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幹部監督工作調研報告

走 出 困 惑

加強幹部監督工作是事關黨的建設和國家政權建設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關心、愛護幹部的有效措施。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重視和加強幹部監督。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對新形勢下組織部門幹部監督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走出一條適應市場經濟形勢發展的幹部監督的新路子。

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對市場經濟新形勢,幹部監督工作出現了許多不可迴避的、現實存在的問題。從“疑無路”到“又一村”是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只有正視問題的存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幹部監督工作才能有所作為。

當前,幹部監督工作存在的幾種偏向。

1、監督對象定位的偏頗。黨的組織部門幹部監督的對象是幹部。“幹部”是個全稱概念,它包括幹部集合中每一個個體,即無論級別高低、職務大小、年齡長幼,只要是幹部,都在被監督之下。然而,從導向上看,由於受某些宣傳導向的影響,加上體制上的不完善,存在著幹部監督對象定位的偏頗現象。比如,所謂幹部腐敗問題的“59”現象、“49”現象的反覆宣傳、研討文章過多過濫,自覺不自覺地把組織部門監督的視線吸引到這一年齡段的幹部身上,並且在這一部分幹部身上也花了過多的考察、調整的精力。出現了監督重點把守幹部“年齡尾關”的現象。從體制上看,就一個縣(市)來說,“條條塊塊”割據,帶來幹部監督上“只能監督塊塊,不能監督條條”。因為“條條”上的人事權、經濟權、處置權都在上邊。名義上是“屬地管理”,“接受地方黨委的監督”,實際上是針插不入、水泄不通。加上有的“條條”上邊的主管單位的黨組織對幹部監督乏力,帶來個別幹部自我約束不夠,放鬆要求。根據近些年紀檢部門查處的經濟案件情況來看,其比例“條條”明顯高於“塊塊”。從力度上看,儘管得到了加強,但是幹部“上到頂”“下到底”的監督顯得不足。所謂“上到頂”,就是對一把手監督的問題。當前,對一把手“失監”、“漏監”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一把手集中了相當大的權力,可以說集一方興衰、安危於一身,其特定的位置和特殊的環境,處於上級管得著、看不見,同級看得見、管不了,一般幹部民眾看不見、管不了、無法監督的狀態。對一把手監督難,難就難在監督的客體——少數一把手存在著自律意識淡薄,“不讓監督”、“權威受損”的心態;就監督的主體——組織部門來說,幹部監督的職能科室只有一個,幹部也只有1~2人,加上分管的部領導也不過2~3人,這樣勢單力薄的幾個人監督幾千人的龐大的幹部隊伍,近百人的黨政一把手,顯得力不從心。從主觀上看,組工幹部去監督局長、書記,現實存在在“不敢監督”、“不便監督”、“難以監督”、“監督不了”的心態。所謂“下到底”,就是基層掌握著權力的一般幹部監督的問題。我市個別鄉鎮的種子站、水利站、土管所的負責人違法亂紀出現的經濟案件,暴露出這些主管部門和鄉鎮黨組織對基層單位幹部監督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一些單位的主要領導對掌管錢財物的站(所)長,只看到其工作能力的一面,卻看不到品德作風的另一面,甚至對他們“不設防”掛“免監牌”,把創收增效、增加財政收入看得“高於一切”。另一方面,紀檢、組織、監察、審計部門溝通不夠,形不成有效的合力,在無形中使站(所)負責人成了監督的“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