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新課程實施過程問題調研報告

最近,我看一篇專家講話,講話人是高中英語教科書與教師用書編者,特級教師夏谷鳴。他受人民出版社委託,對在長沙參加英語優質課比賽的十二位教師進行點評。在評課講話中,他認為這十二名教師的有一個共同的典型的問題,那就是,一堂課下來,究竟要達到什麼語言目標呢?——不明確。我們這些老師都追求什麼呢?——純粹的活動。

如果長期都是這種課堂模式的話,我們的學生就不可能有紮實的語言基本功,更談不上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正確的學習策略。省級乃至國家級的教師優質課尚且如此,一般學校的創優課出些毛病,也就更不足為奇。問題是我們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探索研究力度。

三、關於教材處理問題

新課標要求,學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動受體,而是對教材進行能動的實踐創造的主體,教材已不再是只對教育經驗的完美的設計,而是給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積極性,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和自立,自主,強烈的“我要學”等主體意識的發展留有充分的空間,真正變教材為“學材”,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既然就課標精神說學生不是教材的被動的受體而是對教材能動的實踐主體,那么教師就可跟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大膽進行取捨。跟我同年段的老師經常覺得我的教學進度飄忽不定,有時快,有時慢,那是因為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有的捨去,有的教材雖然還沒有要求,但根據學生的實際必須補充。因此造成教學進度有時快,有時慢。

我很贊同著名英語教育專家夏谷鳴先生關於教材與教科書之間關係的獨到見解。他認為,包括到現在為止,存在相當普遍的現象就是把教材與教科書等同起來,講教材就是教科書,講到教科書就是教材。他認為,全體教育界的同仁都必須反思,對教材進行深刻的反思。他認為教科書只是教材的一部份,如果一個老師把一本教科書從頭到尾教下來,什麼東西也沒有落下是誤人子弟。我認為要讓學生拓寬知識面,英語周報是極好的教材,它形式生動活潑,內容新穎,體裁廣泛是很好的教材。除了文字教材還應該有聽力教材,包括磁帶都應該發給學生。但是這個理念的轉變光靠老師轉變沒有用,首先分管教學的領導觀念也要轉變,而且更關鍵的是他們必須先轉變。

四、關於教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指途徑。這途徑是對語言本身和語言教學規律而言,另一個層面是指技巧,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的具體的辦法。兩者有聯繫,又有區別,“教學有法,教學定法”。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時代性,它的產生和存在在當時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比如任務教學法是我國最流行的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反映了外語教學目標與功能的轉變,體現了外語教學從關注教法轉為關注學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從注重語言本身(結構,功能,系統)轉到注重語言習得與運用的改革與趨勢,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任務教學法在學生母語與外語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為學生提供互動機會,能開掘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激發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