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居委會民情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關於科級幹部回出生地幫扶指導工作的要求,3月15日至16日,我回出生地西興鎮居委會開展調查研究,聽取社情民意,幫扶指導生產。調研中共走訪農戶11戶,座談居民及“兩委”幹部21人,提出工作建議4條,幫助解決涉及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問題2件。現報告於後。

一、基本情況

西興鎮居委會成立於XX年,系原八一村分割重組而成,轄6個居民小組,共525戶,總人口509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00人。通過多年的建設,居委會取得了長足發展。

居民收入快速增長。西興居地處原西興區委、區公所駐地,轄區機關、事業單位多,人口較為密集,商賈較為繁榮,經濟較為活躍。2011年,場鎮居民人均收入5100元,較2011年增加390元。農村居民利用沿公路、離街近的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和勞務輸出,去年共出欄生豬1500頭,畜牧產值達90萬元,270名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實現勞務收入近7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較2011增加280元。

基礎建設逐步夯實。境內現有村社公路5.7公里,其中西(興)回(龍)公路2公里,西(興)高(峰)公路0.7公里,場鎮至火盆寨公路1.5公里,至潘家灣1.5公里,基本實現了社社通公路。場鎮框架也逐漸拉大,與十年前相比,場鎮容量增加了近1/3,XX年開工建設的西華街現已初具規模,街道長830米、寬24米,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近50戶居民以及西興派出所等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已順利入住。

組織建設堅強有力。居委會“兩委”班子齊備,村民小組組長由居委會幹部兼任,結構較為合理,現設黨小組6個,有黨員73名。民眾對“兩委”幹部評價較高,認為該居幹部有事業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能夠公開、公平、公正處事,落實惠農政策不優親厚友,對日常事務堅持分項定期全面公開,民眾相信支部、居委一班人,組織的感召力、凝聚力較強。

社會穩定民風淳樸。該居委會雖人員結構複雜,但多年無群訪、纏訪和越級上訪事件發生,轄區比較穩定。居委十分重視矛盾排查調處工作,對穩定隱患排查調處實行掛社聯戶和責任追究,特別注重防範和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對突發性矛盾,支書、主任總是身先士率親自到場進行調處,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惡化和擴大。

二、存在的問題

西興居委會雖然在發展經濟、基礎建設、維護穩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著一些具體問題亟需解決。

一是場鎮環境不優。多年來,西興居由於沒有一個規範固定的菜市,逢場天菜農和游商占道經營現象明顯。由於沒有修建車站,客運車輛亂停亂放現象也時有出現。新開發的后街由於處於建設中,建築垃圾堆碼及民眾的生活垃圾亂扔現象存在。二是產業結構不優。農業、工商業占比不科學,場鎮經營收入總量較低,水稻、小麥等傳統種植業主導地位明顯,水面養殖和蔬菜種植處於小打小鬧階段,農業規模效益不突出。三是民眾觀念保守。面對強勁的土地優勢,民眾深感種田不合算,想調整農業結構,但苦於無信息、無技術、無項目,不知從何入手,還怕擔當風險。同時,業主難以引進,規模農業難以形成,增產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三、對策建議

西興發展正逢天時、地利。根據平昌縣交通建設規劃,平營公路將過境西興場鎮,公路改造完成後,交通對沿線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會明顯增強,作為場鎮居委會,將贏得新一輪發展黃金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