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消費需求形勢狀況調研報告

(四)大批人員外出務工分流了我市現實消費能力

我市經濟欠發達,並與長三角地區有著地緣優勢。全市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約130萬人次,約占全市農村勞動力的1/3,加之城市需要就業的人數,每年約有140萬人在外務工經商,這部分人既是我市勞動和創業主體,同時也是居民消費的主體,由於他們常年在外務工,多數情況下是將其個人收入積存起來,蓄積創業的資金、購置或建設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費品,真正回鄉消費只集中在春節期間。因此通常情況下,他們並不真正在我市消費,他們的生活及其商務活動都消費在其旅居的城市,我們推測這部分在外務工人員的每年消費至少在50億元以上。

(五)經濟結構不夠最佳化抓不住擴大內需政策機遇

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從國家從巨觀政策上制定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從我市XX年對外貿易情況分析(見表五),我市十大產業中,占有主導地位的是紡織服裝,然而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作為高成長、高附加值的重化工業、製造業的總體產業優勢都不強,船舶以通過裝配出口為主。以這樣的產業結構,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加快我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基礎條件就顯得較差了。

表五:XX年涉及國家十大振興規劃產業產品出口情況

合計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物流

299643473431 2796177792658342253666

數據來源:**市海關統計數據。單位:萬美元

為開拓消費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國家實施運用財政政策激活消費,目前主要是家電、汽車(包括機車)、農機,從消費需求的角度看,我市市場潛力巨大,在已經實施的家電下鄉進展情況看,我市表現較為突出,但從促進我市工業生產的角度看和擴大投資需求看,因我市符合這一政策導向的產品甚少,故對促進我市投資需求十分有限。

三、擴大我市消費需求的對策建議

當前,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經濟形勢出現了回暖跡象,在進出口下降的情況下,支撐經濟成長的是投資與消費。我市作為一個欠以達地區,經濟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高,擴大投資與消費需求仍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措施。鑒於我國經濟管理體制,重要投資項目和財政信貸政策的決定權在政府手中,擴大投資需求主要由政府主導,而消費意願與消費行為是由居民個人決定,擴大消費需求更多的是市場行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助推和引導消費並創造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

消費需求通常是居民消費和公共(政府)消費,既包括物流消費也包括服務消費。對於政府來而言,擴大消費需求是不需要政府花費太多成本的促進經濟成長的措施,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促進經濟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根據當前我市巨觀經濟政策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我們認為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成長,需要從產業導向、財政與信貸政策、社會保障與就業、培育消費熱點與開拓農村市場等多個層面著力,擴大投資和培育消費熱點創造消費需求,確保城鄉勞動力充分就業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開拓農村市場釋放農民消費活力,發放消費券以“四兩撥千斤”帶動城鄉消費,強化信用消費促進全社會放心消費。

(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促進投資需求

項目是擴大投資需求的載體,決定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因此,加快項目建設,不僅可以擴大社會有效投資需求,解決金融危機下社會總需求不足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培育經濟發展後勁,促進消費需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