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學科期中調研報告

三、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使用英語。學生學習英語主要以視聽等直接感受和體驗的方式為主。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如課件、掛圖、卡片、配圖故事、短劇等。如周玉蓉老師教學的4a it’s late,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提供事實,呈現過程,展示範例,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感知、分析、比較、演繹和歸納,逐步完成學習任務。變過去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為現在的主動發現式學習,從而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節課主要學習數詞和時間以及句型what time do you…?at…課前教師自製了精美的課件,課堂上通過課件呈現出十幾數詞和幾十數詞的比較,學生一目了然。並且在操練環節設計了my day,圖文結合,讓學生分小組選擇其中一幅圖練習對話,充分調動了學生說的積極性。通過多種途徑的互動交流,教師的角色從單純的傳授語言知識為主轉變為以設計教學為主。

四、學習方式逐漸轉變,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如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原有知識建立聯繫的能力、獨立分析能力、合作與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等能力的發展。掌握學習方法的意義在於更高效地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方法就是指如何提高學習效果及效率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往往是帶有學生個性傾向和經驗性的策略。學習方法通常被中國小生關注,實際上任何人都離不開學習方法。方法是思想的成果。所以,方法的好壞體現的是思維品質的優劣。因為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人更有效率地實現目標。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都能或多或少地進行方法指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敏老師的一堂四年級第六單元的複習課,她指導學生在書上記筆記,便於課後複習。注重指導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及拼讀、拼寫、筆順和格式等。通過chant的節奏學習熟練掌握對話、指令。在兒歌中複習鞏固新知。句子結構複習中,能引導學生進行替換練習。聽寫注重練習本與黑板演練同時進行。採用階梯式模式,進行滾動教學。在指導學生完成補充習題時不是單一的做,核對,而是讓學生先看圖思考,描述圖意,再仔細聽,指導學生做題方法,完成效果好,非常實在。

但是,檢查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太好,還有待規範。如:小組討論是聲音太大,互相影響,聽不清楚。(目前課堂教學還存在以讀代說、聽、寫的現象,及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現象。)有些教師不會創設情景,教科書中的情景插圖不利用或利用率低。提不出能概括出本節課的內容中心問題。“合坐學習”多,“合作學習”少。

建議:

1、進一步學習領會英語課程標準,分析教材,融會貫通。研讀教師用書,儘量採用其中推薦的合理活動設計,逐步杜絕以自己的盲目感覺代替科學的教學理念。

2、教學設計要按辭彙、對話、閱讀、書寫和複習等不同課型的不同特點和要求分層進行。辭彙教學突出詞句結合、學用結合。對話教學突出在合作中交際,在情景中運用。閱讀教學注重表達方式的提煉和辭彙的擴展。書寫教學不是簡單的抄寫活動。要適當控制抄寫,求質先於求量,同時必須注重書寫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遊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