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嚴於律己改善民生問題工作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做好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報告的準備,從8月份開始,市人大財經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檔案精神,擬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張寧生副主任帶領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市人大代表,採取召開專題座談會議、區縣調研、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匯報和上報書面材料等五種形式,對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況展開了深入細緻的了解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江寧特殊教育學校、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五個民生項目,並聽取了市發改委、農工委、住建委、財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衛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環保局等十個相關部門以及部分區縣政府有關民生工作情況的匯報。現將調研情況和意見建議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緊緊圍繞加快“三個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始終把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統籌採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各部門、各區縣創新進取、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來,為推進民生工作,市委專門成立了社會事業建設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市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專門將《意見》以今年市委1號檔案形式出台,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內指導全市民生工作的綱領性檔案,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為導向,把提升民眾福祉和幸福指數作為主要發展目標。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各區縣、各部門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做好貫徹實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實施到位、資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加大民生資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擴大民生保障範圍。首次編制了《南京市“xx”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二)突出工作重點,緊抓年度目標任務落實。截至XX年9月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1.85萬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長10.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長 12.5%。教育進一步均衡發展,政府加大扶貧助學力度,從今年起,對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免收學費,同時免除44.19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和信息費1.05億元,XX年民生教育目標全面完成。積極推行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全市已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79個,居民步行10-15分鐘就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構建了十五分鐘醫療服務圈,方便民眾就醫;7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國家、省599種基本藥物在我市範圍內個人自負比例均為零;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設指揮部和保障房建設發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項目812.6萬平方米,新開工457萬平方米,竣工127.6萬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賃房3200套(間);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從1月份開始,將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準入標準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對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及以下申請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全市主城區基本形成15分鐘步行的社區養老服務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機構床位2800張、農村敬老院床位280張,全市建成城市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454個,為3400名高齡困難獨居老人提供政府買單的家政服務;為90歲以上老人提高了長壽營養補貼標準,實現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全部老人免費進公園等助老優惠政策。

(三)加大城鄉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社會保障政策體系一體化建設,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統一全市養老金支付標準;探索建立新農保及征地保障與企保銜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會保險五項險種累計參保人數比去年底淨增70.93萬人次。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標準,主城區城鄉低保首次實現同區域同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400元/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均達230元以上,老年農民生活困難補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標準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農村公共社會事業發展,“村村通”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99%。完成農村地區危橋改造38座,建成農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區(縣)有線電視用戶5.9萬戶,總入戶率達到91.3%。完成60個自然村農家書屋標準化建設。

(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民生工作新機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運作的居家養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培養了10餘支專業性、規模化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在這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全程對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進行監督管理,確保透明高效運行。啟動了投資項目就業評估論證制度,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促進就業結構最佳化、調整院校專業結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投資項目對就業的拉動作用。

二、當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內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價指數,增幅僅為6.6%。與此同時,收入增長落後於經濟成長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預計為13.7%,分別高於城鄉居民收入3 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保障民生的壓力明顯加大。

(二)財政資金保障壓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離不開大量的財政性資金投入。近年來我市一般預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長,但由於新增的剛性支出項目逐年增加,社會事業建設欠帳較多, “吃飯型”財政與稅收增收難度加大並存,市級實際可用財力較少,在進一步提高各項民生保障標準與水平、擴大保障範圍和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難度,財政支出壓力較大。

(三)拆遷安置力度有待加強。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早期被征地農民還沒有全部進入社會保障體系;拆遷居民的安置房工作還存在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規劃不完善等問題。這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設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項目進展不快。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在今年確定的18個重點民生項目中,有8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占總數的44%,有4個項目處於項目啟動階段,占總數的22%,僅有6個項目進展狀況良好。《意見》中的十大重點民生工程,有6個項目仍然處於項目前期階段,尚未達到時序進度要求,亟待加速推進。

三、關於進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理順工作機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針對這次機構改革後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有關的職能調整問題,要儘快落實到位,明確各自職責,理順工作機制。儘快建立起由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全面統籌、市民生辦全面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積極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強化政策的執行落實,切實履行好、兌現好政府各項惠民承諾,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二)加快項目進展,確保民生項目有效落實

對照年初確定的為民辦實事工程和重點民生項目,從目前情況看還有部分重點民生項目進展緩慢,有的還沒有開工建設。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集中資源,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重大民生項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項目建設成“民心”項目,確保完成XX年民生目標任務,為“xx”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決好民眾切身利益問題

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大對大學畢業生等群體的就業創業引導,重視提高大學生社工的待遇,穩定大學生社工隊伍。加強對“4045”人員、殘疾人、“雙失”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幫扶和實用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加大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拆遷安置工作進展,解決好拆遷安置工作中出現的房源距離遠、建設速度滯後、超期過渡費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問題。三是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城市新區要規劃配置優質醫療資源,方便民眾就醫。認真研究解決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出現的基本藥物品種不能滿足需求、價格讓利不到位等問題。四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儘快將早期被征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完善對困難群體救助政策,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標準,加快醫療救助同步結算平台建設。

(四)構建長效機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體系

做好“三個發展”時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務,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在體制機制上做出統籌安排,最佳化制度設計和政策設計,著力構建保障民生的長效機制。要建立統籌協調的民生工作推進機制,加大對民生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學制定解決民生問題的系統規劃;落實長效民生投入機制,確保用於民生事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範圍;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民生領域,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發展,加快形成有序競爭、服務良好的社會事業發展新格局;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立科學合理、導向鮮明的民生工作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十三五規劃民生問題調查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