!

關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2024年民族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產業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基礎工作薄弱,民族文化專業人才匱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為了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為市委、市政府發展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提供決策參考,根據市政協XX年度工作要點,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組成調研組,先後深入部分鄉鎮,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產業現狀

(一)文化市場的發展

——文化娛樂、印刷市場:到XX年底,全市有23家網咖,電腦總量有1200台,年營業額在200萬元以上;從事卡拉ok廳經營的有30多家,主要分布在賓館、酒樓等,年接待量在10萬人次,營業額在50萬元以上;從事體育健身活動有檯球經營戶67戶,年營業額在15萬元左右。據統計,全市各類文化娛樂場所195家,年營業額在1000萬元以上。我市從事印刷業的有34家,擁有固定資產300萬元,從業人員近400人,年產值過1000萬元,利稅240萬元。

——民俗、歌舞、音樂、器樂、工藝、美術、書法培訓市場:市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多次舉辦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訓班,全市不少幹部、職工、居民、賓館服務員都會唱民歌、跳土家舞;勞動部門從XX年以來,開始培訓繡工達3000人次以上;永紅音樂教學中心,長江琴行常年開設鋼琴、電子琴等器樂和藝術表演培訓,楊名貴的國畫、陳煥祥的書法培訓等,為我市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

(二)民族文藝演藝業。我市民族文化活動異常活躍。一方面,南劇團發揮了民族文藝骨幹的作用,年均下鄉演出100場,為部門接待演出30場以上;另一方面,業餘文藝演出團體大量湧現,市城有“百荷花”、“夕陽紅”、“祥和”、“紅玫瑰”、“龍騰”、“誠信”等10多個民族藝術團體。大路壩等3個鄉鎮均建有業餘文藝演出隊,官壩村還建立了一支苗寨農民演出隊。全市農村還有許多道師班子,他們亦文亦農,逢白會演出。

(三)根藝、石雕、盆景業。我縣的根藝、石雕、盆景業在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湧現一批像李永強、何平等藝術創作骨幹,周功福、何平等4人先後榮獲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審定的高級根藝美術師職稱。周功福、魏長恩、李永強的根藝業績已入編《中國根藝美術家辭典》等大型辭書,楊隆林等6件作品入編《中國民間藝術通鑑》,謝先華的石雕“龍船調”,獲昆明國際藝術節銅獎。我市工藝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8個地區。高樂山鎮肖軍的“福”,單件出價20萬元仍不願脫手。全市根雕、盆景、石雕等作品上萬件,從業人員1000餘人,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

(四)民族民間工藝業

——土家繡花鞋。全市規模較大的“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么妹子十家繡坊”、“田大姐民族刺繡有限公司”、“山妹民族繡品”等五家刺繡企業,註冊資金800萬元,繡工從業人數達到XX人左右,年產繡花鞋等產品20萬件,產值過1000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德國、法國等地。尤其是“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武陵山邊區最具實力的專業刺繡公司。

——油茶湯、神豆腐、咂酒。我市唐崖河流域土、苗居民有獨特的歷史飲食習俗,最具特色的是喝油茶湯、吃神豆腐、飲咂酒,不僅食用方式獨特,其製作工藝也很講究。我市的許多賓館、酒樓,把油茶湯、神豆腐、咂酒作為特色菜餚和美酒佳釀來招待客人和貴賓。忠堡168工廠生產的油茶湯已進入本地超市和外地超市銷售,神豆腐在我市及周邊市場廣為暢銷,咂酒被指定為接待用酒。

(五)文物保護與文化品牌。我市文物資源存量豐富,地面不可移動文物達30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4處,州級3處,縣級20餘處。XX年以來,文體局、尖山鄉政府曾先後以“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唐崖司村”、“唐崖土司城生態文化旅遊長廊”、“唐崖土司城民俗文化風情園”項目進行申報或招商引資,雖未達到預期效果,但為開發土司皇城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我市十分注重民族文化品牌開發、民族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傳承,使我市的南劇、地盤子、板凳龍、嗩吶、乾龍船等重點民間藝術,已成為我市的文化品牌。還推出了“民間嗩吶節”、“中國·梨樹文化節”、“鄉村民間民族文化藝術節”等文化品牌。為外界熟悉我市,了解我市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六)民族文化與現代傳媒。近年來,我市拍攝了電影《叢林無邊》,編排了大型南劇《女兒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政協文史委編纂了《民族文史》系列,民宗局編纂了民族文化叢書系列,文體局開辦了《唐崖》期刊,登載了大量的民間故事、歌謠、樂器、對聯等,為開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我縣現代廣播電視傳媒,基本形成了“全市一張網、上下一條邊、傳輸現代化”的網路格局,幹線採取750mhz傳輸系統,聯網用戶分配網改成550mhz系統,覆蓋全市105個行政村26900戶近20萬人。從XX年起,開通了文娛頻道,開辦了《文藝時空》、《黃金劇場》、《百味人生》、《鏡頭裡的唐崖》等娛樂性、趣味性很強的節目,極積探索了創辦文化娛樂產業。

二、存在的問題

(一)概念不清,認識不足。一是對文化產業的社會屬性概念不清,把文化產業列入意識形態範疇;二是對文化產業的管理屬性概念不清,習慣於把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混淆起來,認為民族文化產業是文化部門或民族宗教部門的事,有的甚至認為民族文化是落後的東西;三是對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概念不清,文化產業還游離於市場以外。黨的xx大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從概念上進行了明確的區分,文化事業帶有濃厚的公益性色彩,其發展是靠財政投入和社會捐贈來支撐,而文化產業是靠創造文化產品和提供服務為主要特徵,以市場行銷為手段,在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具有意識形態和商品的雙重屬性。1985年,我國正式把文學藝術列入第三產業,旅遊文化、演藝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已成為現代消費時尚,成了名富其實的文化產業。但由於對發展文化產業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使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滯後。在傳承、挖掘、整理和開發過程中,降低了民族文化的純度,有的甚至嚴重缺失,出現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局面。

(二)規模偏小,產品不精。我市民族文化產業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初具規模的刺繡業,根藝、石雕、盆景業,演藝業,娛樂業等,有的產品精度不夠、規模偏小,有的產品打不開市場,有的占領了市場又將失去。根藝、石雕、盆景業,在傳承和開發方面沒有找好結合點,產品缺乏展示平台,市場局限於“內銷轉外送”。小村的花背簍系列,沒有規模,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此外,其它的民族文化產品,星星點點,沒有走向市場,更談不上占領市場。

(三)旅遊與文化剝離,融合不夠。我市的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缺乏文化包裝,雖有幾首民歌供遊客欣賞,但檔次不高;官壩土苗風情園雖有院校在規劃,但文化底蘊不足;唐崖土司皇城遺址,雖文化底蘊厚重,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不但挖掘不夠,連塊招牌都沒有,更談不上與文化融合;青靈山公園氣勢磅礴,景區群山起舞,但缺乏準確的定位建設和文化包裝。其它文物、遺址、景點,沒有系統地連線,沒有充分發揮其旅遊價值。

(四)非物質文化挖掘不深,文化產業開發不夠。我市土苗文化底蘊豐厚,但縣城缺乏人文底蘊展現。秦國鏞父子創建了中國第一所航校並首任校長、首次在自己領空飛行、首次航線飛行、首次單機遠航、首次夜航、首次空襲、首次擊落日軍飛機“七個第一”!其子秦家柱有“淞滬神鷹”之稱!這些都只能在民族文學叢書中看見。秦雲龍,晚清賢吏。在擔任四川會理知州期間,“息兵戎、賜鹽帛”,大力推行“親藏近彝”德政而有功於朝廷,多次受皇帝嘉獎和封賞,他還將貴為宮廷音樂的揚琴曲輾轉帶回家鄉,歷經藝人不斷融合成地方曲藝品種。XX年,以恩施揚琴曲為名稱,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錄;秦子文,晚清著名中醫。所著《玲瓏醫鑒》一書分8本,共35萬,有較高的醫學價值。在“失傳”半個世紀後,在來鳳偶然發現,由國家中醫古蹟出版社整理出版。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有的已經被別人利用。

(五)保護機制缺失,法規不完備。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機制缺失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一是市場機制不健全。從市場的主體看,一部分文化企事業還游離於市場經濟體制以外。從配置上看,主要依靠行政,市場發揮不充分等;二是市場主體力量單薄,缺乏市場競爭能力;三是在文化產業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錯位,造成了誰都在管、誰都沒管的問題;四是人才沒有得到很好的鼓勵、保護和利用,外地人才沒有資金引進,傳統的工藝、藝術得不到傳承甚至流失,形成了自生自滅的民族文化產業。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領導,建立機制。全市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大力營造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氛圍,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檔案精神,把財政扶持、稅收優惠、市場準入、工商和價格管理、土地使用、資產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政策落實到位。市政府成立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工作專班,組織起草《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落實鄂發[XX]7號檔案的《實施細則》,用政策法規來調節和保護文化產業,解決文化產業投入機制和藝人保護機制問題。在投入方面,建立起政府投入、金融信貸、民間融資、個人出資、企業籌資等多元投資方式;在人才保護方面,既要重用和培養鄉土人才,又要捨得資金引進優秀人才,對創作、編導、表演藝人、民間民俗藝術傳人、手工藝人等要建檔立卡,納入人事、勞動、文化部門管理,建立政府獎勵制度,建立民族文化挖掘、保護和研究的民間組織。為加快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資金保障和人才保證。

(二)科學規劃,搞好保護與開發。一是要做好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開發規劃。本著輕重緩急的原則,條件成熟的先期開發,基礎工作欠缺的緩後開發,科學制定民族文化開發規劃,循序漸進地做好民族文化產業開發工作,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做大做強民族文化產業緊密地結合起來。二是重點做好民族文化旅遊產品、民族文化藝術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開發的規劃。在旅遊開發方面,要先期開發坪壩營、官壩和尖山土司皇城。坪壩營風景游在完成基礎設施和索道建設後,要考慮民族文化對旅遊的包裝規劃和人才培訓規劃;官壩土苗風情游,則應嚴格按照院校的設計方案實施;唐崖土司皇城名勝游,應對土司皇城原貌進行勾劃,使之原始輪廓清晰可見,規劃布局相應配套的文化服務、餐飲服務;在民族工藝產品開發方面,首先要做好優勢民族工藝產品的開發規劃,我縣的民族刺繡業已初具規模,應制訂精品標準和新產品開發方案;根藝、石雕、盆景開發,要搞好傳承與開發方案,做到傳承與開發相結合,最大可能地做成集團產業,對零星的文化產品要做好划行歸市工作,避免雜亂零散缺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開發方面,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充分挖掘、整理和開發,如擺手舞、敬酒歌、唱孝歌、哭嫁歌、薅草鑼鼓、嗩吶曲調、乾龍船、民間曲藝曲掘、整理、對模的有傳媒娛樂等的高級根藝美術師、根藝美術師職等,能開發的要開發,能搬上舞台的要儘量搬上舞台,也可以組織專家進行現代嫁接後搬上舞台。三是要重點扶持和培育文化產業培訓市場,努力培養劇本創作、編導、表演、器樂、書法、美術等藝術人才。四是要妥善管理已發現和已收集的文物,把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文物,用圖片、音像或實物展示出來,讓遊客欣賞。五是對已開發或一時開發不了的民族民間文化,要建立民間民俗文化資源電子信息資料庫,用錄音、錄相、攝影、文紀錄的形式建檔立卡,積極做好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三)旅遊搭台,文化唱戲。我市旅遊業的開發,要學習和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像麗江的《麗水金沙》、長陽的《巴山舞》、利川的《夷水麗川》那樣,充分挖掘民風民俗文化,打造大型民族歌舞。特別是與我們條件相似的利川,他們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夷水麗川》,把土苗風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舞台與觀眾席相連,觀眾與演員互動,不看遺憾,看了震撼!發展旅遊業,要把民族服飾、民族曲藝曲族小調飾、地方名吃、功經驗,像雲南麗江、本省五、民族器樂、民族工藝、民族小吃等搬到景區,讓遊客有看有玩、有聽有吃,把人文景觀、民風民俗同旅遊緊密地結合起來!景區要有一台大型民族歌舞、一首主題歌、一組民風民俗曲藝表演、一排民族工藝品展銷廳和供遊人休閒享受的茶樓茶藝、民間小吃等,這種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旅遊才能夠打開市場,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發揮名人效應,用歷史點綴城市。我市人文厚重,有“荊南雄鎮”、“楚蜀屏翰”之稱,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民族文化絢麗多姿,培育了溫朝鐘、秦國鏞、秦家柱、秦雲龍、馮子恭、王雲龍、秦子文等一批傑出的歷史人物,把他們的歷史事跡進行充分挖掘、整理、編入導遊詞和景點簡介之中,在皇城廣場樹秦國鏞銅像,在步行街兩旁樹歷史名人雕像,市城一些街道用我市歷史名人命名,在他們的家鄉公路旁樹碑,將大大地提升我市的文化底蘊和知名度。

(五)以現代傳媒為載體,打造文化娛樂品牌。現代傳媒傳播快捷廣泛,喜聞樂見,適合現代視角。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以民風民俗為背景,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族歌舞為主要內容,組織專家編寫劇本,開展文藝創作,拍攝電影、電視劇、製作幻燈、光碟,發展文化傳媒娛樂產業。民族文化要主動融合現代傳媒文化、大眾文化和身體文化,嫁接現代傳媒並注入現代元素,促進民族文化產品的消費繁榮。我市重點要把南劇、嗩吶、地盤子打造成為精品,搬上銀幕或舞台。用演藝業、影視業包裝民族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打造現代文娛品牌。如麗江的《茶麻古道》、湘西的《烏龍山剿匪記》、長陽的《巴山舞》、利川的《龍船調》等,不但發展和壯大了本地區的文化產業,還為宣傳本地區、擴大本地區的知名度,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也要用現代傳媒宣傳唐崖,用電影電視推介唐崖,用民族歌舞展示唐崖,不斷壯大和發展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

關於民族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2024年民族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民間信仰是由傳統沿襲下來的根植於民間“尊神崇聖”和“功施於民則禮之”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特徵的較低層次的信仰和崇拜,是長期以來社會經濟文化比較落後情況下所產生的與當地民情、民俗相融合的歷史文化現象。隨著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和民眾思想文化活動的多元性,民間信仰已經成為部分民眾在五大合法宗教之外的信仰選擇。如何研究新世紀新階段宗教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決策依據,促進社會和諧,是宗教工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3月2日至3月26日,縣民族宗教局會同公安局等單位聯合組成專班深入全縣17個鄉鎮,對民間信仰活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民間信仰淵源長,種類多,分布廣。文化大革命期間,大多數活動場所被挪作他用或被拆毀、關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全縣大部分鄉鎮有一定歷史淵源的活動場所在當地民眾的自發組織下又重新開展活動。

1、我縣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數量。

據初步調查統計,目前我縣公共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有100多處,信眾約5萬多人,遠遠超過信仰佛教和伊斯蘭教信眾人數。

2、民間信仰活動主要種類及表現形式。

我縣民間信仰活動主要可分6類:一是信仰關聖帝。在縣城及鄉鎮很多商鋪、廠店都供奉關帝的神像,店主常年焚香供果,敬拜關公,祈求生意興隆。二是供奉“菩薩”。有的鄉村建有小廟,供奉土地、財神、送子娘娘等被老百姓通稱為“菩薩”的神像。每月初一、十五,信眾自帶香、表敬拜,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早添貴子等等。三是供奉鬥神、灶神。春節期間,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貼鬥神像,祈求鬥神鎮守門庭,阻擋牛鬼蛇神入戶作亂。灶神也稱“司命神君”,傳說他每月三十日上天庭匯報主人家的善惡事,於是人們習慣在灶頭立香爐,初一、十五上香叩拜,祈求灶神向上天多言好事。四是神話傳說中的人文始祖及人物神祗。如寶豐鎮女媧山的“女媧娘娘”,附近老百姓每月初一、十五上山朝拜,祈求好運、平安、吉祥。竹坪鄉金花洞內供奉的“金花娘娘”,周邊及陝西邊境老百姓每月初一、十五前來求仙水、求子療疾的上百人,鞭炮聲震耳欲聾,焚香化紙菸霧騰騰。五是自然物崇拜。如官渡鎮驢頭峽山頂的百年古樹等,都因歷史悠久傳說紛紜,常年有人朝拜,祈求樹神顯靈保佑。六是崇拜偉人,祈求平安。有的公共場所及工地時常插掛著偉人像,祈求避邪平安,計程車、私家車的駕駛室內也經常可見懸掛偉人畫像,祈求保佑行車安全。

3、民間信仰的主要特點。

我縣的民間信仰有6大特點:一是客觀性。民間信仰源於歷史文化,不管人們接納與否,都是歷史的傳承和現實的客觀存在,它有著不完全依賴於經濟發展、政治變革的相對獨立性和自發發展的不可扼制性,不會因為人們認識事物能力的提高而消亡。二是普遍性。我縣的民間信仰民眾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商貿不發達、文化較落後的鄉鎮。信眾信仰觀念和信仰習俗多以家族、宗親、村莊為根基,在社會地位較低、文化程度不高的民眾當中傳播較廣泛。三是複雜性。民間信仰與佛教、道教教義相互交織、相互融合,在農村有根深蒂固的民眾基礎和普遍的認可度。部分場所“一廟多神、一神多教”的現象較為普遍。如雙台鄉的學堂洞,本是一個天然石洞,傳說聖人孔丘的弟子顏回、子路曾在洞內傳授過儒教,後人便將此洞稱為學堂洞,供奉幾十個各路神仙及仁人志士、英雄偉人,逐漸形成了一個什麼神仙都有,求什麼事都行的道場,香火旺盛;四是鬆散性。民間信仰是繁衍於民眾當中的非宗教信仰,其組織形式大多都沒有獨立於社會之外的組織機構,有廟就有廟會,各廟各自為戰,只是在開展比較重大活動的時候,藉助現有的家族組織或村鎮組織,組成臨時專班舉行相關活動。五是多樣性。信眾崇拜的神靈多種多樣,凡是被認為有神靈的事物,都會成為他們信仰的對象,大多不分佛道,更談不上教別,當地民眾只知道供的是“老爺”,見老爺就拜。六是功利性。民間信仰信眾很多都帶有較鮮明的功利目的,只要身體有些許不舒服、心裡有解不開的疙瘩、有可企及或不可企及的願望,就會朝拜。

二、存在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縣的民間信仰態勢是穩定的,民間信仰活動是正常的。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信仰盲從。由於民間信仰沒有教義、教規,與封建迷信相摻雜,信眾只是盲從地參與,很容易上當受騙,加之活動內容和形式混亂複雜,一定程度上給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留有可乘之機,存在著不穩定因素。

2、管理難度大。有的場所由住在附近的1--2名老人看管,並收取微薄的香火錢;有的是由1名信徒自發到廟裡居住,維護場所正常活動,靠場所收入維持生活;還有部分場所無人管理,這種場所一般規模較小,如設在村頭、路邊的小土地廟等,占30%左右。由於場所點多、面廣,給監管工作造成相當難度。

3、安全隱患較大。大多數場所地理位置偏避險要,交通不便,信眾參加活動過程中,特別在大雪封山,雨、雪路滑時,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在大年三十、初一、十五等朝拜人員較集中時,燃放煙花炮竹、上表燒香都極有可能引發人身傷害和山林火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三、對策與建議

民間信仰作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有傳播封建迷信、社會陋習的消極的一面,也有排解民眾心理壓力,促進底層社會穩定的積極一面,如何加強民間信仰的引導和管理,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建議:

1、積極引導,分清民間信仰與封建迷信的區別,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強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等宣傳陣地,採取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宗教政策、國家法律法規,使廣大信眾分清合法宗教、民間信仰與封建迷信的區別,搞清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引導他們自覺地接受黨委政府的領導,開展正常活動。

二是倡導科學文化,反對封建迷信。對民間信仰中摻雜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同時要加強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為民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大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特別要淡化民間信仰的神秘色彩,科學解釋一些奇異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巧合現象。

三是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從調查情況看,民間信仰升溫主要是農村精神文化匱乏的表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快速發展,農民物質生活極大提高,但是農村精神文化發展卻嚴重滯後,投入不足,設施不多、農村專業文化傳播者很少,特別是民眾性的文化活動太少。因此,要大力發展公益性農村文化事業,積極構建覆蓋農村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把重心放在村一級的文化陣地建設上,將公用的文化場地納入到村鎮建設發展規劃中;要加大對農村廣播站(室)、文化站(室)、體育場地的投入,建設一些集文化、娛樂、健身、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滿足農民民眾的需求,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村文化工作健康發展。

2、規範管理,建立法制化長效管理機制,為社會和諧穩定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加強對民間信仰管理工作的領導。要建立民間信仰管理工作協調小組。成員由宣傳、統戰、綜治、民政、公安、文明辦、宗教、土地、城管等部門組成,經常研究民間信仰政策、法律法規的落實情況,及時處理民間信仰活動中的重大問題。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網路,強化責任,上下左右聯動,在機制上保證民間信仰問題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同時實行黨政領導負責制,屬地管理,責任到單位、到人。

二是積極探索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的管理方式。要加大對民間信仰場所責任人的教育力度,增強法制觀念,確保其必須在法律和政策規定的範圍內活動;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督促指導民間信仰活動場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健全人員、財務、治安、消防、檔案、環保等制度,並接受有關部門的業務指導、監督和檢查;要加強登記報備等工作。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在舉行大型民間信仰活動前要向當地政府宗教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提出申請和登記備案,並嚴格按照宗教管理部門作出的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決定開展活動。各級黨委政府對現存民間信仰活動不鼓勵、不支持,更不能參與。

三是要堅決制止亂建濫建民間活動場所現象。鑒於確實存在亂建濫建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現象的情況,土地規劃部門要從嚴掌握,從村鎮房屋建設規劃的角度限制興建數量,控制建設規模。同時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把治理亂建濫建民間信仰活動場所任務落實到鄉鎮、村。公安等部門要加強對群體性民間信仰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防止安全責任事故發生。對借亂建濫建活動場所聚斂錢財,矇騙民眾的神棍巫婆要嚴加懲處,以示警戒。

3、加強調研,掌握動態,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詳實依據

民間信仰活動的管理工作還處在探索階段,宗教工作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對轄區內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的基本情況、信仰淵源、管理現狀、社會影響、有無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動等情況進一步作全面、系統地調查了解,及時掌握第一手詳實信息資料,為縣委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當好參謀。要掌握動態,尤其要嚴防國外敵對勢力的滲透,杜絕利用民間信仰活動斂財,聚眾鬧事,干擾黨的方針政策的執行,影響社會穩定,弱化民間信仰活動消極的社會影響;要注意總結推廣民間信仰活動管理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以經驗促管理,確保我縣民間信仰活動的正常化、規範化。

我市城市民族工作調查報告
民族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我市屬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現有少數民族34個,人口2萬餘人,其中回族占80%,城鎮少數民族人口約1萬人,主要分布在迎江、大觀兩區。我市的城市少數民族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聚居,大分散,城區主要集中在沿江大南門附近,其它街道也有分布;二是民族成分較多,但其它民族人口較少,回族占絕大多數;三是少數民族幹部、知識分子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較大,經濟型精英人才較少;四是城市民族街區基礎設施較差,特色尚不明顯;五是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較強,對涉及本民族的榮辱、利益等方面的問題較敏感。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有關部門的積極支持下,市民委銳意進取,紮實工作,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城市民族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走在全省前列。

一、主要情況及基本做法

1、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和部門支持,為城市民族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各級、各部門對民族工作的認識得到加強,對民族工作的關心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幾任書記、市長親自帶隊深入民族聚居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分管領導深入現場,幫助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如清真宰牛場的遷建、大南門民族文化街區的規劃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修繕創建、清真寺消防通道等問題,市領導多次協調、親自督辦,才得以落實。每年開齋節,市幾大班子領導都專程到南關清真寺,親切慰問回族同胞,市財政撥出專款祝賀節日。市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各級各部門積極為少數民族辦實事,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已形成良好的傳統,極大地推動了我市城市民族工作的開展。

XX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關於加快民族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慶發〔XX〕8號),提出了加快全市民族經濟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十一條舉措,規範了財政、規劃、教育、交通、扶貧等部門責任義務。同時,市政府對進一步明確了21個民委兼職委員單位及兼職委員,專門行文制定了兼職委員職責和工作制度,要求每個兼職委員單位每年至少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辦1至2件實事。有效地整合了社會資源,凝聚了各方力量,初步形成了黨委高度重視,黨政齊抓共管,民委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共職,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新格局。

《實施意見》出台和市民委兼職委員工作制度建立以後,市民委注重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繫與合作,社會各界對民族工作的關注支持力度明顯增強。市財政設立了民族工作專項經費並納入財政預算;市規劃局出資編制完成大南門民族文化街區規劃;市交通局幫助開通了清真寺消防通道、修建新回民公墓水泥路;市農委積極幫助民族村場開發新農村建設發展項目;市公安局及時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苗頭性事件;市教育局將少數民族學生國中升高中由原先加3分改為加5分錄取;市體育局配合市民委,積極開展少數民族民眾體育運動。由於各部門通力協作,進一步拓展了城市民族工作的空間,為民族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2、注重發揮社區和基層民眾組織的作用,為城市民族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礎在社區、在基層。社區和基層民眾組織在聯繫少數民族民眾、維護民族團結、化解民族矛盾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難以替代的作用。市民委加大指導幫扶力度,積極支持民族社居委發展民族經濟,創辦社會公益事業,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一是以民族團結工作為抓手,努力創建文明和諧的新社區。南水回族社區所在地大南門是我市傳統的回族聚居區。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城市改造後,許多漢族居民相繼遷入,回漢之間因生活習慣不同而引發的矛盾糾紛日益增多。街道辦事處和社居委充分尊重回族的風俗習慣,努力排除一些不安定因素。專門在大南門街設立了民族一條街的標誌牌,嚴禁在此區域內經行銷售回族禁忌的生熟食品。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這項規定得到了廣大經營戶的充分理解和自覺遵守。社居委不斷加大對黨的民族政策的宣傳教育力度,通過開展民族團結宣傳周活動,召開漢族和少數民族民眾聯誼會等形式,增進了相互間的理解和尊重,密切了鄰里關係,增強民族間的凝聚力,營造和諧的社區生活氛圍。二是以扶貧幫困為重點,真誠為少數民族民眾服務。南水社區內共有少數民族312戶,其中生活特別困難的有30戶,主要是五保戶和夫妻雙雙下崗戶。社居委逐一登記在冊,將他們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優先考慮最低生活保障,定期開展慰問。社居委還積極幫他們謀求重新上崗的機會,解決再就業中遇到的困難。社居委還創立了“婦女維權崗”,組織社居委的工作人員、轄區內的公安幹警、居住在社區內的司法界專業人士,主動上門處理侵犯少數民族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的情況。三是以發展經濟、弘揚民族文化為突破口,不斷改善少數民族民眾的生活質量。社居委積極尋求支持,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因地制宜,興辦和協辦少數民族傳統行業和便民商業網點數十家,網點遍布轄區內的大街小巷,既發展了少數民族經濟,又方便了民眾生活,還幫助一些少數民族民眾解決了就業問題。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社居委組建了南水民族藝術團,定期開展自娛自樂的社區文化活動,豐富社區民眾生活,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設立了“星光老年之家”,使老人們老有所樂。開展了“美在家庭”活動,宣傳家庭倫理道德,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社區內少數民族民眾和漢族民眾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民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南水回族社區先後多次受到省市表彰,被命名為“全省和諧社區”。

根據伊斯蘭教的民族特點,市民委注重發揮伊斯蘭教協會在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方面的獨特作用。在深入調查摸底,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指導市伊協及時換屆。現任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更加合理,文化水平、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真正成為政府聯繫廣大信教民眾和少數民族民眾的橋樑紐帶,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3、加大《城市民族工作條例》的貫徹力度,為城市民族工作的開展提供根本保證。《城市民族工作條例》頒布十多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嚴格按照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一是加大《條例》的宣傳力度。市民委多次編髮《條例》宣傳小冊,指導社區開設宣傳欄,組織民族政策法律法規知識競賽,擴大了幹部民眾的知曉面,為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二是積極維護少數民族民眾的合法權益。支持伊斯蘭教協會籌資130萬元對南關清真寺進行大修,全寺面貌煥然一新,不僅為廣大穆斯林民眾開展宗教活動提供了一個優美的場所,也為我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尊重少數民族特殊的喪葬習俗,全市城鄉興建回民公墓達十處。市政府重點解決了城區回民公墓用地問題,幫助興建了回民公墓。公墓的規模和管理水平在省內均屬一流。XX年,市民委、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全部辦理養老、醫療保險,解除了與廣大少數民族民眾聯繫最為緊密的人員的後顧之憂。三是大力弘揚和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XX年,市政府協調市文化局將回族古建築探花第交給市伊斯蘭教協會,開闢為**回族歷史文化陳列館,兩年來共接待省內外參觀人員近萬人,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成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展示**良好形象的一個重要視窗。XX年,經國家民委領導實地指導和嚴格把關,陳列館順利通過了審批,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省民委領導來我市隆重舉行授牌儀式。為加強傳統回族聚居區建設,挖掘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內涵,突顯民族特色,市民委、市規劃局和迎江區、建設路街道辦事處組成聯合考察組,赴西安等地考察,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市、區兩級財政撥款30萬元對大南門民族文化街區進行規劃。四是做好清真食品的服務和監管工作。XX年,市、區兩級政府投資119萬元在城郊新建了清真宰牛場,實行生牛集中定點屠宰,徹底解決大南門環境污染問題;XX年,市財政又撥款8萬元對宰牛場進行維修,消除安全隱患。市政府還協調工商、稅務、衛生等部門,五年內免收一切費用目前,清真宰牛場運行正常,確保了市內清真牛肉的供應;,支持清真網點建設,加強清真飲食服務,在確保清真飲食經營方向不變的前提下,民族、商務等部門妥善解決了百年老店馬永興清真飯店的問題,現該飯店已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發包,修葺一新,重新開張營業;近年來,我市清真飲食業有了較大發展。截止XX年底,全市經營清真飲食的少數民族個體工商戶約有120餘家,其中市區接待能力超過百人的規模較大的清真飯店3家,基本滿足了少數民族民眾的生活需要。五是扶持重點民族企業發展。在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中國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市財政局、市民委的共同努力,XX年,柏兆記清真食品廠、清怡針紡織品公司被國家民委批准為“xx”期間全國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XX年兩家企業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和扶持資金,加強設備改造,進行技術更新,擴大生產規模。柏兆記實現了年銷售額3000萬元,再創歷史新高,清怡針紡新建了26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購置了新設備,實現工業總產值1億3千萬元。

4、努力維護民族團結,為城市民族工作的開展營造優良環境。一是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活動。每年九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市政府分管領導發表電視講話,進行宣傳動員;幾大班子分管領導親自走上街頭,宣講民族政策;市民委精心組織,細緻安排,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如舉辦民族政策知識競賽,組織廣場文藝演出,召開民族工作座談會,為少數民族民眾辦實事等。目前,市文廣局、市民委正在積極創作一台以**回族歷史人物為主線、以民族團結融合為主題的黃梅戲《民族英雄馬大用》。通過不懈努力,黨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遵守民族政策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維護民族團結、關注民族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及時妥善處理民族問題突發事件。制定了《**市處理涉及民族方面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了應急工作機制,為及時妥善處理民族問題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注重對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民族部門及時介入,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少數民族上層人士積極發揮作用,確保將矛盾糾紛全部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三年來,我市先後妥善處理大大小小涉及民族方面糾紛近20起,促進了民族團結,維護了一方穩定。

二、存在問題

我市的城市民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清真食品的監督管理無章可循。長期以來,我市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經營只接受工商和衛生等部門的管理和監督,民族工作部門基本沒有參與進來。個體清真食品工商戶均未通過市、縣(區)級民族工作部門認定,國營清真食品企業也沒有經過市、縣級民族事務部門審批。清真食品生產,尤其是個體經營,完全處於一種自髮狀態,監督管理無章可循,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著“清真不真”的現象,一些個體工商戶亂打“清真”招牌的現象非常普遍,回族民眾對此反映比較強烈。

2、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難度加大。由於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居住分散,流動性大,加上一些人員主動接受管理的意識不強,使得戶籍管理等有關部門對其情況難以掌握,在管理和服務上的難度加大。外來少數民族人員來宜經商等逐年增多,其風俗習慣有時得不到當地漢族民眾的尊重和理解,一些侵害少數民族權益的行為時有發生,導致突發性事件增多。

3、城鄉民族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後。清真食品行業仍是城市民族經濟的主導產業,雖在近年有了一些發展,但規模小,競爭力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各民族村(場)基礎條件差、生產形式單一、增收渠道狹窄的問題仍是制約民族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4、城市民族工作開展不夠充分。由於城市少數民族居住比較分散,人數少,容易被忽視,加上人員職業構成複雜,各行各業都有,工作開展的難度很大。基層部門對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民族工作的性質、內容理解片面,對民族工作存在著畏難情緒。

三、對策及建議

1、通過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大民族政策宣傳力度,盡力普及民族知識,增進漢族對少數民族飲食習慣的了解和尊重,增強相關部門為少數民族服務的意識。各級政府應按照《城市民族工作條例》的要求,加大對民族村(場)、民族企業的扶持力度。

2、建議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少數民族社團組織,廣泛調動少數民族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熱情。

3、進一步加大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力度,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民族經濟社會事業、鞏固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4、制定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辦法,建立健全解決民族問題突發事件的協調機制。

5、將清真食品的監管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探索清真食品監管途徑。一是聯合工商、商務等部門對全市的清真飲食網點和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摸底,加強清真食品生產加工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支持市伊斯蘭教協會參與清真食品監製工作,適時推行清真標誌監製掛牌工作,遏制亂打“清真”牌的現象;二是繼續加大對重點清真食品企業的扶持力度。著力培養少數民族優秀管理人才和骨幹力量,落實好對全國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三是支持民族村場建立肉牛養殖基地。充分發揮民族村場肉牛養殖傳統優勢,將肉牛養殖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制定優惠政策,爭取資金扶持,支持聯戶經營,擴大養殖規模,形成產業效應。在增加民族村場民眾收入的同時,緩解牛肉市場供需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牛肉價格過高的問題。

相關推薦:
2017關於民族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我市城市民族工作調查報告
民族大學大學生宿舍文化調查報告
關於中學生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