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搬遷安置狀況調研報告

為儘快啟動**鄉**村**村民小組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安置項目,充分考慮搬遷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鄉於XX年5月初對搬遷點和安置條件等進一步進行了實地祥細地調查分析,現就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村民小組基本情況:**村民小組於1955年移民下壩進駐,隸屬**鄉**村,該村民小組座落於**盆地北段東部邊山壩結合部位的緩坡地帶,地勢東高西低,主體結構鬆散,穩定性差。距鄉人民政府10公里,有農戶85戶353人,有耕地890畝,其中水田266畝,旱地624畝,人均耕地面積2.3畝。XX年末,人均占有糧食300kg,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距村委會、村完小及衛生室5公里,民眾趕集、子女入學就醫等條件不好。主灌渠上東溝以南北走向從寨子上邊通過。XX年以來,由於受崩龍田煤礦跨河採煤的影響,上東溝以下地表出現滲水,**村民小組85戶農戶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地表滑坡造成62戶住房牆體拉裂變形,至今為止,已有5戶人家8棟房屋倒塌拆除,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給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較大威脅。

(二)煤礦的基本情況

崩龍田煤礦原屬**農場(現保山監獄)的自辦煤礦,1958年始建小煤窯供農場自用,開採區在**河的西岸。1988年擴建到2萬噸。1993年擴至3—4萬噸/年。1995年擴建至6萬噸。後來昌寧紅星煤礦與崩龍田煤礦同時就大河東側**村民小組下面的儲煤開採作了規劃設計,但因技術投資等原因,兩家業主都未開工,後經昌寧縣人民政府出面與**農場協商,經雲南省保山監獄管理局批准,於XX年兩家共同聯合開發,當時地質災害點下面儲煤的採礦權屬昌寧紅星煤礦。聯合時,農場以河西儲煤和資產入股,控股65%,昌寧紅星煤礦以河東儲煤和200萬元入股,控股35%。於XX年3月正式聯合運營,XX年底紅星煤礦的管理人員和工人撤回,由監獄單方進行管理經營。每生產一噸煤支付給紅星煤礦10元。XX年改為9元/噸。現開採規模已達9萬噸/年。開採區於XX年跨河延伸到**河東岸**村民小組駐地下邊,現為主礦區。到目前為止,礦區河東岸地下儲煤仍有900多萬噸,可采儲煤400多萬噸,按現有開採能力可供近50年開採。

二、受災情況

(一)居住區受災情況:該村民小組座落於**盆地北段東部邊山壩結合部位的緩坡地帶,地勢東高西低,主體結構鬆散,穩定性差。加之主灌渠上東溝以南北走向從寨子上邊通過。XX年以來,由於受崩龍田煤礦跨河採煤的影響,上東溝以下地表出現滲水,**村民小組85戶農戶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地表滑坡造成62戶住房牆體拉裂變形,至今為止,已有5戶人家8棟房屋倒塌拆除。目前旱季仍有6戶人家的面房畜圈裡出水,且出水量在增加。房屋基礎被軟化,造成垮塌的可能性很大,給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較大威脅。

(二)生產區受災情況:

在居住地受災的同時,下邊近300畝的耕地地表出現凹陷和變形,田間道路和灌溉溝渠受到嚴重破壞長達近1公里,造成耕種困難,現已由水田改為旱地,農戶收益明顯受到影響。此變形的地表下面是煤礦的主採煤區,通風口就在農戶居住地的下邊。

(三)民眾意願:由於自然災害頻繁,生存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緩慢,特別是村民住房牆體拉裂、房屋倒塌等問題,多數民眾普遍認為是崩龍田煤礦採煤所致,反應強烈,並引起多次群體上訪事件。民眾要求搬遷到地質穩定條件較好的地方,徹底解決**小組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三、災情處置方案

(一)總體處置方案