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2、傳統農業的思維方式影響著先進文化和先進技術的傳播。有很多農民固守田園,很少走出鄉村接觸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了思想的落後,思想的落後導致了技術的落後。“學而優則仕”的老想法,促使農民把子女上大學作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認為與“三農”打交道沒出息。據縣教育部門調查統計,全縣現有高中生中學習農業技術、勵志發展農業的人不足3%,職業高中生中勵志發展農業的不足10%。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後備力量明顯不足。

3、缺少促使農民成為農村實用人才的有效載體和平台。農業發展缺乏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缺少形成專業村和專業戶的必要條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少、規模小,可吸納農民的能力有限。村級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不暢,學習培訓場所有限,學習新技術資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農民成長為農村實用人才。

(二)主觀方面

1、重視程度不夠,未形成強勢推進的工作合力。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還沒有真正擺上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視程度不高,推進力度不大。還沒有形成黨政齊抓共管,多方積極配合推進的態勢。

2、政策機制不完善,未形成暢通的農村實用人才成長渠道。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各種體制機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說得多做得少,虛的多實的少,巨觀的多具體的少,缺少實際管用的東西;在資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蓋面不廣,僅限於零打碎敲,沒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於農村實用人才分布面廣,多為普通農民,一家一戶分散型作業,給人才管理帶來了較大困難,多數停留在巨觀上的引導,提要求多,服務相對少,難以形成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訓上,僅限於聘請上級教師臨時輔導,涉農部門技術人員季節下鄉輔導,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辦班輔導等,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現有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靠的是實踐積累,培訓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系統,終不能形成教育優勢和技術提高的合力。且輔導培訓對傳統農業技術培訓的多,對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少,特別是農業產業化知識、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知識培訓就更少,致使培訓知識陳舊、技術落伍,最新的知識技術不能及時有效地傳播和更新。

3、人才環境不夠最佳化,未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還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還不能被社會所完全接受,沒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同時,對農村實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領帶動作用宣傳得不夠,農村實用人才缺少榮譽感、成就感、歸屬感,很難形成龍騰虎躍、競相發展的局面。

三、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縣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人才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和市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依託於縣委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XX年全市人才工作現場會在**縣召開,市委組織部授予**縣“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XX年,**縣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進力度。以“**人才年”為牽總,通過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