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大“農民健康行”活動開展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主任會議安排,xx縣人大教科文衛工委於7月中下旬對以中醫藥事業發展為主題的“xx農民健康行”xx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聽取了縣衛生局情況匯報,抽查了縣合管辦相關檔案,召開了中醫藥從業人員座談會,先後深入到縣中醫院、xxx衛生院、xx衛生院、xx中心衛生院等醫療單位實地查看了農村中醫工作開展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績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醫藥發展環境逐步最佳化。

縣政府按照省市相關檔案要求,把中醫藥工作列入“xx農民健康行”活動主題,成立了“xx農民健康行”xx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了中醫藥事業“xxx”發展規劃等政策檔案。同時按照《湖南省中醫管理條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將中醫院納入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救援網路體系;提高了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地位。將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納入了縣城建設整體規劃並提到議事日程,中醫院經費實行了財政預算,今年預算安排45萬元。 XX年,我縣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二)突出網路建設,中醫藥服務領域不斷擴大。

一是加強中醫院建設。目前中醫院擁有業務用房9400平方米,開放病床101張,年門診7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術1500台次。全院有專業技術人員184人,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達到35%。XX年與XX年相比,中醫院資產總值由1700萬元增加到2100萬元,增長23%。為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縣政府決定將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到馬鞍新區,計畫征地30畝,建築總面積15000平方米,開設病床200張,總投資4000多萬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論證和環評工作,省發改委已立項呈報國家發改委,征地工作、建築設計正在抓緊進行。二是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路建設。全縣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均設有中醫科、中藥房。3家鄉鎮衛生院創建為“湖南省鄉鎮衛生院中醫興院示範單位”。治河渡衛生院地處城郊,面對縣級醫院的競爭壓力,通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走出了一條不斷發展壯大的新路子。該院橋頭門診部全部為中醫藥科室,其中醫藥收入占全院業務收入的20%。團洲衛生院有中醫藥技術人員10人,占全院醫藥人員的30%。能提供中草藥300多種,中成藥100多種,同時,注重中醫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建立了轄區內農民健康檔案,針對個體差異,為農民提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中醫藥治療方案。全縣50%的村衛生室均能運用中醫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參與預防保健。基本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

(三)突出專科建設,中醫藥特色優勢逐年顯現。

通過專科建設,極大提高了我縣農村中醫藥服務比重和服務能力。目前,全縣共創建省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其中,縣中醫院的骨傷科是該院的拳頭科室,也是省級重點專科。該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總數的40%。中醫院的針灸康復科、顱腦外科、中風專科日益受到全縣人民信任。治河渡衛生院的肝病專科已開設10多年,在全縣享有盛譽,曾治癒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縣注市中心衛生院設有中醫骨傷科、中醫肝病專科、風濕理療專科、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科等四個中醫特色專科,開展了針灸、推拿按摩、牽引、小針刀和封閉等項目的綜合治療,特別是中醫的定點介入治療對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醫定點介入治療患者234人次,中醫中藥治療患者245人。XX年上半年全院中藥收入43.1萬元。通過專科的建設,中醫藥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養,中醫藥人員素質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