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教警察心理健康問題調研報告

勞教制度自創立以來,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勞教人民警察正是這一制度的忠實執行者。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多樣性、複雜性的出現,勞教人民警察工作場所的封閉性,交流學習的滯後性,勞教警察這一群體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其心理現狀不容樂觀,令人堪憂。因此,研究和解決勞教民警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也迫在眉睫。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

二、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問題

勞教人民警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接觸面比較狹窄和其他社會壓力等一些問題,導致我們的勞教人民警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對某所78名勞教警察的調查分析,其心理健康問題存在以下六個方面: 1、六十多名勞教民警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別是工作稍長,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還是會感覺很累,做事經常丟三落四,說話常常出錯,記不起剛經歷過的事 。

2、數十名勞教民警感到無緣無故的焦急、緊張和恐懼,莫名其妙的擔心,坐立不安。

3、多數勞教民警都有對自己做法的正確性產生懷疑,雖然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卻總是無法擺脫。如總是懷疑自己是否把門鎖好、煤氣是否關閉,電燈是否熄滅等,常驅使自己反檢查才能放心。還有就是反覆洗手,雖然已經洗乾淨,沒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覆地想去做。

4、個別勞教民警只要進入管教區就緊張害怕。如勞教人員生病,個別的民警就會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雖然醫生說不會,但還是會忍不住擔心害怕。

5、少數勞教民警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總感覺前途暗淡。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人的心理壓力不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調節和緩解時,心理壓力就會轉化為行為的反向動力,使人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因此,重視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減輕其心理壓力,對進一步做好勞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造成勞教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工作場所的封閉性

勞教場所大多處於偏僻的地方,勞教警察每天都在高牆內工作,使他們進行反思和交流的機會較少。而勞教所與地方黨政機關部門之間聯繫、聯誼等交流活動甚少,加上勞教工作方式的不變性,使他們與社會變化的多樣性不相吻合,時間久了,勞教警察與社會的差距在逐漸的拉大,使一些勞教警察產生了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

2、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由於勞教警察每天接觸的是勞教人員,而勞教人員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體,過多的直接面對社會的陰暗面,加上勞教警察本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此勞教警察的情緒、性格、心情難免受到不良影響,心理健康狀態難免遭到破壞,造成有的勞教警察酗酒、思維混亂、壓抑、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遇事易激動、自制力差等各種心理問題。

3、工作職責的繁重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雖然比較單一,但是工作職責確異常繁重,一是勞教人民警察長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線,時間長,任務重,壓力大是勞教警察長期面臨的工作狀態,心理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二是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學管理勞教人員的要求逐步提高,責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壓力隨之加大。三是勞教人民警察長期超負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輔導與矯治。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憂鬱煩悶等傾向。而勞教人民警察情緒的不穩定性,又容易導致勞教人員的不穩定性,最終造成場所安全隱患,危害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